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五章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型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知识的讲授是为培养技能服务的。课程设置和课型安排都是为实现这个目标服务的。因此,语言技能课处在课程体系的核心地位。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体现这一思想的,就是采用综合课和分技能课(或叫专项技能课)相结合的教学路子。尽管综合课和各种分技能课的课型不同,但培养语言技能不外乎听、说、读、写。(一)听力教学1、听力教学的过程第一,听前准备,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关于内容的准备,另一种是先扫清语言障碍。第二,听中理解,通常有三种方式:面听(教师念、学生听)、机听(听录音或广播)、视听(看录像听)。一般以放录音为多,听的次数与听的材料有关,一般认为三遍左右较为适度:第一遍对材料内容有全貌性的了解;第二遍提出相关的任务,要求学生搜寻重要信息并完成任务(也可在第三遍后完成任务);第三遍检查、印证任务完成的正确性。第三,听后练习,听中的理解练习有时也可以放在听后做。2、听力训练的内容第一,辨别分析能力的训练。第二,记忆储存能力训练。第三,联想猜测能力的训练。第四,快速反映能力训练。第五,边听边记能力的训练。第六,听后模仿能力的训练。第七,检索监听能力的训练要训练学生如何抓住关键信息,排除干扰信息,把握听力的方向,不要把注意力纠缠在一些枝节末梢上,一旦发现自己出了错,要能及时检索出错误所在并加以纠正。第八,概括能力的训练。3、听力教学方式与课堂练习第一,听、说结合。第二,听、写结合。第三,听、阅读结合。第四,听、做结合。第五,听和听力策略培训结合。听力课的课堂练习形式有很多,如辨音、辨调、辨别音节和重音的练习;听后模仿练习;猜测词义练习;听写;听后回答问题;听后判断正误;听后选择正确答案;听后完成句子;听后填空;听后转述、概述大意;根据听到的命令完成行动;听后画图;听后写大体内容;听后对语料中的事物进行分类;听后填写图表;听后判断言外之意;听后解释相关词语或句子;听后归纳要点;听前的预测与听后实际结果的对比;听记数字;听后讨论、评论等。4、影响听力理解的主要因素第一,听力环境。包括听的地点(语音室、课堂、住所);环境干扰(有无噪声等);听的方式(面听、机听、视听)第二,听力材料和说话者。听力材料的生词量、题材、语体、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说话者的语音标准度、清晰度、语速等。第三,听力过程和听话者。听力过程的时间长短;听话者的情感状态(动机、自信心、对内容和听力活动本身的兴趣、焦虑程度、意志力等)。(二)阅读教学1、阅读教学的过程第一,读前准备。第二,任务布置。第三,实际阅读。训练学生如何阅读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之一。第四,阅读目标监控。第五,相关实践。2、阅读训练的内容第一,利用汉字造字法猜测字、词的意义。第二,利用合成词构词法猜测词的意思。第三,利用上下文同义、近义、反义词语互译来推测词语的意思。第四,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抓句子主干,理解句子意思。第五,分析篇章的结构,理解段落的内容和意义。通过上下文确定代词的先行词;通过上下文补出缺省的部分;确定词语间的替代关系;利用关联词语、标点符号等形式标志来理解句子;进行事件的推理性理解。第六,分析段落,找出主题(句)和要点,找出例证,理解主要观点。第七,跳着读,带着任务查找所需信息。3、阅读教学的课堂练习阅读教学的课堂练习一般围绕两个目标进行:一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对语言形式把握得越好,理解能力就越强;分析、猜测、推论、概括的水平越高,理解能力就越强;准确性是阅读理解重要的质量标准。二是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量是阅读速度的代表,但阅读数量要在保证一定阅读质量的前提下提高;阅读策略与技巧的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速度。阅读教学的课堂练习主要有:匹配练习(连线),主要用于猜测字义、词义;判断正误,检测对内容的理解是否正确;选择正确答案(针对字、词、短语、句子意思的理解,针对段落等内容的理解);问答练习(与写或说结合);选词填空或填空(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专项的);不提供答案线索的猜测练习;概括阅读材料的练习;跳跃障碍,抓住关键信息练习等。4、影响阅读效果的主要因素阅读量;阅读时间;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阅读内容的熟悉程度;阅读策略。(三)口语教学口语教学主要通过两种形式进行:一种是在综合课上,听说读写综合训练;另一种是开设专门的单项技能课——口语课。另外,在其他单项技能课,如听力课、阅读课、写作课上,也能对口语的训练起到辅助作用。1、口语教学的过程第一,展示和理解教学目标的过程。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其次,刺激学生对过去学习的记忆。再次,呈现需学习的话语材料。第二,练习和运用的过程。第三,反馈和评估的过程。第四,保持和迁移的过程。所谓保持是指如何保留和维持对所学知识及其应用的记忆。所谓迁移是使所学的口头表达内容和方式向类似的(真实的)话语环境转换。保持和迁移的关系体现为:迁移的水平越高,保持的程度就会越好。2、口语教学的方式第一,互动问答法。第二,情景对话法。第三,直观描述法。第四,复述与讲述法。第五,演讲报告法。第六,模拟法。第七,组群活动法。3、口语教学的课堂练习第一,句型操练第二,用卡片布置情景任务第三,图片类练习第四,调查类练习第五,猜测类练习第六,讨论和辩论(四)写作教学1、写作教学的模式从实际运用和操作的层面看,写作文有六个目标:写简单句;写复合句;写复杂句;根据提纲、连接词来写作;学生记笔记然后联结起来;自由总结,自由作文。这六个目标围绕着两个目的:把思想连贯起来,特别注意词序的安排,因为学生学会了次序和意思的连贯也就是教会了他们写作文。2、写作教学的课堂练习方法第一,听写。第二,句型练习。第三,看图写作。第四,关联词语练习。第五,对文本的加工型写作。扩写和缩写;改写。第六,应用文写作练习。第七,引导性写作。第八,自由写作。第九,笔译练习。第三节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一、文化和文化教学(一)文化1、文化的定义现在一般把文化分为广、狭二义。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有时也特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神财富。有的学者索性把文化分为两类:一类包括文学、艺术、音乐、建筑、哲学、科学技术等集中反映人类文明的内容,被称为“大写字母的文化”(CulturewithabigC);另一类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准则、社会组织、相互关系等特征性的内容,被称为“小写字母的文化”(Culturewithasmallc)。知识文化:国情、历史、地理、思想、文学艺术等。交际文化:与语言运用和理解有密切联系的文化。2、文化的性质第一,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第二,文化是通过学习获得的。第三,文化具有传承性。第四,文化具有民族性。第五,文化的刚性与柔性。第六,文化的稳定性和变异性。(二)文化教学1、文化教学的定义以文化知识为内容进行的教学。可以是专门开设的文化课教学,其中的教学内容是成体系、完整的;也可以是服务于语言教学而进行的,专门针对影响交际顺利进行的文化知识点进行讲解,不追求文化知识的系统性。