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知识与智力的关系知识与智力不能等同。有人常常把知识与智力混淆不清,以为知识多就是智力高,其实知识并不等同于智力。知识是智力发挥作用的基础性要素,而智力的高低部分取决于相关知识在量上的积累。有的孩子学了许多知识,但不知其中的道理,因为他们只是被动的接受,机械地记忆,不能举—反三,触类旁通,缺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知识多而智力水平不高的例子。有的孩子能将平日所得到的知识经常运用头脑去思考,智力很快就得到发展。如有一个四岁半的孩子,人家开玩笑地问她:“两只牛和两只马相加等于什么?”这个年龄的孩子一定无法回答,人们都知道,不同单位不能相加。但是这个孩子思考了一下就回答:“等于四只会耕田的东西。”出乎意外的,一个四岁半的孩于给出了这样一个具有创造性的答案。他的知识是从图画书上得来的,知道马、牛都是耕田的东西。可见这个孩子虽然获得的知识并不多,但他能运用所获得的知识,通过注意、观察、记忆和思考,使自己的智力得到提高。知识和智力虽然不能等同,但它们之间是统一的。智力发展离不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掌握知识的难易和速度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水平。它们的联系和统一表现在:(1)知识和智力同时存在于一个认识活动中。就知识来说,它是以表象、概念、定理、原理、公式、结论等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存在;就智力来说,它是以观察、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来认识客观世界。思维着的内容和智力活动不可分,没有无内容的“智力活动”,也没有无智力活动的“思维内容”。(2)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知识为智力活动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有了某一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去进行某方面的智力活动,缺乏必要的知识,就谈不上进行某方面的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活动。所谓的“眉头一皱,计上心头”,其中“眉头一皱”是智力活动,“计上心头”是通过思考得到的新见解。“计”的产生的基础则是相关方面的大量知识,离开了知识,“计”是无从产生的。所以没有知识,智力活动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此可见,智力发展对知识是有依存关系的,离开了知识的传授,单纯的智力训练是不可能进行的。这就是说,没有无知识的“智力型”人才,没有不传授知识而单纯发展智力的教育活动,把“知识”与“智力”对立起来的提法是不科学的。所以说,一个人的智力是在学习和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而得到完善和发展的。(3)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智力是开发新知识的工具。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又依赖于一定的智力,智力水平高,学得就快,就顺利,就好;智力水平低,学得就慢,就困难,就差。因此,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时,绝不能用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向孩子灌输知识,而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去启发孩子,要注意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愿意接受,让孩子学习运用知识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提高孩子的智力。但是,知识毕竟不等于智力,也替代不了智力,更重要的是人们远远无法掌握人类过去、现在、未来的全部知识,这就迫使人们不得不重视能够产生新知识的智力。现在大量的事实和科学研究的成果已经证明智力训练的有效性,也就是说智力是可以被教授的。这样在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时,就可以通过科学的、系统的教授智力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智力培养。
本文标题:知识与智力的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532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