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第1讲--“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
中国电影史参考书目1,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1、2),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2,林年同著:《中国电影美学》,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1。3,郦苏元、胡菊彬著:《中国无声电影史》,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4,陆弘石、舒晓鸣著:《中国电影史》,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5,丁亚平著:《影像中国——中国电影艺术:1945-1949》,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6,李道新著:《中国电影史(1937-1945)》,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翟建农著:《红色往事:1966-1976年的中国电影》,北京:台海出版社,2001。中国六代导演•第一代导演:诞生于民国初年•第二代导演:创作在国难关头•第三代导演:受命于社会主义政权•第四代导演:亮相在文化浩劫之后•第五代导演:弄潮于启蒙洪流•第六代导演:生逢商业时代莅临中国六代导演•肇始于八十年代对第五代电影的鉴定与评价,不同的成长背景和心理结构,使他们对电影创造有着不同的态度和路径,在电影形象的建构中清晰地记录着几代人的思想印迹。中国电影代际划分大致如此:•第一代:建立本土电影雏形的郑正秋、张石川等。•第二代:创造了三四十年代社会写实风格的孙瑜、蔡楚生等。•第三代:1949年后致力于社会主义语境表达的水华、谢晋等。•第四代:追求影像语言电影化的谢飞、郑洞天、吴贻弓等。•第五代:1985年后塑造了中国影像寓言的陈凯歌、张艺谋等。•第六代:90年代后开始刻画新城市青年的张元、路学长、王小帅、贾樟柯等。中国六代导演•第一代导演:张石川、郑正秋、田汉、洪深•第二代导演:蔡楚生、郑君里、费穆、吴永刚、桑弧、汤晓丹、沈西苓、史东山、袁牧之、沈浮、孙瑜•第三代导演:谢晋、谢铁骊、北影四大帅(成荫、水华、崔嵬、凌子风)•第四代导演:吴贻弓、郑洞天、谢飞、张暖忻、黄蜀芹、黄健中•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张军钊、黄建新、吴子牛、李少红、顾长卫、吕乐、侯永、胡玫、宁瀛、周晓文、刘苗苗等•第六代导演:张元、王小帅、娄烨、贾樟柯、章明、管虎、陆川、王全安、宁浩、霍建起、何建军、张扬、刘奋斗、刁亦男、蔡尚君等第11讲“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电影传入中国•1896年电影传入中国。8月11日,上海闸北唐家弄(今天潼路814弄35支弄)私家花园徐园内的“又一村”在表演的娱乐节目中间穿插放映了由外国人带入的影片,这是电影在中国放映最早的记录,距1895年12月28日电影诞生仅半年多时间。当时,中国人把它称为“西洋影戏”或“电光影戏”,以后统称为“影戏”。•1898年5月20日上海《趣报》上发表的《徐园纪游叙》一文,提供了徐园放映的情况和节目。“……堂上烛灭,方演影戏。第一出为《马房失火》,第二为《足踏行车》,第三为《倒行斛斗》,第四为《酒家沽饮》,第五为《广道驰车》,第六为《瞻礼教堂》,第七为《左右亲嘴》,第八为《春度玉门》,第九为《扑地寻欢》,第十为《空场试马》,第十一为《水池浴戏》,第十二为《造铁击车》,第十三为《执棍腾空》,第十四为《秋千弄技》。以上各出,人物活动,惟妙惟肖,瞩目者皆以为此中有人,呼之欲出也”。从这篇记叙看来,这些短片的内容,也都只是一些事物片断和情景的纪录而已。•此后,徐园内就经常放映电影,一直延续了好几年。放映的多为法国影片。•“人物活动,惟妙惟肖,属目者皆以为此中有人,呼之欲出也。”•“数万里在咫尺,不必求缩地之方,千百状而纷呈”•“开古今未有之奇,泄造物无穷之秘”•自1896年上海出现电影放映活动后的一二十年间,电影放映大部分由西方商人作流动性质的营业放映,放映场所一般都利用园林、茶馆、酒楼为据点。看电影必须隔绝光亮,使观众置身于黑暗之中,必须在茶楼、酒肆内另辟单间,在公园中的夜晚放映,另售门票。•西方电影商人来上海从事营业性放映的有:美国电影放映商雍松1897年7月来上海,先后在大马路(今南京东路)二马路(今九江路)四马路(今福州路)一带的天华茶园、奇园、同庆茶园等处放映。