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20170111庐江县城总规
《庐江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年)》批后公布《庐江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年)》已于2016年12月30日获得了合肥市人民政府批复,根据《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现将总规主要内容公布如下:一、编制目的现行的庐江县城总体规划(2007-2025年)于2008年3月24日由原地级巢湖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规划期限至2025年。2011年7月,经过国务院批准,原地级巢湖市撤销,庐江县划归合肥市管辖。为适应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形势发展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七条、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城规划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20号),庐江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二、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分为三个层次:县域、规划区和中心城区。县域范围:包括庐江中心城区和其他16个建制镇,行政辖区总面积约2348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包括庐城及两山一湖等需要进行规划控制的区域,面积约193.94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范围:指庐江县城城市建设用地控制范围,北至外环北路北侧,南至外环南路南侧,西至滨江大道(含高铁站组团),东至东顾山环山公园及东南面的滨湖组团,范围面积约84.14平方公里。三、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5—2030年,其中:近期规划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四、城市性质庐江城市性质为:合肥市副中心城区;庐江县政治经济中心;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宜居、城乡统筹的新典范。五、城市职能合肥市南部综合服务中心、皖中生态宜居文化旅游城市、合肥南部交通枢纽、合肥先进制造业基地。六、城市规模近期2020年,庐江中心城区总人口30万人,建设用地34.50平方公里。远期2030年,庐江中心城区总人口33万人,建设用地37.95平方公里。七、县域空间布局1、县域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近期2020年,县域常住总人口控制在94万左右,其中城镇人口47万,县域城镇化水平为50%。远期2030年,县域常住总人口控制在92万左右,其中城镇人口48万,县域城镇化水平为52%。2、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一核、三带、多极“一核”:以庐江中心城区(庐城)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未来发展成为合肥市南部综合服务中心、皖中生态宜居文化旅游城市、合肥南部交通枢纽、合肥先进制造业基地。“三带”:分别为庐北、庐中及庐南地区的滨湖生态旅游特色发展带、大庐城新型城镇发展带及庐南循环经济发展带,三条发展带组成全县城镇体系发展的主骨架。“多极”:契合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培育新市镇作为县域城镇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主要包括汤池、龙桥、泥河、同大、白山、盛桥等六个新市镇。3、城镇规模等级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按照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综合考虑城镇经济社会基础、发展条件和趋势,确定县域城镇等级划分为四级:第一级——中心城区:庐江县城;第二级——新市镇:汤池镇、龙桥镇、泥河镇、同大镇、白山镇、盛桥镇;第三级——一般镇:郭河镇、金牛镇、石头镇、万山镇、冶父山镇、白湖镇、柯坦镇、乐桥镇、矾山镇、罗河镇等10个镇;第四级——中心村:206个中心村。