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高职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范与评估标准研究
第六届国家级高校教育科研成果奖申报1高职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范与评估标准研究教学成果总结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一、教学成果主要内容教学成果为交通部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A类规划课题研究,编号2004-A05。课题于2007年通过了由课题立项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评审意见认为:课题研究根据航运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对航海高职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文化知识、操作技能、综合素质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航海技术专业设置和评估标准。对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项目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具有借鉴作用,可操作性较强。教学成果是基于水上运输行业特性,船舶岗位职业特点,围绕专业设置、专业建设、专业改革、质量管理和人才就业诸多方面实践,经提炼总结而形成。通过对高职航海技术专业办学过程的系统研究,设计了高职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范化方案;按照高职评估普适指标的构架,提出针对航海技术专业特性的观测点内容,并根据重要性赋予不同的权重,建立了高职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评估标准。1.对“十一五”期间我国航海技术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需求进行了量化分析,对高职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设计了方案。形成了《高职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范与评估标准》研究报告,内容涵盖培养模式、培养规格、教学指导方案、专业建设标准(含实训基地建设)、航海实践型师资队伍建设和政策建议。高职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范突出能力培养、强化工学结合。2.形成了《高职航海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航海英语教学改革》、《高职航海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措施研究》等专题研究成果。尤其是基于“中—挪联合培养高级船员”实践的《航海英语改革》成果在全国高职航海教育系统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效果。课题组及相第六届国家级高校教育科研成果奖申报2关研究人员5篇论文获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成果获2009年上海市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3.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高职航海技术专业质量评价标准探索。以专业设置、专业建设、专业改革、质量与管理、毕业生素质为框架,建立了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了《高职航海技术专业建设评优指标内涵与权重一览表》、《高职航海技术专业教学设备配置标准》以及师资建设等实用材料。对于同类院校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提高有指导和借鉴作用。二、教学成果解决的问题及方法成果解决的问题:1.通过“航运企业人力资源需求调研”,对航海高职人才所具备的文化知识、操作技能、综合素质进行了综合分析,针对“高职”与“本科”航海专业的区别,提出了适合船舶生产一线岗位为培养目标的高职航海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对解决长期困扰航海高等教育的“高职”办成“本科压缩版”问题具有实用意义,使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更符合航运单位的要求。2.根据航海教育对师资、设备、行业标准、岗位准入和质量认证的特殊要求,深入研究了航海技术专业设置标准,解决了高职院校设置航海技术专业长期无标准问题。对规范我国高职航海技术专业设置,提高航海人才培养水平具有现实意义。3.规范高职航海技术专业建设,以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航海教育的特殊性,制订《高职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标准》。解决了高职高专水平评估指标对航海类特殊专业教学安排、实训环节、能力测试、英语教学和岗位资格证书多项二级指标适用度不高的问题,有助于对高职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有效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1.实践性研究,制订高职航海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推进航海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施。基于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和其他院校的实践,提出了符合学生、院校和企业利益的高第六届国家级高校教育科研成果奖申报3职航海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职业能力及素质要求建议方案。制订了与“十一五”国家交通发展规划目标相一致的高职航海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教学模块,提出了职业能力证书要求、以及课程教学时间安排等建议方案。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改造航运生产船舶作为教学实习船,改变了传统航海院校自有船舶实训工位严重不足的问题。基于成果经验的推广,2008年国家海事局建议各航运公司生产船舶专设助理岗位,从制度上保证了企业对航海人才培养互动式支持。提出航海类专业毕业岗位入门,极大地提高了航海毕业生岗位应用技能,使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年平均就业率高于97%。2.理论性研究,为设立高职航海技术专业设置标准提供依据,创新航海教学新方法针对高职航海技术专业的性质,进行了国际、国内比较。系统地研究了高职专业目录与高职航海技术专业、学科与航海技术专业、产业与航海技术专业关系的渊源,从继承与发展、现实与前瞻、职业与学科相协调着手,阐述了当前高职航海技术专业的定位与方向。为设立高职航海技术专业设置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行了航海“三上三下”与“三明治”教学模式尝试。实践证明,航海教学新模式对于航海技能的掌握和国际海员英语的娴熟运用,效果显著;试点班级毕业生90%以上符合欧洲船东协会质量要求,为加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紧缺型人才培养积累了经验;同时,证明了航海技术专业从师资、实训等方面设立标准是有必要的。3.探索性研究,推广“高职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应用“高职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实施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与教研室管理。实践既符合高职教育规律,又能体现航海教育特殊性的评估指标,结合国家海事局“船员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规则”,开展教学与管理活动。