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土地整治技术培训资料之五工程建设标准说明XXXX12
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说明主要内容1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划分说明2建设目标与项目建设条件3部分工程建设要求1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划分说明1.1目的1.2类型区划分的基础条件1.3土地开发整理主要工程基础设施现状1.4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1.5工程布局1.1目的工程类型区划分的目的就是解决同一性和差异性的问题。划分类型区就是要总结出这种差异性和相似性,它关系到判断一个土地整理项目所选择的项目工程内容与布局方案是否合理、所采取的主要工程措施是否切合实际的问题。1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划分说明1.2类型区划分的基础条件1.2.1地貌条件分析1.2.2气候条件分析●日照时数较多,太阳辐射较强●冬冷夏热,生长季较长●光、热、水同季,利于作物生长●干湿分异明显1.2.3水资源条件分析●流域水资源量●地下水开采情况1.2.4土壤条件分析1.2.5河南省在全国自然区划中的归属1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划分说明1.3土地开发整理主要工程基础设施现状1.3.1水利设施1.3.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4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1.4.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特点●土地开发整理的实践特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特点1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划分说明1.4.2工程类型区的概念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是按照土地开发整理建设目标、工程内容、工程组合地域特征相似性原则,划定的体现土地开发整理地域差异和工程组合特征的单元。它综合考虑影响工程修建的自然与地理条件、经济与行政制度等社会因素、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因素等,对涉及工程系统的各种内外机制和经济发展现状与潜力进行空间分割。1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划分说明1.4.3工程类型区的特点●复合性特征●综合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特征●层次性特征●不受行政区划限制的特征1.4.4工程类型区划分的原则●自然条件相似性原则。●主要限制因素相似性原则。●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相似性原则。1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划分说明1.4.5工程类型区划分的主要指标与命名规则1.一级类型区划分的主要指标及含义●一级类型区划分的主要指标是气候湿润指标和地貌形态类型。●气候湿润指标---干燥度●地貌形态类型2.类型区命名规则●一级类型区:代表性地域名称+地形地貌(或其他主要地域特征)名称+类型区。●二级类型区(模式):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措施组合特征(一、二个)+模式。1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划分说明1.4.6工程类型区划分方法●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以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特性为基础,按照全省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土壤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一级类型区基本保证了地形、地貌、气候以及农业耕作制度在类型区内的相似性。●二级类型区(工程模式)内土壤特性、地貌特征、工程模式具有较高的相似性。1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划分说明1.4.7一级工程类型区划分将全省划分为3个一级类型区,即黄淮海平原类型区、豫西山地丘陵类型区和豫南山地丘陵类型区。1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划分说明1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划分说明1.4.8二级类型区(模式)划分1.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的概念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简称模式)是为实现土地开发整理目标而确立的各项工程的组合方案。