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生产方式(中)l分工,专业化与合作,产业化与产业生长关系(树)分工是生产的分解,它包括两个方面的要素,一是专业化,一是合作,缺一不可。专业化包括直接生产过程技术环节的专业化和社会同类直接生产的专业化。在专业化的同时,相关专业生产的合作是必要的,否则,专业化就无法完成,从而分工就无法完成。比如,现在要对中国报纸的某一栏目进行专业化编辑,但各个报社并不具备把栏目分解给各专业化编辑公司编辑的经营、管理能力,不能够形成有效合作,因此,栏目专业化编辑就不能实现,报纸编辑的社会化分工就不能完成。对生产来说,专业化直接导致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导致生产者的一系列职业特征。业余养鸭子只能是三、五只,专业养鸭则可以成千上万,同时更也积累了养鸭的经验和能力,而鸭粪、鸭毛等的大量化则导致了新的利用价值。但是,如果缺少社会合作,业余养的三、五只鸭子是美味,而专业养的成千上万只鸭子便是一场灾难。不仅如此,缺少合作的专业化也必然导致生产者形成严重的机体、精神乃至人格的偏面化特征,使生产者的职业特征极端化为职业疾病和偏见。养三、五只鸭子是断不会一身鸭臭的,但养成千上万只鸭子则不同,如果没有其他生产者提供除臭设备、材料、技术,则必然是一身洗不尽的鸭臭;如果没有丰富的娱乐业,梦里就是拥挤的鸭群及其叫声;没有新闻、讨论,就会把人群看作是鸭群。由于分工,生产就有了越来越精细的门类分解,当某一门类的生产形成为了一定的规模,也就成为或独立成为了产业,这个过程,就是产业化的过程。所谓产业化,第一是专门化,第二是规模化,这是两个基本的要素。现在一般把产业分为三类,称之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其实并不能描述产业的整体状况。人类的第一次产业化分工是农业(种植业)与渔猎的分工,后来渔猎演化为了渔牧;第二次分工是手工业的出现;之后是商业。这些都是在人类文明形成之初时就已经完成了,以后的所有产业,都是在农业、渔牧业、手工业、商业的基础上发生的,是从它们的不断细分,比如工业是从手工业的细分。所有产业的形成,也就是产业的生长。之所以叫生长,是因为具有活性,类似于生命特别是灌木树的生长。在这棵灌木树的生长过程中,人类最初的采集、渔猎、手工及服饰、建筑、舟船、工具、器皿等的发明及各种日常活动是根须、幼芽,生长出的最初几根枝干是农业、渔牧业、手工业、商业,之后有越来越多的分枝生长。有几点非常重要,第一,灌木树所有的枝干都有着共同的根须,当人类所有的产业都在灾变中遭受灭顶之灾,只要人类仍然能够从大自然有所获取,就一定能重新生长出产业;第二,最初的生长枝干农业、渔牧业、手工业、商业都具有基础产业的意义,并没有哪种产业更基础,而只有先后生长的历史差异,缺少了任何一根基干都将导致整个产业体系的全面崩塌;第三,在生长过程中,原有的主干可能会相对萎缩,发生支干化甚至被隐藏,但决不会消失,比如从手工业生长出近代工业后,手工业变得弱小了;第四,所有的枝干都是血脉相连的,虽然新的产业主要从某一主干生长,但必须依赖所有枝干直接或间接补充养分,它们是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第五,各个产业有着接近或不接近、交叉或不交叉的关系,比如体育产业与文艺产业、教育产业比较地接近,与娱乐产业则有着交叉关系;第六,就象灌木到了上部很难数清其枝干数一样,现代产业可以根据不同的逻辑标准进行不同的划分,产业与产业之间有着多种多样的重叠关系。l生产与消耗、消费,最终产品,需求与对生产的需求,最终产品需求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生产规模扩大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生产的基本目的是消耗、消费。消耗、消费有生产性的、生活性的和超生产生活的三种。为生产性消耗、消费的生产是自身过程获得重复、连续和其它生产过程得以进行的必要,是整个社会的生产体系得以维持的必要。生活性消耗、消费是直接生产过程特别是整个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超生产生活消耗、消费经常是生产的主要目的,比如为宗教祭祀的生产、为战争的生产、为太空探索的生产、为象征政治地位的辉煌建筑等等。