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机械能丰台一中高伟物理教学设计机械能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通过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关注能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自主总结出决定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促使学生把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而使学生在理论高度上认识到超载、超速的危害。提出合理地利用能源,驱利避害的方法。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关注社会、关心生活实际的意识。激励学生成为节约能源的宣传者,合理利用能源的践行者。二、前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机械能》一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初二物理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能源知识的开始。通过这节课学生能认识到能源与社会、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这节课像一条纽带,把前面学习的功的知识与将要学习的能源知识联系起来,学好这节课可以为学习其它能源知识以及学习能的转化与守恒知识打下坚实地基础。能源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是学科寓教的最好题材,所以要抓住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能源的教育,促使学生关注能源开发利用,关注能源的持续发展。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机械能的知识也有一些了解,但都是片段的、零散的。所以把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唤醒学生储存的知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建立知识结构非常重要。初中生对生动的实验现象感兴趣,所以要通过实验探究促使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前面学生已经探究过“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声音的发生及传播”等,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应该能够顺利地完成这节课的内容。3.资源利用: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以要准备充足的实验用品,促使学生顺利探究。合理地利用课件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视频材料使知识与现时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4.预计会出现的问题,以及策略:初二的学生思维还不是很严密,考虑问题不能一下到位,所以在猜想影响动能、重力势能的因素时,要创设生动的情境,促使学生合理的猜想,而不是盲目乱猜。以往教师只是强调知识的落实,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忽略了德育资源的开发和挖掘。所以应该把知识与社会现象联系起来,使知识、社会现象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能区分动能势能,能收集证据,整理出决定大小因素。B.知道弹性势能;能够区分出弹性势能。C.理解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能分析实际生活中能量转化的情况。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探究,体验知识得出的过程。感受合作的快乐。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知识的重要。树立合理利用能源节约能源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的习惯。四、教学重点、认知难点:重点: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难点:探究决定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五、教学过程:德育目标教学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资源利用用生活中实例警示大家,违背科学规律会带来血的教训。用实录,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请学生观看超载超速导致伤残的录像,促使学生思考。超载、超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危害呢?今天我们一起从能源的角度,去研究、去分析。学生观看、思考。超载超速导致伤残的视频材料通过实际实验与生活中的现象,渗透物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促使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前面学习过的“功”的知识引出能的知识,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促使学生温故而知新。一、功和能实验1:从斜面上滚下的小球推动纸盒移动一段距离,小球对纸盒做功了吗?实验2:举起的锤头把铁钉砸入,锤头对铁钉做功了吗?物体能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运动的小球和被举高的锤头都具有能。物体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就越大。请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具有能。观察实验;分析实验:满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所以小球对纸盒做了功。锤头对铁钉做了功。学生举例。实验器材:斜面、小球、纸盒、锤子、铁钉、木块等二、动能请学生把上面的例子分类。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请举出生活中物体具有动能例子学生根据例子的共同特性分类。学生举例。德育目标教学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资源利用在实际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究的精神。养成善于质疑、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肯于动手、动脑的学习作风,形成勇于创新的意识品质。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经历科学工作者得出规律时走过的类似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在自己动手、动脑的过程中领悟知识。探究过程还能促使学生的思维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从而深入地理解知识的内涵。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1.提出问题:动能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呢?2.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猜想:A.操场上飞来的足球可以用脚去踢,而飞来的铅球却避之不及;B.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强弓射出的箭,到最后连鲁地的薄绸子也穿不透)C.