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盛开的西藏民族手工艺之花
盛开的西藏民族手工艺之花日喀则康玛县农夫在进行羊毛手工纺织。古老的西藏民族手工艺艺术,是藏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一束艺术奇葩,千百年来,盛开在雪域高原的每一个角落。它集中体现了藏民族鲜明的民族特性,色彩、图案、造型都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江孜的地毯,姐德秀的围裙、扎囊的氆氇、浪卡子的藏被、加查的木碗、拉孜的藏刀、拉萨的金银器具、仁布的玉器、定日的石雕等,无不体现出藏民族工匠深厚的技艺功底和艺术才华。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西藏古老的手工艺制作技术在有些地方面临失传的危险。纵观当今西藏旅游市场,藏族民族手工艺品鱼龙混杂,内地一些小作坊模仿藏族宗教和民俗特点生产的法器、佛像、天珠以及印度、尼泊尔生产的“藏族工艺品”大量混杂其中。据统计,西藏旅游产品大约只有20%左右是当地企业或当地工匠生产的,其余近80%的产品都是外地生产。而市场上流动的当地民族手工艺品因其技术含量不高、工艺简单,款式很容易被模仿,加之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而缺乏竞争力。调查显示,在西藏民族手工业企业中,资产规模超过1000万的仅两家,职工超过500人的仅一家,西藏民族手工业企业基本上都属于小型企业,很多集体企业的厂房不过几十平方米,与家庭作坊没有太大的差别。而家庭作坊生产出来的手工艺产品由于品种单一,价格昂贵,没有名牌主导,销售较为困难。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官员罗建金在为西藏自治区农牧区妇女指导羊毛纺织技术2002年8月,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和自治区外经贸厅的帮助下,西藏自治区妇联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芬兰政府签定了“西藏民族手工艺发展项目”,实施该项目的目的是通过不断提高西藏民族手工艺人的技术和科技含量,提高手工工匠及手工艺企业家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产品的设计水准和质量,保护和发展西藏的民间文化,使之适应市场需求,从而达到提高贫困农牧民妇女和家庭收入,最终摆脱贫困的目的。为了更好地掌握西藏民族手工艺工匠的基本情况,更好地实施西藏民族手工艺发展项目,同时为了抢救、弘扬西藏民族民间优秀的传统文化,自治区妇联在全区工匠中进行了广泛的基础调查,该基础调查是以县为单位进行,由综合农业发展中心和国家统计局进行数据分析,对工匠的现状及他们的发展前景和需求进行评估。通过对西藏全区211名手工工匠进行采访和逐一访问,较为详细地了解了工匠艺人的生产、生活等基本情况及工匠们的一般特点和从事不同工种工匠的特殊需要,并且拍下了被访者及产品的照片,建立了信息卡。针对他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在2003年7月至8月,自治区妇联对来自全区七地市的100名贫困农牧民手工工匠进行了“创造力培训”、“皮革制作培训”、“肥皂制造培训”、“染色培训”、“银器加工培训”等七项内容八个班为期一个多月的民族手工艺技术培训。通过培训,这些手工工匠在原有的基础上学到了不少新的民族手工艺品的制作技术,为日后尽快摆脱贫困,增加经济收入打下了基础。西藏自治区农牧区妇女在培训班上学习羊毛编织技术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芬兰政府签定的“西藏民族手工艺发展项目”结束后,为了进一步做好科学继承,有效保护、大力发扬西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藏民族手工艺技艺,并扩大帮助贫困农牧民通过制做文化手工艺产品脱贫的范围,自治区妇联2004年12月注册成立了“西藏自治区妇女发展协会”。其宗旨是:制作、保护、发展西藏文化、传统手工艺艺术产品,使西藏民族手工艺产品进入更广阔的市场;拓宽农牧民群众的增收渠道,让广大妇女和家庭参与到社会活动中,使贫困妇女和家庭摆脱贫困。