由于人们的生活活动是在进行其它一切活动的过程中所不能摈弃的,是具有普遍性的活动,从事生产的过程也包含着生活的过程,因此,生活性消耗、消费就被看作了具有最终意义,生活性消耗、消费的产品就被看作了具有最终意义的产品。但是,所谓最终产品,是指一切不再次构成直接生产过程要素的产品,它并不仅仅局限在人们的生活领域,而且也包括超生产生活领域,或者可以说,是一切非生产性的消耗、消费产品,伟大的埃及金字塔是最终产品,卓越的纽约自由女神像是最终产品,辉煌的北京故宫是最终产品,书籍是最终产品,电影是最终产品,交响乐是最终产品,原子弹也是最终产品,甚至妓院里发泄时的哼叫也是最终产品。因此,生活性的最终产品是最终产品体系的基本,而人类社会生产的进步则有着越来越多地形成超生活性最终产品的趋势。总之,最终产品是生产的终极目标,其中,以生活性最终产品为根本,而超生产生活性的最终产品则越来越具有重要的意义。最终产品的形式、质量、数量、结构等要素,是以人们对最终产品的具体需求为前提的。需求是人维系生存和活动的主体倾向,需求的满足是人现实的存在的必要和体现。没有需求就无所谓人,没有需求的满足就没有人的现实存在。因此,人的全部需求都源于人的存在,具有绝对性,首先是人的机体需求,其次是精神需求,两者构成了人本身的需求体系,再次是人的造物需求,三个方面构成了人的需求的完整基本体系。造物需求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人对获得、建造、创造物质体系的需求;一是维护所创造的物质体系的需求,比如做了衣服便需要清洗、缝补、修饰、存放等。对生产的需求是人的需求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人的整个需求体系的一个方面。对生产的需求有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首先,是对生产产品的需求,其中,以对最终产品的需求为根本;其次,是对生产活动的需求;再次,是对维持和进行生产活动的需求。从需求的绝对性角度说,对生产的需求和生产都是绝对的,不存在生产和需求的互为,即,人类一定是需求的,也一定是生产的,没有生产就没有人类,但没有人类也没有生产,生产是人类基本的活动方式之一。从具体的生产来说,一定的生产是为着一定的需求的,没有一定的生产就没有一定的需求满足(而不是没有一定的需求),一定的需求维持了一定的生产。同时,由于对生产的需求只是人的整个需求的一个方面,有着充足的变化空间,因此,变化着的需求不断造就新的生产,新的生产也不断造就新的具体需求。人们对最终产品的需求是无限的,每个人都希望拥有故宫一样的住宅,都希望安葬在金字塔一样的坟墓中,因此,生产的扩大便具有无限的空间和趋势。人们对最终产品的需求又是有限的,首先,是人们某种具体需求满足的边际化,有一个最终下降的曲线趋势,一块饼饿,两块饼略饱,三块饼完全饱,四块饼硬撑,五块饼痛苦,六块饼有如死亡。其次,是人们相关需求满足体系的相互制约,一个人住进故宫是要因为空寂而恐惧而变为精神病的,因此,必须要有一群仆人,要有妻儿,要有大量摆设品,要有保安,等等,最后,必须是要做了皇帝才能消受故宫的辉煌。再次,是人们获得最终产品的能力的限制,把一个大商场的货物送给某人,他必须也要有本事搬回去。在货币消费时代,消费者必须有一定量的货币购买力。再再次,是人们对最终产品进行理解、享用、消耗的能力的限制,贝多芬的音乐对毫无感觉的人来说无异于噪音;鲨鱼肉对中国人来说是高贵的美味,对美国人来说则没有商业价值,所以,美国捕鲨者是割取鱼翅后把鲨鱼身体抛弃的。再再次,是人们习俗、观念、理性等精神性因素的自我限制,我想吃天鹅肉但不会去吃,伊斯兰教徒会远离猪肉,并不是所有的男人都会去消受妓女的。所以,生产的扩大在主观上也是有限的。即使在极其短缺的远古时代,虽然由于难以猎获而经常饥饿,但捕猎者在遇到易于捕获的一群羊时,也只会在得到能满足需求的数量后就凯旋,而不会对整个羊群进行无谓的杀戮。因此,一切生产或者是以尽可能快的进程扩大规模到极至,同时再通过寻找、诱导和制造新的需求扩大系列生产的规模,以至于无限;或者,是通过对规模的理性限制和品质的追求达到生产的无限增长,比如一些艺术品的生产、名贵酒的生产等(中国当代很多传统名贵产品追求的是简单的规模化和平民化,其最终结果只能是品质低劣和毁灭)。l财富与财富的需求化,获得财富的途径,财富个性化财富是人们通过自己的活动形成的全部成果,这些成果包括物质形式、精神形式和人自己的机体形式。