2.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构建方法3.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特征●山前倾斜平原井渠灌溉类型区(模式)特征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以条田形式为主;水源为地表蓄水(上游水库等)和地下水;灌溉方式为地表水自流灌溉、提水灌溉和井灌相结合;输水方式为低压管道、明渠、塑胶软管等;排水以自排为主;田间主道为混凝土路面,田间次道为泥结石路面,生产路为素土压实路面;农田林网类型为农田防护林。●缓平原灌排类型区(模式)特征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以条田形式为主;以地下水或引黄水为水源;灌溉方式为井灌与提水灌溉相结合;输水方式为低压管道、明渠、塑胶软管等;排水采用自排与抽排结合排水方式;田间主道为混凝土路面,二级间道为泥结石路面,生产路为素土压实路面;农田林网类型为农田防护林。●低洼平原排灌类型区(模式)特征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以条田形式为主;灌溉水源以地下水为主、引黄灌淤为辅;灌溉方式以井灌为主、渠灌为辅;输水方式为低压管道、明渠、塑胶软管;排水方式以自排为主;田间主道为混凝土路面,田间次道为泥结石路面,生产路为素土压实路面;农田林网类型为农田防护林。1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划分说明1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划分说明●豫西山地丘陵灌溉类型区(模式)特征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以梯田形式为主;以蓄水池或水库蓄水为水源;灌溉方式为自流灌溉与提水灌溉相结合;排水采用自排方式;输水为明渠;田间主道为混凝土路面,田间次道为碎石路面,生产路为砂石路面;农田林网类型为水土保持林。●豫西河谷盆地灌溉类型区(模式)特征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以条田形式为主;水源以地表水(包括过境水和水库蓄水)为主、地下水为辅;灌溉方式为自流灌溉、提水灌溉和井灌相结合;排水方式以自排为主;输水方式为低压管道、明渠、塑胶软管;田间主道为混凝土路面,田间次道为碎石路面,生产路为砂石路面;农田林网类型为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坡改梯水保旱作类型区(模式)特征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以梯田形式为主;以旱作农业为主,在有水源的地方可以发展灌溉农业。水源以蓄水池为主;灌溉方式根据地形特征选择自流灌溉、提水灌溉等;输水方式为明渠;排水采用自排方式;田间主道为混凝土路面,田间次道为砂石路面,生产路为土质路面;农田林网类型为水土保持林。●江淮丘岗冲垄稻田类型区(模式)特征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形式为梯田或格田,以种植水稻为主;水源以地表水(包括水库、塘坝、河流)为主;灌溉方式为自流灌溉或提水灌溉相结合;渠道以明渠为主布置;排水采用自排方式;田间主道为混凝土路面,田间次道为碎石路面,生产路为砂石路面;农田林网类型为水土保持林。1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划分说明●江淮河谷平原灌溉类型区(模式)特征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形式为格田,以种植水稻为主;水源以地表水(包括水库、河流)为主;灌溉方式为自流灌溉或提水灌溉相结合;渠道以明渠为主布置;排水采用自排或抽排方式相结合;田间主道为混凝土路面,田间次道为碎石路面,生产路为砂石或素土压实路面;农田林网类型为水土保持林和护岸林。1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划分说明1.5工程布局1.5.1总体布局依据工程类型区的特点和工程模式综合特征,以及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的要求,合理安排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黄淮海平原类型区●豫西山地丘陵工程类型区●豫南山地丘陵类型区1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划分说明1.5工程布局1.5.2分区布局1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划分说明一级类型区二级类型区(模式)工程布局重点内容豫黄淮海平原类型区山前倾斜平原井渠灌溉类型区(模式)以农田灌排水设施的更新完善为主,兼顾煤矿塌陷地、矿山挖损地、灾毁地的平整复垦,布置土地平整工程、引水蓄水、灌排水等工程。开发地下水,井灌渠灌相结合;硬化主要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等缓平原灌排类型区(模式)以防旱为主,与排涝、风沙、盐碱地治理相结合,布置土地平整、农田灌排水、道路整修、农田防护等工程。引黄补源,发展节水灌溉。合理利用地表水,适度开采地下水。