参考本成果进行专业剖析,经交通部教指委航海类专业委员会在多所院校评估中的应用认为:指标体现航海专业特性、强化实践教学、注重过程管理、可操作性强,提高了高职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三、教学成果的推广与应用1.全国交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航海类专业委员会把本课题成果向国内20余所航海高第六届国家级高校教育科研成果奖申报4职院校推广与应用。并在成果主持学校举办了“全国航海高职院校航海技术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课题成果作为研修的主要内容。由教育部人事司和高教司颁发研修结业证书。2.2007年以来,国内首次创办航海高职教育的院校,多次来学院取经。部分新开设航海技术专业院校应用本课题成果,对其专业建设提供指导,取得显著成效。3.本课题研究成果对2008年5月国家海事局颁布的“实施加快船员队伍发展十大措施”具有一定影响;成为国家海事局对新设置航海技术专业验收的参考标准。4.2007年5月,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指定本课题研究成果在《首届中国交通教育论坛》作主题介绍。《高教发展与评估》等刊物对本课题成果进行了推广。5.中国海运集团所属院校管理委员会组织集团所属广州、大连航海培训机构前来学习取经。中国海运报对课题核心成果进行了登载。6.上海市技师协会职业培训委员会应用本课题成果,由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资助开发船员培训项目,取得较好社会效益。7.2007年上海市航海学会主持的苏、浙、闽、沪学会论坛介绍了本课题成果,成果在区域内高职航海院校专业建设中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效果。8.2010年上海世博会黄浦江水上客运组织与管理可行性论证方案采纳本课题有关成果,作为船员素质培训方案。本课题于2007年5月结题后,研究成果多次被教育部、交通运输部、交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专项研究课题或可行性论证报告引用。使课题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引用成果的项目主要有:交通部科研项目(编号:2005359284110):交通行业紧缺人才培养政策及模式研究教育部科研项目(编号:教高司函【2004】283号):高职高专教育交通类专业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交通部教指委指令性课题(编号:2007-A01):航海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研究第六届国家级高校教育科研成果奖申报5交通部教指委A类课题(编号:2005-A09):航海类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研究与实践2010年上海世博会水上交通(客运)组织与管理方案中期报告四、教学成果的研究难点1.调研对象与岗位跨地区分布、流动性大、通讯阻碍(海上航行期间移动电话和E-mail需特定条件下才能沟通)、航运企业差异,以及课题相近的可借鉴资料缺乏,加大了研究的难度。课题组在海员个体调研表回收较少的情况下,专门在交通流量大的船闸侯船,以及增加企业人事问卷数等方法,弥补抽样调查样本的不足。使综合分析数据尽可能反映客观事实。2.国内高职院校中,航海技术专业实训设施的现状存在很大差距,但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能力要求是一致的。课题组在实训设施分类对比中提出硬件设备指标的同时,建设性地提出海事主管机关指导航运企业延长办学条件差的航海院校毕业生见习期。3.航海技术是特殊专业,师资学历与学位要求与普通专业缺乏可比性,制订高职航海技术专业师资标准颇有难度。课题组参照中国海运集团院校管理委员会船员教育培训师制度,借鉴世界航海院校长论坛介绍的有关经验,制订了分科目专任教师资质,尤其强化了各类教师从事航海工作的经历与“双师”资质。五、教学成果的创新点1、系统地提出了高职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职业能力及素质最低标准要求、“双师型”教师最低标准建议性要求和与专业教学模块相应的实验、实训室仪器设备配置标准。2、系统地探索了“高职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评估指标”,强调航海专业的针对性、突出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完善指标的操作性、注重排列的过程性、整合专业建设资料的规范性。1)专业设置:①专业设置依据与培养目标:从专业设置背景和专业培养目标观测,研究国家、第六届国家级高校教育科研成果奖申报6地区经济发展及水运发展,判断人才缺口。基于学院基础,依托航运企业和社会需求;依据教育、行业规范制订目标,达到STCW国际公约操作级水平,通过甲类三副适任证书考试(职业资格证书),并符合国家教育部高职学业要求。②专业运行与质量标准:航运企业专家参与方案制订,突出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主线;实行了“双证”教学计划;按船员教育培训质量管理标准和教育部“水平评估指标”要求建立专业质量标准。2)专业建设:①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有教学带头人;“双师”素质教师80%;40岁以下教师研究生学历30%;客座教师制度密切校企关系高级职称30%(每个专业至少2名);来自企业兼职教师20%;实训和实验指导教师满足教学要求。②实验、实训基地(设施)建设:拥有实训和评估的设施设备;拥有能满足航海专业学生实习的船舶。③教材建设:使用高职高专航海类专业统编教材;教师参与统编教材编写;把IMOModelCourse教材作为参考资料。3)专业改革:①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针对甲类三副岗位的课程体系改革;实践和理论1:1左右;在“航行、操船与人员管理、船舶结构设备、通信”四大功能模块下,设置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能课。②教学方法、考试模式:学生参与互动教学;应用多媒体和模拟器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课程占本专业开设课程50%;“双语”教学课程占专业课比例10%;检验学习效果方法多样化,航海英语口语实行面试,航海学等课程评估与笔试相结合。③实践教学环节:船员评估项目考核,强化过程测试;凡船员考证课程,实施实践能力评估;海员安全、专业培训的考试通过率90%;GMDSS通用操作员技能达到海事局和航运企业要求。第六届国家级高校教育科研成果奖申报7④产学结合:航运企业在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实训环节、就业服务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建立稳定的航海实训基地;毕业生质量符合航运单位要求,适应船舶驾驶岗位;⑤学习与教育观念转变:管理干部和在航海技术专业任课的教师(包括兼职教师)树立了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专业建设和改革,效果显著。4)人才培养质量管理:①管理组织、队伍与制度:教学、实验、实习、考试文书资料健全、规范,保管良好;实现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管理;船员教育培训质量体系运行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专业有关教学、学生、就业服务机制运行正常;专职管理人员到位;管理队伍数量和结构适当。②就业服务与指导:建立就业信息发布机制,开辟稳定的企业就业渠道;学生择业观转变,稳定航海职业观,考证通过率高;到航运企业就业率高;③教学过程检查评价机制:建立教材、教案、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考核试卷及其批阅过程和结果的监控机制。建立学院、系(部
本文标题:高职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范与评估标准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999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