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混凝土规范XXXX主要修订技术要点
混凝土规范2010主要修订技术要点1、补充了“结构方案”和“结构抗倒塌”的设计原则,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固性,提高混凝土结构抗偶然作用的能力。3.1.1条新增条文;3.1.3条:增加防连续倒塌3.6节,增加舒适度要求3.4.6条,控制楼盖结构的竖向自振频率;3.1.5条:关于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等级,增加了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构件的安全等级;对关键传力部位和重要的构件适当提高安全等级,以提高构件重要性系数等方法确定结构的安全;对可更换的构件及次要构件,可降低其重要性系数。3.1.7强条;3.2节新增条文:强调结构方案对建筑安全有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在方案阶段应考虑的结构选型与构件布置的基本原则;拓展了结构缝的概念。2、增加了既有结构改造设计的原则的规定。3.4.1.4条新增条文、3.4.6节3、修改了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裂缝宽度、挠度验算的有关规定。调整裂缝宽度计算中的钢筋应力计算方法以及受弯、偏心受压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取值,裂缝宽度计算略有放松。7.1节,7.2节3.4.3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计算改为仅考虑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的影响进行计算;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考虑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的影响进行计算。注3中,增加了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可减去预应力所产生的反拱值;注4中提出起拱和反拱修正的限制,不宜超过构件在相应荷载组合作用下的计算挠度值,防止引起不良影响。3.4.4条,裂缝控制适当放松。表中的规定适用于采用热轧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和精轧螺纹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当采用其他类别的钢丝或钢筋时,其裂缝控制要求可按专门标准确定。HRB普通热轧带肋钢筋;HRB400E强度级别为400N/mm2的抗震热轧带肋钢筋;HRBF细晶粒热轧带肋钢筋;RRB余热处理带肋钢筋。HPB235级钢筋系指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中的Q235钢筋。一级裂缝控制等级与02规范相同,仍要求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应产生拉应力。二级裂缝控制等级适当放松,只控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时,构件边缘混凝土的拉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删去02规范中荷载按准永久组合时不产生拉应力的要求。三级裂缝控制等级,新规范选用荷载的准永久组合进行裂缝宽度的验算。4、修订了环境等级划分,完善了耐久性设计(环境类别、建材质量、构造措施、维护管理等的定性要求)。3.5节3.5.3条主要控制混凝土的水胶比、强度等级、氯离子含量和含碱量的数量。5、淘汰了235MPa级低强钢筋,增加500MPa级高强钢筋,并明确将400MPa级钢筋作为主力钢筋,提倡应用500MPa级钢筋,逐步淘汰335MPa级钢筋;提出钢筋延性(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要求。4.2.4条6、与国外规范一致,方便钢筋密集构件施工,提出了并筋(钢筋束)的配筋方式、等效直径的概念及设计方法。4.2.7条:利用截面积相等的原则计算并筋等效直径的方法。一般二根并筋,可在纵向或横向并列,三根并筋可排成品字形。直径相同的两并筋,等效直径为1.41d,三并筋1.73d,不同直径时同理类推。并筋(钢筋束)的承载力、裂缝宽度、间距、保护层厚度、锚固长度等均可按单根的等效钢筋计算。并筋数量:限为二并筋、三并筋,四并筋及以上,因缺乏经验,暂不列入。并筋分散、错开的搭接方式有利于各根钢筋内力传递的均匀过渡,改善了搭接钢筋的传力性能及裂缝状态,因此并筋应采用分散-错开搭接的方式实现连接,并按截面内各根单筋计算搭接长度及接头面积百分率。8.4.3并筋采用绑扎搭接连接时,应按每根单筋错开搭接的方式连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按同一连接区段内所有的单根钢筋计算。并筋中钢筋的搭接长度应按单筋分别计算。7、对结构侧移的二阶效应(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方法及增大系数的简化考虑方法。结构中的二阶效应是:作用在结构上的重力荷载或构件中的轴压力在变形后的结构或构件中引起的附加内力(如弯矩)和附加变形(如结构侧移、构件挠曲)。在结构分析中也称为“几何非线性”。建筑结构的二阶效应包括重力二阶效应P-△效应和受压构件的挠曲二阶效应P-δ效应二部分。由重力在产生了侧移的结构中形在的整体二阶效应称重力二阶效应。由轴压力在杆身自身挠曲后引起的局部二阶效应为P-δ效应。附录B8、完善了钢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以及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的有关内容,适应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的要求。本构关系(如应力-应变关系、弯矩-曲率关系、内力-变形关系等)新规范附录C完善了钢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以及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的有关内容,满足了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的需要。5.5.19、统一了一般受弯构件与集中荷载作用下的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调整了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中箍筋抗力项的系数,适当增加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安全储备。6.3.4条02版规范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公式分为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二种情况,较烦琐。