4、城镇职能结构综合城区:庐城旅游城镇:汤池镇、白山镇、乐桥镇、柯坦镇、冶父山镇商贸旅游城镇:盛桥镇产业城镇:龙桥镇、泥河镇矿业城镇:罗河镇、矾山镇汽车、旅游城镇:同大镇农贸轻工城镇:白湖镇物流工贸城镇:万山镇、郭河镇农贸城镇:金牛镇、石头镇5、县域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心城区、中心镇(新市镇)、一般建制镇和中心村四级服务设施系统,以前三者为重点,合理布局,形成完整的社会服务网络,提高公共设施规模与档次,优化投资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教育设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发展;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重视特殊教育设施发展;完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文化设施:完善县级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拓展镇级公共文化设施功能;健全村社级公共文化设施;完善旅游文化服务设施。体育设施: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按照残健共融原则推进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改造。医疗卫生设施: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推进城区医疗设施完整与布局优化;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推动多元办医格局;加强残疾人康复设施建设。社会保障设施:推动社会养老设施体系建设;超前谋划殡葬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减灾救灾设施建设;促进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残疾人托养设施建设。商贸市场建设:重点完善和新建县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泥河、盛桥、汤池、龙桥、石头、白山在原有基础上,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树立大物流观念,整合市场,建立统一体系。6、县域旅游发展布局以山水生态资源保护为保障,以优势资源最大化利用为原则,规划依托庐江良好的生态本底、丰富地域文化,整合要素资源,构建“三区一带一廊”全域旅游发展结构。(1)三区汤池温泉旅游度假区:以温泉旅游项目为引领,结合汤池镇、万山镇、柯坦镇三镇旅游资源,形成以山水、人文、温泉完美结合的休闲旅游景区。两山一湖旅游度假区:结合冶父山、东顾山丰富的人文景点与黄陂湖优美的水域风情,形成山水为骨人文为魂的旅游景区。环巢湖南岸旅游休闲区:整合巢湖南岸白山、盛桥及周边旅游资源,形成环巢湖南岸滨湖风光游览的旅游休闲区。(2)一带江淮运河风光带:统筹考虑沿江淮运河沿线的滨水风光,通过交通的梳理和旅游资源的有序组织,县域中部的旅游发展带。(3)一廊百公里生态走廊:整合农业观光资源与汤池温泉旅游度假等休闲项目的策划,与巢湖旅游项目联动,形成串联白山航空小镇、白山戴桥美丽乡村、同大葡萄园、中国最美乡镇汤池、狮子山科技公园等景点,构筑以休闲功能为主的百公里的生态旅游发展走廊。7、县域历史文化保护充分挖掘和保存庐江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注重地域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弘扬发展皖中人文氛围和民间文化,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将庐江建设成为既具繁荣的现代城市气息、又富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知名城市。主要历史文化保护:(1)人类文化古迹保护区包括大墩、慕容、三官殿三个新石器人类文化遗址和唐宋瓷窑厂遗址。(2)古建筑保护区包括武壮公祠、金刚寺、捧檄桥、伏虎寺、实际禅寺、白云庵、福昌寺、金城寺等。(3)纪念地、遗迹、遗物保护区包括暖汤岗墓群、周瑜墓、小乔相思亭园、吴长庆墓、吴长庆故居、孙立人故居、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旧址以及以“西门岗湾”为核心的古建筑群落等。八、规划区空间布局1、生态网络空间结构为保护规划区整体生态安全,根据生态系统的重要程度及其功能,确定规划区“四核多廊绿网”的整体生态结构。“四核”:指冶父山东顾山森林生态源区、狮子山公园生态源区、黄陂湖湿地生态源区、闸山生态园区。这些地区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生态功能最为关键的地区,应严格保护、禁止开发,同时加强水源涵养、生态养护和污染治理工作。“多廊”指连接上述生态核心地区及连接庐西、庐北、庐南的大型生态廊道,是生态系统功能交换的重要通道,须加以保全和恢复。(1)黄陂湖生态源区-狮子山公园生态源区:黄陂湖-狮子山的低山林地和水生态廊道。(2)狮子山公园生态源区-庐西:狮子山-石板塘水库-庐西山地丘陵区沿线的水域、丘陵。(3)庐北-闸山生态源区-狮子山公园生态源区-庐南:高速公路沿线的丘陵林地和水生态廊道。(4)冶父山东顾山森林生态源区—黄陂湖生态源区:冶父山-东顾山-黄陂湖的低山林地绿色廊道。(5)冶父山东顾山森林生态源区—闸山生态源区:北部高速、铁路沿线生态通廊。(6)冶父山东顾山森林生态源区—庐北:东顾山-冶父山-盛桥河-巢湖沿线的水生态廊道和低山丘陵。(7)黄陂湖—庐南:黄陂湖-瓦洋河-庐南山地丘陵区沿线的水生态廊道和丘陵林地。“绿网”是指内部水绿生态廊道及微绿地系统,是生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予以保护控制。