布置农田防护林网工程,防风固沙低洼平原排灌类型区(模式)充分利用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增修骨干灌溉(引水渠道)工程;因地制宜实行灌排分流,畅通排水;在部分低洼地段可以改旱作为水作;土壤改良1.5工程布局1.5.2分区布局1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划分说明一级类型区二级类型区(模式)工程布局重点内容豫西山地丘陵类型区豫西山地丘陵灌溉类型区(模式)选择土层深厚的缓坡,以梯田修筑工程为主,合理安排梯田修筑和防护、沟道治理、坡面小型蓄排、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水源以蓄为主,蓄、引、提、挖、截留相结合。在没有水源的地方发展旱作农业豫西河谷盆地灌溉类型区(模式)以配套或新修渠系、泵站等引水灌溉为主,完善配套灌排水利设施;灌溉水源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灌溉方式为自流灌溉、提水灌溉和井灌相结合。同时安排平整土地工程;实施有效的排涝治浸工程,改造低洼易涝地和“上浸地”坡改梯水保旱作类型区(模式)修筑梯田,加强治坡工程布局;在没有水源的地方发展旱作农业。有水源条件的地方,布置灌溉工程;水源工程以蓄为主,“蓄、引、提、挖”相结合;排水工程要与农田防护工程相结合,修建排水沟;依地形种植护坡防护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1.5工程布局1.5.2分区布局1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划分说明一级类型区二级类型区(模式)工程布局重点内容豫南山地丘陵类型区江淮河谷平原灌溉类型区(模式)南部丘陵坡地或旱地修筑梯田,搞好土地平整和条田建设、加厚土层、修筑石埂或土埂梯田,加强灌溉设施建设;对于冷浸田和烂泥田,完善排水工程;同时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等耕作培肥,采用半旱式耕作方式,发展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江淮丘岗冲垄稻田类型区(模式)北部平原洼地围绕排涝与抗旱设施建设,安排排水与灌溉设施工程;布置有效的排涝工程,改造低洼易涝地。灌溉水源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充分利用地表水;地表水不足的地方开采地下水。同时安排平整土地工程附表与附图附表1河南省一级类型区划分表国家一级类型区B华北平原类型区C北方山地丘陵类型区G南方山地丘陵类型区国家二级类型区B2冲积平原区C1沙石山基岩侵蚀类型区G1丘陵类型区省级一级类型区豫黄淮海平原类型区豫西山地丘陵类型区豫南山地丘陵类型区划分的主要依据及指标湿润指标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地貌形态平原山地丘陵山地丘陵附表2河南省一级类型区与二级类型区对照表国家二级类型区B2冲积平原区C1沙石山基岩侵蚀类型区G1丘陵类型区省级一级类型区豫黄淮海平原类型区豫西山地丘陵类型区豫南山地丘陵类型区主体地域特征地形平坦,土壤深厚,气候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地形起伏较大,降水较少,属于半干旱地区地形有一定起伏,气候属北亚热带,温暖湿润主导限制因素干旱缺水,旱涝频繁、盐碱、风沙、低洼易涝山高坡陡、地形破碎、水源缺乏、水土流失严重、土壤黏重土壤黏重、冷浸田和烂泥田多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重点和方向平整土地;发展引水蓄水工程,适度开发地下水,井灌渠灌结合,防旱与排涝并举修筑梯田、搞好水土保持;水利工程以蓄为主,蓄、引、提、挖相结合等方式开辟水源修筑梯田搞好土地平整;改造和建立冲田的专一排灌系统;改造冷浸田和烂泥田省级二级类型区(模式)山前倾斜平原井渠灌溉类型区(模式)缓平原灌排类型区(模式)低洼平原排灌类型区(模式)豫西山地丘陵灌溉类型区(模式)豫西河谷盆地灌溉类型区(模式)坡改梯水保旱作类型区(模式)江淮丘岗冲垄稻田类型区(模式)江淮河谷平原灌溉类型区(模式)续附表2河南省一级类型区与二级类型区对照表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措施组合方案着重提高农田基本建设标准,进行灌溉、排水、土地平整、农田防护、配肥地力、土壤改良等技术措施防旱与排涝并举,引黄补源,在地下水较丰富的区域,发展井灌;平整土地、改造风沙、盐碱地;低洼地区预防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完善田间道路工程和林网工程以排水为主、疏浚河道,增修骨干排灌工程,完善田间排灌系统在部分低洼地段可以改旱作为水作改良培肥土壤整治丘陵坡耕地,在缓坡地段修筑梯田,大力种植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水利工程以蓄为主,形成完整的坡面灌排体系以引水灌溉为主,完善堤防、塘堰、渠系、泵站等引水和蓄水工程。平整土地,改良土壤,改造低洼易涝地和“上浸地”修筑梯田、搞好水土保持;水利工程以蓄为主,采用蓄引提相结合;在缺少水源的地方发展旱作农业改造冲田的排灌系统,合并零星地块,扩大田块规模,并与骨干灌排工程衔接配套;改造冷浸田和烂泥田。垄岗部位要深翻改土、平整土地、发展灌溉;沿淮平原洼地要加强排涝设施建设,排涝降渍,有条地方实行“旱改水”典型县级行政区安阳县、汤阴县、淇县、卫辉市、获嘉县、孟州、温县
本文标题:土地整治技术培训资料之五工程建设标准说明XXXX1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954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