此次修订实质上仍保留了受剪承载力计算的二种形式,只是在原有受弯构件两个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混凝土项系数不变,仅对均布荷载公式的箍筋项系数进行适当调整,由1.25改为1.0。箍筋用钢量比02版规范计算值可能增加约25%。10、修改了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双向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采用椭圆规律为基础的表达方式,并与单向受剪衔接。6.3.16条11、补充了拉、弯、剪、扭复合受力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设计计算的相关规定。6.4.17~6.4.19条12、修改了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6.5.1条适当提高了抗冲切承载力13、适当调整了钢筋保护层厚度规定,明确结构最外层钢筋计算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一般环境下保护层厚度略有增加,恶劣环境下增加幅度较大。8.2节对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应增加5mm。14、修改了钢筋锚固长度的有关规定,提出了不同情况下钢筋锚固长度的修正系数以及端板锚固等机械锚固方式和要求。8.3节15、调整了混凝土结构构件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的要求。400MPa级钢筋比现行规范适当有所提高,500MPa级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与现行规范400Mpa级钢筋相当,适当提高了安全储备。8.5.1条:反映受压构件的截面中有一定的配筋比例具有必要的延性。注216、补充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以及装配式楼板、梁、柱、墙的有关构造要求。17、补充了双向受剪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抗震设计相关规定。11.4.9~11.4.10:此规定是在非抗震双向受剪柱要求的基础上,考虑反复荷载影响得出的。仅在混凝土项折减,箍筋项不折减。18、调整了混凝土柱轴压比限值,增加了四级抗震等级的轴压比要求。11.4.6条:对框架结构的轴压比限制适当从严;对框剪结构、筒体结构,框架为第二道防线,对延性要求稍松,因此轴压比适当放松;对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支柱必须提高延性,其轴压比从严。19、调整了混凝土柱的最小截面尺寸要求和最小配筋率规定,适当提高了安全度。11.4.11条:对柱的截面尺寸要求一、二、三级且层数超过2层时,矩形柱、圆柱的截面尺寸要求增大。11.4.12:提高了框架结构的中柱和边柱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的要求。柱钢筋最小总配筋率有一定的变化。11.4.14:增加了底层柱根箍筋加密区长度应取不小于该层柱净高的1/3;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箍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高度范围内加密箍筋。20、补充筒体及剪力墙洞口连梁的受弯承载力及小跨高比连梁、特殊配筋连梁的设计规定。11.7.9~11.7.11给出了三种不同配筋形式及连梁的受剪承载力验算公式(对角斜筋连梁、分段封闭箍筋连梁及综合斜筋配筋连梁)21、修改了剪力墙边缘构件的有关设计要求,增加了三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的相关规定。11.7.16条当轴压比较小时,即使在墙端部不设边缘构件,剪力墙也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而当轴压比超过一定值时,则剪力墙的延性和耗能能力降低。因此,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各种结构体系中的剪力墙,在塑性铰可能出现的底部加强部位,规定了在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墙肢轴压比限值。各种结构体系中的开洞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洞口连梁首先发生弯曲或剪切破坏,然后墙肢底部钢筋屈服,出现塑性铰转动,混凝土压碎。因此,规定了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以上一层,其剪力墙两端以及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并根据墙肢轴压比大小,分为约束边缘构件或构造边缘构件。22、增加了冲切及板柱节点抗震设计的相关规定。11.9节23、补充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抗震设计的相关要求。11.8节规范修改总结1)修订规范与原规范比较,混凝土用量无明显变化,在钢筋等级不变情况下,钢筋用量稍有波动,但基本持平。2)受弯构件(梁)因计算公式修改,裂缝宽度控制大幅度减少(10%~40%),受力纵筋用量明显减少,可达10%左右。3)受弯构件的箍筋因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修改,用钢量增加。加上由于保护层厚度加大对垂直截面承载力的影响(约1~4%),故配筋量能够基本保持不变。4)用300MPa级钢筋取代235MPa级钢筋;用400MPa、500MPa级钢筋取代335MPa级钢筋,可以明显减少钢筋用量,对于不同情况差异较大,平均可减少用钢量约15%左右。5)对于荷载及内力很大,由承载力确定配筋的情况(例如梁),由于适当放松了裂缝控制的制约,应用高强钢筋的效果明显,省钢可达10%~20%。6)抗震柱中箍筋体积配箍率改以抗拉强度计算后,采用高强箍筋的效果也很明显,省钢可达20%以上,但应解决高强箍筋弯折加工等工艺问题。7)高强钢筋带来锚固、搭接长度等问题,通过采用机械锚固、机械连接等手段解决,并未明显引起用钢量增加,但还应加强浆锚等新施工工艺、技术的开发应用。8)对于荷载、内力不大,由最小配筋率确定截面配筋的情况,采用更高强的500MPa钢筋效果并不明显。因此中高强的400MPa级钢筋可能成为未来的主力钢筋。9)板柱结构在限制高度24m的情况下,采取必要的措施后,可以满足抗震的基本要求。在钢筋等级不变的情况下用钢量增加10~15%,但采用高强钢筋后,可以持平或减少。这种结构形式作为车库、商场、仓储等结构有一定的优势。10)综合所述,修订规范的工程适用性较好。在适当提高安全储备、抗灾能力、耐久性能的情况下,通过技术进步和采用高强材料等措施,有效发落实了节材、减耗、环保的目标。
本文标题:混凝土规范XXXX主要修订技术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980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