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篇一般原理第一章生产和再生产第二章商品和价值第三章货币和信用第四章市场和市场经济第二篇经济制度第五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和剩余价值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六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第三篇经济运行第七章社会主义企业和企业制度第八章社会主义农业和农村经济第九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第十章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第一章生产和再生产第一节生产的物质过程和社会过程性质第一节社会生产的总过程过程第三节社会再生产内容第一节生产的物质过程和社会过程为什么从生产说起?生存与生产一、生产和需要二、生产的物质过程三、生产的社会过程一、生产和需要(一)生产1、狭义直接的意义的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即改变物质形态,使之适应于人的需要的过程。2、广义引申的意义的生产:创造产品就是创造效用。萨伊,十九世纪法国经济学家。创造效用的过程。将投入变为产出的过程。包括物质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的生产。概念含义的扩展:解释领域的延展从狭义生产到广义生产:范畴范畴体现着某种经济关系。随着经济活动的深化,概念即范畴体现的经济关系也在发展和演化的一般化现实的发展与理论的深化,从反映特殊的经济关系到反映一般的经济关系;解释的空间扩展,解释力增强,范畴的革命与经济理论的革命狭义生产——广义生产流通费用——交易费用(交易成本)科斯(二)生产适应或满足需要克服生理或心理上的紧张和缺乏的欲望和要求。得到或占有的欲望和要求。自然需要——保持生存,满足生理机能的需要。社会需要——由社会环境所决定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二、生产的物质过程人与物的关系(一)物质资料生产的基本要素(二)生产力的影响要素(一)物质资料生产的基本要素什么叫要素前提条件?需要什么要素事先需要具备的条件?1、劳动力2、劳动对象3、劳动手段1、劳动力关于劳动、劳动力、劳动者这一区别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特别重要的意义:关乎对剩余价值产生的理解。西方经济学中劳动和劳动力可以混用。(1)劳动是一个过程。(2)劳动力是人们生产劳动的能力,是人们体力和脑力的综合。一种能力。(3)劳动者是具有一定劳动力的人本身,是劳动力的物质载体,是劳动的实施者和完成者。劳动者之所以成为劳动者,木匠之所以成为木匠,因为具有成为木匠的劳动能力。2、劳动对象劳动对象是劳动过程中被加工和改造的对象。一是自然资源;二是原料或材料。劳动对象范围的扩大技术进步即劳动能力的提高导致劳动对象范围的扩大及加工深度的提高。日本人从包钢的炼钢的废渣中提取稀土元素。3、劳动手段劳动手段即在生产过程中用以对劳动对象加以改造的工具和手段。是人手与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物。通过劳动手段,将人的劳动传递到劳动对象上。一是劳动工具集中体现技术进步,体现经济关系的变化。“手推磨产生封建的生产关系,机器磨产生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二是辅助设施。劳动过程生产三个要素相结合的过程是劳动力通过劳动手段,改造劳动对象,生产出适应人们需要的产品的过程。西方经济学中的生产要素萨伊——劳动、土地、资本;熊彼特——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二)生产力的影响要素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产品以满足需要的能力。生产的能力;单位时间内的产量。效率。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下面这些概念是有区别的。劳动与生产——过程本身涉及结果劳动力与生产力——个体的能力与群体的能力单一的能力与综合的能力生产力的影响要素:1、实体性因素。劳动力、劳动对象、劳动手段2、渗透性因素。即科学技术。3、运筹性因素。分工协作、组织管理、调节控制。4、制度性因素。制度——激励——行为不同制度下的不同行为方式。制度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包括利益、利益的实现方式加以界定和约束,从而形成某种激励,进而影响人的行为。当然,这里有个假设,即人是自利的,人能理解自己的利益。三、生产的社会过程(一)生产过程的社会性(二)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三)劳动产品的占有关系(一)生产过程的社会性生产过程的社会性是指在生产过程,人不仅要同自然要素如土地,自然环境,工具,设备等发生作用,而且人与人之间必然发生相互影响。普遍联系原理。鲁滨逊经济:是否纯粹的单个人经济技术和生存能力的社会形成现代经济学中鲁滨逊经济的意义:关于产权的形成鲁滨逊与星期五;关于交易费用的张五常解释。关于鲁滨逊故事的意义:资产阶级的新道德及资产阶级新人。(二)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现代经济学中人与财产的关系,占有和所有是有区别的。所有是法律上的归属,占有是实际控制。而在马克思那里还没有这样的区分。占有: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法律上的归属权所有者——生产者占有关系——生产关系生产过程服从于所有者的意志和利益前提生产资料归劳动者所有——平等关系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不平等关系国家所有制;间接关系与事实上的控制与被控制。这里涉及到公有制与自由的问题。(三)劳动产品的占有关系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劳动产品的占有关系产品=补偿物(劳动力+生产资料)+剩余产品=成本+利润产品占有的关键是剩余产品。不同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下不同的剩余产品占有关系。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占有者=雇佣者工人:工资资本所有者:利润剩余,与不确定性有关诺思1993年诺奖。制度变迁与新经济史学的解释:剩余分配权力属于最重要而稀缺的资源封建制度下土地:地主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资本家张维迎:月光下与树阴下的做工者机会主义监督——监督动力——剩余谁成为监督者——监督成本——信息问题资本比劳动更难于监督资本家成为监督者、剩余拥有者、雇佣者为什么是资本家雇佣工人而不是相反?第二节社会生产的总过程一、社会生产总过程的构成二、生产总过程各环节的关系三、社会分工和生产社会化一、社会生产总过程的构成从总体的,连续的,循环的角度的考察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每一个环节都解释器双重的意义、(一)分配:狭义上,分配指产品的分配。