一方面,在人们的活动过程中,财富被不断地消耗、遗失、改变和重新发现,是以往历史现实的全部积累;另一方面,以往的财富也是人们进行现实活动的基础,并在这种活动中增长出新的财富。因此,财富一方面具有不断减少的趋势,一方面又在总体上具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这种减少和增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群有着不同的突出,比如当欧洲人踏上新大陆后,对欧洲人来说意味着财富的迅速增加,而对美洲印第安人来说则意味着财富的日益减少。从整个人类已有的历史来说,财富的增加是基本的趋势。财富的减少是由几个原因导致的:一,是自然力损耗,人总是要死的,一切物品总有着保持其特定形式的时间限度;二,是人的正常消耗;三,是人自己的破坏和毁灭,比如在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行动远的有秦始皇对全国青铜器、典籍的全面销毁,项羽的火烧咸阳,董卓的迁都洛阳等,近的有文革的破四旧、反封资修等;四,是由人们的忽视、不理解、遗忘等导致的遗失、遗弃,比如,一个不懂的人会把先祖留下的一块昂贵的汉玉丢掉,有点懂的人可能把它作为优质材料重新琢刻成时髦样式,很懂的人也可能在搬家途中遗失、打碎。在对财富人为的破坏、遗弃中,财富的需求化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所谓财富的需求化,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来确定财富的标准化,凡符合需求标准的,便承认或认可其为财富;凡不符合需求标准的,便不承认或不认可其为财富。这样,根据不同的理解,财富就被分作了三个部分,即满足短期、直接需求的财富,满足长期、间接需求的财富,不能满足任何需求的废弃物,而废弃物是另类,不被看作了财富。这样,财富就发生了因人而异。对考古学家来说,远古人类的一切废弃物遗存都是财富。在传统农业中,人体的主要排泄物是毫无疑问的财富,家中茅坑大且满意味着富足的生活,所以,憋两里路到自己家的地头撒一泡尿是很正常的事。而根据需求的结构,财富也就有了相应的价值结构,从而构成了商品价值的重要基础之一。人们总是试图最大可能地获得所认为的财富,而把所不认为的财富拒之千里以外,予以破坏、废弃、掩埋、销毁(这些行动通常总是会在若干年后导致后悔)。人们获得财富的途径是多样的,首先,是生产,组织和从事生产是人类造就财富的基本的和主要的方式;其次,是人们对其他基本活动过程、状态、结果的记录、继承、记录和创新;再次,是分配,是财富社会化和在不同主体之间的转化,而在分配的发展中,交换的出现具有重大的意义;再再次,是接受赠予和遗产;再再次,是掠夺、偷盗、贪污和诈骗,用武力或非武力的手段剥夺侵占他人的财富;最后,是寻找,把已经遗忘、遗失的财富重新寻获出来。所有的途径都可能导致个人或某个人群所拥有的财富总量发生增长,但并不等于整个社会或人类的财富总量增长。在获得财富之后,虽然已经一定程度地满足了人们对财富的心理需求,但还不等于拥有者能够进行直接的、具体的理解、掌握、使用、消耗,就象当代中国有一些暴发户买了很多豪华装帧的书籍作为摆设而不能阅读一样。因此,对所拥有的财富的实际消耗、消费还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财富的个性化。财富个性化是拥有者与财富建立适合关系的过程,或者说,就是对财富进行直接、具体消耗、消费的过程;对生产来说,是生产结果与消耗、消费者结合的过程。汽车到了购买者手里,是汽车生产过程的完成,但并不等于购买者能够使用汽车,他必须学会驾驶、拥有停车场地并根据自己的需要使用等等。当财富不能被个性化,一当拥有财富的心理满足发生疲劳,他便会否认所拥有的对象的财富性质,从而中止对这一对象的连续追求。对生产来说,当生产结果不能被个性化,人们对生产结果的需求就会萎缩甚至消失,从而导致生产不能连续形成结果,最终导致生产连续性的终止。财富的个性化决定于财富的提供者、拥有者和社会第三人,提供者和第三人的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拥有者的能力和消耗
本文标题:生产方式(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296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