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绪论-1-第一章绪论1.1研究的背景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包括石油工业在内的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对全球石油工业带来了巨大影响。金融危机给全球石油工业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是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降,间接影响是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等国经济低迷,使得市场对原油需求下降。2009年4月底,国际原油价格跌至每桶50美元左右的价位,6个月内跌幅超过70%。2008年9月份美国工业产量跌幅创下34年来的最高纪录,美国经济显现的衰退迹象直接影响世界经济增长前景,并造成石油消费需求下降。我国石油行业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各大采油厂纷纷控制制采油量,限制企业成本,缩减采油设备采购计划,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至今,对石油装备企业是个严峻的考验。ST公司是一家生产石油试井仪器、测井仪器的股份制企业,坐落于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其产品主要销往全国各大油田。公司创建以来,经历了早期由于市场需求旺盛,产品利润相对较高,同行业竞争相对较小,所以蓬勃发展的黄金阶段,但近两年来,由于同行业竞争加大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需求增长减缓、客户要求不断提高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经营面临压力,企业经营者在采取各种措施应对外界困境的同时,也渐渐认识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将管理的重点转向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过程,从原材料采购、入库检验、组装生产过程和检验出库等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满足客户交货期,以求得生存和持续的发展。库存管理是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库存管理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ST公司掌握着自主产权的的产品技术,自主设计,加工、定做、外购原材料,公司自己组装和调试,属于组装型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由于其生产组装过程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比例与其它行业相比相对较小,而库存管理比例相对较大,原材料的库存管理是企业整个库存管理的主要部分,所以此类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原材料的库存管理。ST公司的管理者们在调整改进本企业的生产运营的过程中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外部的供给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第一章绪论-2-保持生产均衡性也是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的客观要求,因此保持一定的原材料库存成了一种自然的选择,然而大量原材料库存必然带来资金的占用、存储成本增加,使得产品成本提高,影响企业产品的竞争力·ST公司的管理者们在调整改进企业生产运营的过程中,认识到在企业库存管理特别是原材料库存管理的重要性,不断探讨原材料库存管理的新技术,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和方法,使得公司原材料的库存管理方式由公司成立之初的凭经验大批量进料,导致原材料大量积压,浪费严重的粗放型库存管理方式转移到运用MRP基本思想,利用各类型产品物料清单、产品生产计划和材料库存状况相结合,通过计划严格控制原材料的库存管理方式上来,已取得一定的绩效,大大减少了原材料库存积压及因为原材料积压而造成的浪费,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生产管理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原材料库存缺料,进而造成生产不连续,时而停工待料、时而加班加点,生产安排困难,入料检验常难以把关,影响到公司产品质量和交货期,销售部抱怨增加,最终影响客户订单。因此有必要对ST公司目前的原材料库存管理方式做深入的研究分析,找出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由于对现代库存管理理论缺乏认识和了解,目前ST公司材料库存管理水准比较落后,这种比较落后的管理模式在实践中暴露出的一些弊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成为影响公司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ST公司材料库存管理体系的构建,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1.2.1为ST公司的原材料库存管理提供指导本文在充分分析ST公司目前生产运营状况,特别是针在ST公司目前原材料库存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找出企业原材料库存管理中存在问题,指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参考当前国内外原材料库存管理的经验和技术,提出适合ST公司经营状况的、合理的原材料库存管理策略和保障措施,为改善ST公司目前原材料库存管理状况提供了指导。第一章绪论-3-1.2.2对同行业其它公司的原材料库存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在中国,石油装备行业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仅以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例,目前有大大小小的与石油行业有关的企业几十家,绝大部分为民营企业,这些企业无论是在生产经营方式,还是其它方面与ST公司都一定程度上有相似之处。ST公司在原材料库存管理上所碰到的问题具有一定代表性,因此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同行业的其它企业解决其本身类似问题有一定借鉴参考意义。1.3研究范围本课题的研究范围是ST公司。本研究是针对ST公司在原材料库存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而设定的,因此,该研究成果对促进ST公司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一定适合于所有石油装备企业;各企业的规模不一样、发展的快慢不同,所以仅供同行业相似企业参考。1.4章节结构本论文从章节上分为七个章节。具体为:第一章为绪论,共有四个方面:一是研究的背景;二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三是论文研究的范围;四是章节结构。第二章是相关文献与库存管理理论综述,共有三个方面:一是库存管理的基本概念;二是传统库存管理方法;三是库存管理理论的发展。第三章是研究方法和设计,介绍了本文研究的对象、研究方法、工具、资料收集方法和过程。