广义上,分配还包括生产条件的分配,即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分配。资本原始积累(二)交换:狭义上,交换是指对生产出来的用于满足消费的产品的交换。广义上,交换还包括生产条件的交换。这种交换既发生于生产过程之前,也发生在生产过程之中同一企业和不同企业之间,计划的形式与市场的形式。(三)消费:狭义上,消费指生活消费,即用产品或劳务的效用满足需要的过程。广义上,消费作为改变产品物质形态的过程,还包括直接生产过程。生产也是消费。当然,消费也是生产;对工人来讲,消费生产出劳动力。对公务宴请来讲,消费生产出人际关系,生产出权力及权利。二、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的关系(一)生产与分配:生产决定分配:(1)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结果。生产决定分配的水平和结构。(2)生产的方式决定分配的方式。如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3)生产的性质决定分配的性质。人们在分配过程中的关系与生产过程中的关系是一致的。分配反作用于生产:分配是物质利益的实现过程。适当的分配方式应该使人们的分配所得与其投入相适应,从而对生产活动产生激励。人们的行为是对激励的一种反应。当激励改变后,行为就相应变化。(二)生产与交换:生产决定交换:(1)交换的产生是由生产决定的。交换是生产过程分工的结果。(2)交换的对象是生产的结果。生产决定交换的水平和结构。(3)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如产品生产决定产品交换,商品生产决定商品交换。交换反作用与生产:生产的条件通过交换取得,生产的结果通过交换实现,交换是否顺畅,决定生产能否顺利进行。(三)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1)消费的对象是生产的结果。生产决定消费的水平和结构。(2)生产创造出新的消费。(3)生产的性质决定消费的性质。工人的消费不过是创造可供剥削的劳动力。消费反作用于生产:(1)消费是生产的实现。(2)消费对生产有推动作用。实现:经济意义的实现。目的和手段。三、分工和生产社会化(一)分工(二)分工与效率(三)分工与市场(四)分工与生产社会化(一)分工分工指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劳动者固定或相对固定地从事某种生产活动。1、社会分工。部门、行业、企业之间的分工。横向分工和纵向分工。2、企业内部分工或个别分工。职能分工和工序分工。社会分工与个别分工的区别1,生产的直接结果不同社会分工企业为单位——个别生产者生产的是商品;个别分工车间为单位——个别生产者生产的不是商品,总体劳动才生产商品。2,存在的经济基础不同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分散在不同所有者手中个别分工——生产资料集中在同一所有者手中3,生产资料的配置方式不同社会分工——市场个别分工——企业内部计划(企业对市场的替代)(二)分工与效率(1)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2)节省工序转换时间;(3)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技术的发明创造。亚当·斯密:《国富论》(三)分工与市场分工是否发生以及分工的程度,取决于市场规模。——使独立的工序和产品的生产能够生存。供求关系问题——供给要适应需求。“斯密定理”;番茄的故事。(五)分工与生产社会化生产社会化: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生产过程的社会化、产品的社会化。生产社会化是分工的结果。一支铅笔的自述:分工、市场与生产社会化我的家族谱系事实上始于一棵树,一棵纹理笔直的雪松,它生长于北加利福尼亚和俄勒冈。现在,请细想一下所有的锯子、卡车、绳索,以及在收获和运送雪松木材至铁路支线中所使用的无数其他传动装置。想想所有参与装配这些设备的人员和所投入的无数技能:采矿、炼钢并将它们加工成锯子、斧子和汽车;种植大麻并经过各道将其做成重而结实的绳索;带有卧室和食堂的采伐营地、烹调和生产所有食物。哦,还有,在伐木者所喝的每一杯咖啡里发挥作用的无数人。事实上,千百万人参与了创造我的过程。在这些人之间,每个人都只能认识极少的几个人。现在你可能会说,我把远在巴西的咖啡豆采摘者和其他地方的食物生产者于铅笔制造联系起来,扯得太远了;这是一种极端见解。但我要坚持我的主张。在这千百万人中间,任何一个单独的个人,包括那家铅笔公司的总裁,都只能提供极少的一点点知识。——[美]里德:《铅笔传奇》,转引自[德]柯武刚等《制度经济学》,P593,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铅笔”故事的意义——专业化分工背景之下,社会生产何以可能?市场!第三节社会再生产一、再生产的含义二、再生产的类型三、扩大再生产的模式一、再生产的含义(一)生产和再生产(二)个别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三)再生产的内容(一)生产和再生产生产: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采取一定方式结合创造出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生产的目的是消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再生产: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就是再生产。(二)个别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1、个别再生产:单个生产者的再生产。从个别单位或企业角度考察的再生产。2、社会再生产:从社会的、整体的、从个别再生产的相互联系角度考察的再生产。3、个别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1)联系:个别和整体的关系。个别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组成部分和基础。社会分工、生产社会化。个别再生产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社会再生产。(2)区别:其一,个别再生产正常进行的条件(资金、原材料、劳动力、市场等)来自外部;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的条件来自内部(国民经济内部比例关系)。其二,个别再生产研究不包括个人消费和个人消费品交换;社会再生产研究包括。(三)再生产的内容1、物质资料再生产2、劳动力再生产3、生产关系再生产:特定的生产关系通过生产过程会被复制出来。如私有制企业里,雇佣工人与资本家的关系。二、再生产的类型(一)简单再生产:(二)扩大再生产:1、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和基础。2、扩大再生产
本文标题:第一章生产和再生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320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