2、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跨文化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跨文化教学,学习者只要以目的语为工具进行交际,就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跨文化交际,一般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进行的交际行为。学习者学习目的语的过程实质上是跨越自己母语文化学习另一种文化的过程;教师教授目的语的过程也是教授给学习者另一种文化的过程。3、文化教学的根本原则语言教学的同时必须教授的是所谓的交际文化;知识文化的教学则要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具体的培养目标来决定。具体来说,交际文化的教学要考虑适时性(与语言教学的阶段性相适应)、适度性(与文化教学的服务性相适应)、针对性(与学习者的真正需要相适应)、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性(不要以为自己的文化规范是他人都接受了的文化规范,不要用自己的文化规范评判其他文化的“是非优劣”,不同文化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适应)。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所谓文化因素,是指跟对目的语的理解和用目的语表达密切相关的文化因素,主要是隐含在目的语的结构系统和表达系统中反映该民族的价值观念、是非取向、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审美情趣、道德规范、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特定的文化内涵。这些是与语言本身和语言交际相关的所谓交际文化,是第二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与语言本身和语言交际不是直接相关的所谓知识文化则不是第二语言教学和研究所必需的。作为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文化教学内容,是指语言教学本身所不应该也不能脱离的交际文化因素的教学。(一)第二语言教学的目标第二语言教学是为了使学习者获得运用目的语顺利进行跨语交际,那么第二语言教学不可避免地要帮助学习者克服在跨语交际中出现的来自文化方面的障碍和困难,因此,第二语言教学就必须传授必要的文化内容,教学目标越高,所应传授的文化内容也就越丰富、复杂、全面。(二)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内容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吕必松指出教学内容应该包括:语言知识、语言能力、言语交际能力。在这些教学内容中都包含着文化内容,如果缺乏必要的文化知识,必然影响语言能力的获得,必然导致言语交际活动不顺利,甚至失败。(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内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交际文化,二是知识文化。前者为语言教学内容,属对外汉语教学范畴;后者为文化教学内容,属对外文化教学范畴。这里具体说说交际文化,它包括语言形式内的文化含义、文化背景和非语言信息等:1、语言交际方面,词汇、熟语、语法、语篇等。2、交际习俗和礼仪方面,如打招呼、称赞、称谓、礼仪等。3、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方面,如家庭关系、亲戚关系、朋友同事关系、社区关系等。4、价值观念方面,如个人和集体、人与外部世界、思维方式、知识价值等。5、非语言交际方面,如面部表情、眼神、体态、空间距离、副语言(如嗓音变化、哭、笑、叹气、沉默等)。三、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1、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1)从文化的性质看,文化是通过社会习得的,而语言是人类潜在的能力通过后天社会环境的触发而获得的一套系统知识和技能。(2)从语言的性质看,语言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也具有传承性和民族性,在社会运用中也具有刚性和柔性,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生变化或变异。(3)有相当一部分文化内容是通过语言来显示和操作的。语言和其他文化内容还存在着互动关系。2、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1)从总体上看,文化内容固然也可以有实物形式(物质文化)、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表现,但是要生产或使用文化实物离不开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而思维的直接物质体现也是语言,至于行为更是和语言在实际生活中交互运用。因此,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2)从语言的各种成分看,语言处处透出显著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内涵,其中最为显著的是词汇。各种语言中除了一部分核心词外,许多词语都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有一部分甚至被称为“文化内涵词”。(二)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1、对外汉语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与汉民族文化密切相关。对外汉语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它必须以一定的文化学理论为理论基础。汉语是汉文化的载体,汉文化博大精深,要真正掌握汉语,就必须学习汉文化。中国文化的有关知识是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交际能力中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等都与文化密切相关。不了解中国文化,很难用汉语进行交际。2、对外汉语教学不能忽视异国文化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是外国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在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等方面都存在着文化差异,有的同汉文化的差别小一些,有的同汉文化的差别大一些,就形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的“迁移”现象。随着跨文化交际日益增多,对外汉语教学中还需揭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注重中外文化的比较与学习,以汉文化为主,适当介绍异国文化。3、文化教学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地位“文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与语言本身和语言交际相关的所谓交际文化,一是与语言本身和语言交际不是直接
本文标题: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330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