高速路不同的车,限速不同;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有关。2.设计实验:怎样控制变量→怎么改变自变量→用什么方法来判断(测量)因变量的变化情况。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质量速度动能4.分析实验: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具有的动能越大。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具有的动能越大。学生根据情境猜测后得出: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物体的速度有关。学生设计实验:生甲:研究动能与质量关系应控制速度相同,怎么控制速度相同呢?生乙:可以控制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落下。生甲:这样做速度一定相同吗?生丙:一定相同,科学家在比萨斜塔上做过这样的实验,叫做“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学生进行实验:生甲:我们没学过用什么工具测量动能呀!怎么判断动能的大小呢?生乙:物体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就越大。我们可以观察小球推动纸盒移动的距离,来判断动能的大小。利用课件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实验仪器:斜面、木板、质量不同的小球、纸盒等德育目标教学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资源利用渗透按照规律办事的思想。照应前文,促使学生思考。反馈:请从能的角度分析:1.高速公路上为什么要限载?为什么要限速?2.为什么禁止横穿马路?学生分析:载货多会使质量过大;质量、速度过大都会使车动能过大,不易控制进一步进行探究活动和亲身体验,在此过程中促使学生学会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养成善于表达与交流,以及合理推想积极探索的优良个性品质。利用课件提供给学生猜测的平台。既能帮助学生把知识与生活中已有的经验联系起来,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的兴趣。探究活动提供给了学生合作的平台,创设了更大的空间促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三、重力势能:高处物体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请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哪些物体具有重力势能?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1.提出问题:重力势能的大小跟什么有关?2.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猜想:A.爬得越高,摔得越狠;B.高空的雨点落到脸上,会打得生疼,而浴室中房顶上的水滴落到脸上时却不会感到疼痛;C.冰雹能把农作物砸烂,雨却不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有关。2.设计实验:怎样控制变量→怎么改变自变量→用什么方法来判断(测量)因变量的变化情况。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质量高度重力势能4.分析实验:质量相同时,物体被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被举得高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学生举例。学生猜想:生甲:根据爬得“高”,“高空中的雨点”。可以猜测重力势能可能跟高度有关。生乙:“冰雹”和“雨”的质量不同,可以猜测重力势能可能跟物体的质量有关。学生设计实验;学生进行实验;课件演示实验器材:质量不同的小球、沙子、盛沙子的容器等德育目标教学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资源利用渗透社会公德意识,环境保护观念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反馈:分析下面的问题:1.为什么建筑工地上标有“施工危险?”2.为什么楼上的人不能随手往窗外扔东西?学生分析:高处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若落下会砸伤行人。2同上,再从环保角度、社会公德角度分析。视频用实验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知识。三、弹性势能:具有弹性的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具有的能。观察实验,请学生总结弹性势能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弹性势能大小跟弹性形变量有关学生根据实验总结。实验器材:弹簧渗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促使学生明确:知识与实际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只有把知识放在实际的环境中,把知识与应用统一起来,才能发挥知识的重要作用。才能保持知识鲜活的生命力。四、机械能、能量之间的转化:1.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2.势能与动能统称为机械能。3.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请学生观察滚摆实验,分析能的转化过程。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若转化过程中不受阻力,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反馈:1.高台上的运动员具有能,下滑过程中重力势能,但他越滑越,所以动能。2.分析自己骑车上坡、下坡的过程中,能的转化情况。学生观察如下实验。学生分析:能的转化过程。学生练习。实验器材:滚摆等课件渗透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能源的意识。以知识为载体,督促学生关注能源,关心社会。五、水能与风能:介绍水能与风能的重要作用。学生观看,思考。视频学生自我反思总结:1、通过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2、通过学习你产生了哪些意识或观念?3、谈谈自己有什么节约能源的方法。或促使能源持续发展的方案。作业:1、查询节约能源的重要性。2、课后练习。六、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采用探究式教学,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增强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利用丰富的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意识,把德育与知识有效地整合。2.不足之处:课容量过大,部分知识学习不充分。知识与德育相连接时,有些地方还显生硬。七、学习效果评价方法设计:1.知识检测:“神州6号”飞船在加速上升的过程中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洒水车,在洒水过程中动能。(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自我反思:在学习过程中哪部分知识你最喜欢学习?原因是什么?3.作业完成情况:八、基本信息表:课题机械能学科物理学校丰台一中教师姓名高伟教材版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职称中教二级年级初二性别女学历本科年龄34
本文标题:机械能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22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