2、规划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区大型公共服务设施主要集中在庐江中心城区,包括文教体育、综合医院、商业购物、行政办公等;围绕中心村设置中小型公共服务设施,如中小学、文化站、卫生站等。九、中心城区空间布局1、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心四区”的总体空间结构,布局充分体现“五大片区、一主四副”的城市特色,满足城市弹性发展的需要。(1)“五大片区”:包括老城区、城东片区、城南片区、城西片区和城北片区。(2)“一主四副”:以老城中心区为核心打造行政商务中心,其余结合各片区共安排4个服务中心——城东文化体育休闲中心、城南居住商贸中心、城西产城共融中心、城北都市产业中心。2、片区划定庐江中心城区按照自然河流或主要干路规划分为老城区、城东片区、城南片区、城西片区和城北片区共五个片区。老城区范围为合铜公路、内环北路、东大河和县河之间的用地空间;城东片区为东大河以东、县河以北、东顾山以西之间的用地空间,同时包括东顾山和黄陂湖之间的滨湖用地空间;城南片区为合铜公路以东、县河以南、外环南路以北的用地空间;城西片区为合安城际铁路、合铜公路、外环北路和外环南路之间的用地空间;城北片区为合铜公路以东、内环北路以北,陆岗路以西的用地空间。3、片区发展与控制老城区:主要承担居住、行政办公、文化、商业服务职能。具体发展措施为突出行政商业中心,完善基础设施和文教体卫等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居住环境,保护现有文物古迹。城东片区:主要承担居住、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等职能。具体发展措施为以道路基础设施和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的建设,促进东部片区的启动,重点打造基础教育园区和环人工湖公共服务中心。城南片区:主要承担居住、商贸等职能。具体发展措施为以居住功能为主,重点打造城南的商贸、文化休闲功能。城西片区:主要承担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职能,作为远期产业提升区,积极发展庐江经济开发区。具体发展措施为发展各类高新技术、研发、先进制造业等高端产业;结合高铁站选址控制高铁服务区;保护好移湖水库生态环境,环湖建设产业配套的商务中心。城北片区:主要承担科技产业、生态产业、企业孵化、电子商务、商业商务等功能。城北片区主要发展为庐城都市产业园,打造庐城新型经济业态的载体,形成展示庐城形象的城市客厅,庐江县城的北大门,成为庐城经营城市、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增长极。4、中心城区近期发展重点近期按照新兴中心城市南部副中心和现代产业基地的标准,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实施庐城“城区东拓、产业西移、依山近水、组团递进”的发展战略。向东拓展,高标准建设城东新区;向西延伸,培育城西新区;中部提升,改造老城区。近期建设主要集中在城东片区、城西片区,重点向东、向西发展,适度向南部和北部发展。5、中心城区远景发展构想庐江在区域中的经济作用有较大提高,承载省会副城、合肥市南部副中心的职能;产业、空间同合肥主城的关系更为紧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城市、和谐幸福城市,生态环境持续良性发展。城市空间结构重点转向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即由中心城区5个片区、黄陂湖北部地区和庐江高铁站服务控制区组合成城市空间格局,并形成相当规模的功能组团,分担部分城市主要职能。合铜公路西侧以生产性用地为主,东侧以生活性用地为主,黄陂湖-冶父山周边以休闲旅游用地为主。十、生态环境保护与四线管制1、县域生态功能县域空间划分为四大生态功能分区。(1)庐北沿湖平原生态功能区:包括同大、郭河、金牛、石头、白山、盛桥等六镇。(2)庐中丘陵岗地生态功能区:包括庐城、汤池、万山、柯坦、冶父山等五镇及白湖镇部分地区和乐桥镇部分地区。(3)庐南低山森林生态功能区:包括龙桥、矾山、泥河、罗河等四镇及乐桥镇部分地区。(4)庐东洼地水网湿地与农业生态功能区:主要指白湖农场以及黄陂湖区域。2、县域空间管制根据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结合开发与保护协调的原则,将县域分为四类空间管制区:(1)自然生态保育区——指自然山体、大型水体、水源保护区等对区域生态环境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用地,主要包括巢湖、黄陂湖等大型水体及其周边地区和冶父山、牛王寨等自然山体等,属于禁止建设地区。(2)农业生态建设区——指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包括独立的农村居民点,属于限制建设地区。(3)城镇产业发展区——指规划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和大型的独立工矿用地范围,包括各个建制镇用地
本文标题:20170111庐江县城总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567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