西班牙商人加伦白克于1899年来到上海,先在四马路升平茶楼、乍浦路跑冰场和湖北路金谷香番菜馆放映。后因影片陈旧,营业不佳,遂将放映机及影片等全部转让给他的朋友西班牙人雷玛斯。•雷玛斯在1903年接办加伦白克的放映业务后,开始仍在乍浦路跑冰场内放映,后迁至大马路同安居茶馆内,后又迁往四马路青莲阁。雷玛斯极善经营,他在青莲阁租房一间,挂起照片,贴出广告,还雇用了几名穿红戴绿的印度人在大门口吹吹打打,以招徕行人。营业收入很好。雷氏的青莲阁电影放映点是上海的第一个电影固定放映点。当时,利用公园放映露天电影,也是一个主要的经营手段。最早的露天电影放映场所是处在南市的西园和新园两个消遣性花园。1906年夏天的一个晚上,这两个花园曾公开售票放映电影。露天电影场所吸引观众的特点是兼娱乐和消暑而为一。之后,每年夏季,都有露天电影的放映活动。•雷玛斯经过几年经营电影放映,积累了一些资金,于是在1908年租赁了乍浦路海宁路口的溜冰场,用铁皮搭建了一座有250个座位的简陋房子,取名虹口活动影戏园,人称“铁皮房子”。当时的地址门牌是乍浦路112号。1908年12月22日开幕,首映西片《龙巢》,一时观众十分踊跃。这是上海第一家正式的电影院。虹口活动影戏园不久进行了改建,改为钢筋混凝土砖木结构,座位增加到710个。1913年由日本人租赁经营,改名为东京活动影戏园。1915年5月1日又复称虹口活动影戏园。1919年后改为虹口大戏院。•电影放映以上海为中心,迅速向大江南北辐射,影响日益扩大,经济效益日渐上升,由此引起了中国一些民族资本家和知识分子开办中国电影制片业的兴趣和愿望。1905年中国电影诞生•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诞生,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请缨、舞刀、交锋等几个片断。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这是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1905,适逢谭鑫培60寿辰。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获得了拍摄中国人自己的电影的灵感。这一年,离狄克逊发明电影放映机过了16年,离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火车到站》过了10年。《定军山》取材于《三国演义》第70和71回,谭鑫培饰演的蜀将黄忠在定军山的战斗中腰斩了魏国大将夏侯渊。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字景丰)为实际上的导演,照相师刘仲伦担任摄影,谭鑫培也成为第一位中国电影的演员。《定军山》(1905)《西洋镜》(1999)《定居山》(2006)1909年•中国出现的第一家电影制片公司——亚细亚影戏公司在上海建立,位于香港路5号。它是由美国电影商宾杰门•布拉斯基投资创办的,因而也是外商投资中国最早的电影制片机构。该公司先后在上海拍摄《不幸儿》,在北平拍摄了《西太后》和在香港拍摄了《偷烧鸭》等几部短片。1912年,布拉斯基将该公司转让给上海南洋人寿保险公司经理美国人依什尔。1913年•中国人自组的电影公司新民公司在上海成立。该公司由张石川、郑正秋、杜俊初等人联合组建,专为承包亚细亚影戏公司的电影编导演业务。在张石川的主持下,新民公司为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难夫难妻》、《脚踏车闯祸》、《活无常》、《店伙失票》、《一夜不安》等近20部短故事片,是中国人第一次成规模地拍摄故事片。1914年,该公司随亚细亚影戏公司歇业而终结。1913年•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问世。影片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亚细亚影戏公司出品,通过叙述一对互不相识的青年在父母和媒人包办下结婚的经过,描绘了广东潮州一带的婚姻习俗。在这部影片中导演以嘲讽的笔触抨击了封建婚姻制度对人的摧残。1921年•2月,中国最早的电影报刊《影戏丛报》在上海创刊。•7月,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问世。影片取材于上海发生的洋行买办阎瑞生谋财害命,杀死妓女王莲英的真实事件及据此改编的文明戏,由中国影戏研究社摄制。影片在票房上取得巨大成功,同时也遭到社会舆论“有伤风化”的批判。