第四章是ST公司原材料库存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共有三个方面:一是ST公司基本情况;二是ST公司原材料库存管理现状;三是ST公司原材料库存管理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第五章是ST公司原材料库存管理改进措施,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ST公司原材料种类划分;二是库存管理改进措施;第六章是ST公司库存改进措施的实施保障,一是调整公司的组织结构;二是保障软硬件设施,三是提高人员素质;四是细化物资采购计划。第七章是结论与建议,共分两个方面:一是研究结论;二是研究的建议。第一章绪论-4-阐述研究问题的背景、研究意义、研究范围和论文框架库存管理相关理论回顾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工具库存管理现状与问题ST公司原材料库存管理改进措施章节结构如图1.1所示:图1.1章节结构图ST公司原材料库存改进措施的实施保障结论与建议第二章文献回顾-5-第二章文献回顾2.1库存管理的基本概念2.1.1库存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物料的存储现象由来已久。早在1915年哈里斯就提出了“经济批量”问题,它研究如何从经济的角度确定最佳的库存数量。二次大战以后,由于运筹学、数理统计等理论与方法的广泛应用,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应用系统工程理论来研究和解决库存问题,从而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库存理论,亦称“存储论”。现在,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又进一步提高了库存控制的工作效率。我们知道,企业库存物料的库存数量是经常变动的,为了使库存量保存在合理的水平上,就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库存控制。当库存物料的储备数量过少时,则不能满足企业生产和经营的需要,当储备数量过多时,不仅要占用大量资金,影响流动资金的周转,而且占用大量的生产或存储空间,还可能由于物料过期放置,造成浪费。因此需要加强库存控制,搞好存货的科学管理,以保证在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正常前提下,使物料存储量维持在合理的水平上,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1.2库存的定义库存,英文称为:Inventory或Stock(存货),是指以支持生产、维护、操作和客户服务而存储的各种物料。企业在生产流通领域中各个环节中,需要原材料、零部件、辅料和备用件;自从有了生产,就有了库存物品的存在,由于库存物品的存储成本往往会占本身价值成本的20%~40%,因此,有效地管理库存、控制库存成本对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的正常运作与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二章文献回顾-6-库存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润滑剂,它使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独立活动成为可能,并调节各个环节间供求的不一致,起到连接润滑作用。库存管理是指在经济、合理或某些特定的前提下(如不允许缺货与降低服务水平等)建立库存数量的界限,即库存量、库存水平、订量等数据界限,满足生产要求,提高客户服务满意度。2.1.3库存管理的目标库存管理总的目标就是以合理的库存成本达到满意的用户服务水平。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预防不确定性的、随机的需求变动。库存可以预防需求与供应的波动。如果销售需求量增大,而又不能及时增加生产量适应这个变化时,库存可以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即持有一定量的库存有利于调节供需之间的不平衡,保证企业按时和快速交货,能够避免或减少由于库存缺货或延迟带来的损失,有利于改善企业服务质量。(2)保持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供应商的供货不确定时,原材料安全库存可以使生产过程正常进行,能够保证生产的按计划完成。(3)为了以经济批量订货。大批量的采购可以获得价格折扣,降低采购次数,避免价格上涨,因此,增大订货批量可以减少订货次数,从而减少订货费用。原材料合理的库存数量基于经济订货批量,可以降低总费用。(4)可以满足季节性需求、促销活动、节假日等的需求变化。利用产品的预期库存可以满足季节性需求、促销活动、节假日等的需求变化,避免打乱正常生产秩序。(5)客观的要求在途库存是根据产成平从生产者到中间商及最终消费者手中所需的时间及数量而确定的库存。由于生产者、中间商及最终消费者常常不在同一地理位置,因此需要有在途库存来消除生产者、中间商及最终消费者的位置上的差异。从生产的角度来看,持有库存还可以节省作业交换费用,提高人员与设备的利用率。第二章文献回顾-7-2.1.4库存带来的弊端库存的作用是相对的,无论是原材料、在制品还是产成品,企业都在想方设法降低其库存量。库存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占用企业大量资金。通常情况下,企业库存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大约为20%~40%,库存管理不当会形成大量资金的沉淀。(2)增加了企业的商品成本与管理成本。库存材料的成本增加直接增加了商品成本,而相关库存设备、管理人员的增加也加大了企业的管理成本。(3)掩盖了企业众多管理问题。企业库存量过大会掩盖企业管理中的诸多问题,如商品质量不稳定、计划不周、采购不力、生产不均衡、市场销售不力及工人不熟练等情况。例如,掩盖经常性的产品或零部件的制造质量问题。当废品率和返修率很高时,一种很自然的做法就是加大生产批量和在制品、产成品库存。总之,持有库存要发生一定费用,还会带来其他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因此,库存的作用及其弊端之间有一个折中、平衡的问题,库存管理总的目标是就是以合理的库存成本达到满意的用户服务水平,这就是本文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具体而言,所谓的库存管理就是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怎样才能使库存成本最优?如何避免不必要的库存?怎样避免缺料,满足生产和经营的需要,提高客户满意度?归根到底,就是何时补充库存(即什么时候订货)?补充多少?安全库存多少?2.1.5库存成本分析库存管理的任务是用最少的费用在适当的时候和适当地点获取适当数量的原材料、消耗品和最终产品。库存是包含经济价值的物质资产,购置和储存都会产生费用。库存成本是在建立库存系统时或采取经营措施所造成的结果。库存决策是指控制库存持有成本。管理者通过对物料的定量分析来决定什么产品需要库存,什么产品不需要库存;以及各种产品库存的规模、周转率和分布情况,从而最终控制库存持有成本。库存系统的成本主要有购入成本、订货费用(订购成本)、持有成本和缺货成本。如图2.1成本结构图所示:第二章文献回顾-8-图2.1库存成本结构2.1.5.1购入成本购入成本即购买所需要的原材料或半成品所需要的费用,它包括单位购入价格或单位生产成本。单位成本始终要以进入库存时的成本来计算。对于外购物品来说,单位成本包括购价和运费;对于自制品来说,单位成本应包括直接人工费、直接材料费和企业管理费用等。2.1.5.2订货费用(或称订购成本)订货费用是从需求的确认到最终到货,通过采购或其他途径获得物品或原材料的时候发生的费用。订货费用与采购次数直接有关,而与订货量的大小几乎无关。订货成本包括提出订货申请单、分析货源、填写
本文标题:库存管理分析zxf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065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