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寻梦者》教案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体会诗歌重叠复沓、一唱三叹的形式美。2、理清线索,欣赏诗歌鲜活俏丽的意象美。3、把握脉络,领会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美。教学重点:理清线索,欣赏诗歌鲜活俏丽的意象美教学难点:把握脉络,领会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美。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探究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诗歌十六岁花季,十七岁的雨季,这时正是最爱做梦的年龄吧,相信在坐的各位同学都有各自最美的梦想,有了梦想之后,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学追寻梦想。今天我们跟大家一起走近戴望舒先生的《寻梦者》,看他是如何寻梦的。二、走近诗人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三、时代背景“五四”运动前后,科学与民主的洪流震醒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美好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的激烈矛盾,笼罩了他们敏感的心灵。比“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更强烈的社会使命感造就了一个庞大的“寻梦者”群。从鲁迅无数痛苦的梦结出的果实《呐喊》,到何其芳在精美中浸满了热情的《画梦录》,虽然个人的心同现实的距离有远有近,但是,寻求美好的梦境变为现实的愿望与他们执著艰辛的寻求精神,却大体是一致的。戴望舒就是其中一位由现实世界转到诗的世界中最忠实的寻梦者。四、赏析诗歌1、初读诗歌,体会音韵美诗每节三行,节奏大体整饬。每节一二句或重复、或排比,甚至各句大部重复。这首诗在结构上重叠复沓、一唱三叹。全诗中每节“走势——蓄势——升华”的诗格形式,具有一种重叠复沓、一唱三叹的美感,富于音乐美。22、品读诗歌,感悟灵动诗绪。1).“梦会开出花来”,“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这样的梦给你怎样的感受?又激发你怎样的欲望?梦,美丽,甚至绚丽。如无价之宝般珍贵,值得人一生去寻求。2).“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两句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梦呈现给我们怎样一种姿态?“大海里”已是难寻,“大海的底里”更加难寻,层层递进,可见梦是“深藏”的,不易寻找的。3).“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瀚海”,寻梦是怎样的一种历程?——“九”这个数字并非实指,只言岁月之久长,“冰山”“瀚海”则指道路之艰难,可见寻梦要付出巨大的艰辛。4).这个梦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值得我们去追寻?——它有天上的云雨,有海上的风涛,会让人心沉醉。5).要真正实现这个梦,还需付出怎样的努力?——“在海水里养九年”,“在天水里养九年”,如此精心呵护,才能在“一个暗夜里开绽”。在“暗夜里”,预示着梦的来临又是如此的不可预知。6).何时梦才会降临?——当我们“鬓发斑斑”“眼睛朦胧”的时候,金色的贝才会吐出桃色的珠。7).这“桃色的珠”还需如何呵护?——放在怀里,放在枕边。8).经历了重重艰辛,付出了滴滴呵护,“桃色的梦”会让我们获得怎样的心灵震颤?——即使我们已经衰老,如果有一个“开了花的梦”,有一个“开出娇妍的花的梦”,那么我们的人生已是最幸福、最无憾的了。第一节,写梦是无价的珍宝;第二节,写在青色的大海底里深藏着金色的贝;第三节,写要逢到那金色的贝必须付出极大的代价;第四节,艰苦的寻求是值得的;第五节,写寻求中种种艰苦与磨难;第六节写漫长而艰苦的历程;第七节,写获得无价珍宝后的心情;第八节,写美好梦想实现的艰难。全诗八节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这是诗歌的引子。第二部分(2-6)写寻梦的过程。第三部分(7-8)写实现美好梦想时的幸福与快慰。(板书)五、再读诗歌,品味诗歌意象美诗歌运用多种意象,构成了独特的意境娇艳的花象征梦的美好绚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3充满对梦的向往。青色的大海象征梦的澄澈高远,暗示金色的贝不能轻而易举获得,为下文作铺垫金色的贝象征梦的珍贵难得,突出梦的精美与绚丽冰山、瀚海象征着寻贝的艰难,隐喻人生历程中种种艰苦与磨难云雨声、风涛声象征贝的丰美和价值,描绘了一个令人心醉的美好世界海水、天水象征养贝的艰难桃色的珠象征梦的美好诱人,突出梦的静美与绚丽鬓发斑斑、眼睛朦胧象征着寻梦的代价很沉重六、鉴赏艺术手法1.回环往复:2.复沓反复:3.意象传统的象征手法:七、小结任何美好理想的实现,任何事业的成功的获取,必须付出人的一生追求的艰苦代价。八、《寻梦者》是奏响于我们心间的一首优美而动人的歌,有梦相伴,所以不孤独。让我们再次诵读这首诗,让诗歌赐予我们力量,让梦想插上翅膀。九、拓展延伸每个人都是有梦想的,有梦想,人生才不会苍白无力。那么你的梦想是什么?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十、作业梦想是理想,不是空想。实现梦想,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坐享其成。你未来的职业就是你最实际的梦想。请为你的职业做一个近景或远景规划,为梦想插上翅膀,让梦想成为可能。
本文标题:寻梦者教案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497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