•《阎瑞生》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影响深远,打破了有声洋片对故事片的垄断,启迪中国电影走出拓荒境地,标志着中国电影发展时期的起步。《阎瑞生》取材于昔日上海滩一个真实的案件,其电影故事基本上保持了生活原貌:1920年,毕业于震旦大学的洋行买办上海人阎瑞生是洋场恶少,嗜赌成性,挥金如土。赌场失意,他想翻本,向妓女题红馆借了一枚价格昂贵的钻戒,抵押给典当行,换成现金,用来购买赛马彩票,未中,本金输光,无力偿还,懊恼不已,焦急万分。一日,他在好友朱老五(上海闻人、巨商朱葆三之子)家里,邂逅名妓“花国总理”王莲英。阎见她满身贵重饰物,顿起谋财害命之念。苦思冥想,想出一条毒计:暗地购买麻醉药和绳索,同时向朱老五借来一辆高级轿车,邀约王莲英出游兜风。王莲英被骗上车后,阎瑞生驾车急驶,直奔郊外。游至半夜,车停上海郊北新泾,由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好友吴春芳相助,两人用麻醉药棉花将王莲英闷倒勒死,抢走她身上的饰物,移尸麦田后,逃匿青浦阎的岳丈家。事发后,警方追查极严,阎瑞生惶惶不安,东躲西藏,先后遁迹江苏松江、海州和山东青岛等地,最后难逃法网,在徐州火车站被包探抓捕。经上海租界房审讯,阎瑞生与吴春芳双双招供,一起被处死刑。此案在报纸上披露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上海创办“新舞台”的著名京剧演员夏月姗、夏月润(“京剧大王”谭鑫培之婿)被这则社会新闻深深吸引。兄弟俩认为此血案大可炒作,迅速将它改编成文明戏(话剧)取剧名《阎瑞生》,久演不衰,历时半年之久。1922年•3月,早期最著名的电影公司“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明星公司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家影响深远的电影公司,由张石川、郑正秋、周剑云等人发起组建。公司并建立了“明星影戏学校”,编辑出版了多种电影刊物;公司的建立成为中国电影工业形成的重要标志。张石川(1890—1954)•原名伟通,字蚀川,浙江宁波人,导演、电影事业家。他少年丧父,随舅父经润三到上海经商,先后供职于华洋公司、美化洋行。自学英语,熟谙经营之道。•作为一个电影导演,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部反帝片《黑藉冤魂》,第一部劳工片《劳工之爱情》,第一部体育片《二对一》等等都是他的作品。生平经历:•1913年,美国商人依什尔和萨佛到上海办起了亚细亚影戏公司,他们很赏识张石川,就聘请他担任顾问并主持制片业务,这年他才二十一岁。张石川在“亚细亚”导演了一些短故事片,其中《难夫难妻》一片算是中国故事片开山之作。•1916年,“亚细亚”早已宣告结束,张石川又和朋友合伙办起了幻仙影片公司,将文明戏《黑籍冤魂》搬上了银幕。•1922年,张石川和郑正秋、周剑云、郑鹧鸪、任矜苹等五人(号称“五虎将”)创办了明星影片公司。这家公司后来成为中国资格最老的老牌影片公司。从1923年至1937年,张石川在“明星”导演了七十部影片,成为大名鼎鼎的电影大导演。•张石川拍片崇尚“票房价值”。鸳鸯蝴蝶派影片赚钱就拍鸳蝴片;武打片卖座就拍武打片;左翼电影兴起,他也拍了《脂粉市场》、《前程》、《压岁钱》等片;为了配合国民党剿共,他又拍了纪录片《剿匪纪实》……•张石川驰聘影坛三十多年,总共编导了一百五十多部影片,粗制滥造的片子固然不少,但也有一些是拍得比较认真的。•张石川导演的影片故事性强,有头有尾,剧情发展过程交代清楚,通俗易懂,很受小市民观众的欢迎。《劳工之爱情》•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喜剧短片《劳工之爱情》(又名《掷果缘》)上映。该片电影化的手法显示了中国早期喜剧电影的成熟,同时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国故事片。劳工之爱情《劳工之爱情》是明星影业公司在1922年创立之初摄制的四部系列影片之一,其他三部影片分别为《滑稽大王游沪记》、《大闹怪剧场》和《张欣生》。该片同时是中国最早的以爱情和自由恋爱为主题的影片,影片由明星影业公司拍摄,由于早期电影均使用易燃的硝基胶片拍摄,同时代摄制的影片除本片外均已不存,因而本片是研究中国早期电影唯一的直接资料,目前该片拷贝收藏
本文标题:第1讲--“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535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