西藏自治区妇女发展协会自成立以来,开展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是举办各种民族手工艺培训,参加培训的工匠手工制做产品的技术日趋成熟,大多数手工工匠都学会了加工、生产藏文化手工艺产品。其次是确定了当雄县、江孜县、定日县、康玛县、措美县五个县为手工艺产品制做扶贫点。为了使这五个县的贫困农牧民手工工匠增加家庭收入,西藏自治区妇女发展协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开拓销售渠道:1、充分利用各种国内外学习、培训、展销的机会,生产和销售民族手工艺产品;2、与北京五色土服饰有限公司合作,指定他们为驻北京和上海的市场代理机构;3、与区内外经销商签定产品订购合同,向农牧民工匠下订单,定购银器、石雕、羊毛加工等手工艺产品;4、精心设计每件工艺品的藏文化特色;5、制定出每一件产品的规格标准及质量标准,将产品的设计图纸印出来,发给每一位手工工匠,要求他们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产品生产,并对交上来的产品依据各项标准进行严格的审查、评选,从而使产品的质量更符合市场的需求。通过努力,自治区妇联组织的农牧民工匠的文化手工艺产品品种多样、色彩缤纷、成为西藏最具特色的藏文化手工艺产品之一,深受众多的中外商旅及区内各界人士的喜爱。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江孜县农民正在对自己的羊毛编织品进行染色2005年7月,西部12省区市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在西藏拉萨市召开,交流西部12省区市在文化产业和民族手工艺方面的经验、相互学习。期间大会特别安排了西藏自治区妇联、妇女发展协会向代表们介绍了工作,大会还专门安排与会代表参观了自治区妇联、妇女发展协会组织的民族手工工匠的生产过程和手工产品,受到了西部12省区市代表们的欢迎和好评。2003和2004年,妇联组织评估工作组分别赴江孜县、康玛县、定日县、当雄县、措美县,对藏文化手工艺产品扶贫工作培训进行调查评估,对羊毛加工手工工匠进行技术指导,帮助他们解决技术难题,并提供新的制作思路。在此次调查中我们还向手工工匠了解到,自从参加手工艺培训后,家庭收入有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农牧民群众都纷纷表示,他们十分愿意参加培训,并希望我们多举办这种培训。很多农牧民妇女为自己能够加入藏文化手工艺制作的队伍而自豪。例如,来自定日县的曲珠、巴桑、丹增、丹巴、尼玛五位工匠,2002年以前,他们的家庭年收入是2000至3000元左右,通过项目培训后,这些手工工匠的家庭年收入大多增加到10000元左右,有的家庭年收入达到2―3万元。西藏自治区开发的扶贫民族手工艺产品深受外国友人的喜爱总之,通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西藏自治区妇联、妇女发展协会通过开展对民族手工艺产品的制作、开发等培训工作,大幅度地提高了民族手工艺工匠的制作技术,拓宽了他们的增收渠道,增加了经济收入。产品种类也从较为单一的手工织品扩大到羊毛制品、皮革制品、银饰产品等近百种。这些做法得到了西藏自治区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誉和好评。青藏铁路开通后,西藏的旅游业出现了跨越式发展。西藏自治区妇联、妇女发展协会充分认识到旅游业的兴盛必定扩大西藏旅游产品的市场,决心抓住机遇,进一步致力于培养更多优秀的手工工匠,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制作水平,帮助农牧民群众拓宽增收渠道,使这项深受群众喜爱的公益性扶贫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同时也为保护与发展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积极贡献。(本文图片均由西藏自治区妇联提供)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夫人的信致:西藏民族手工艺综合发展项目成员最近访问北京期间,在一次联合国工作人员的小型聚会上,联合国常驻协调员克里斯汀?雷诺女士隆重的将你们从西藏带给我的精美的礼物转交给我了,非常感谢。请转达我对西藏山南地区农村妇女们和巴桑先生的谢意和问候,从制做的礼物上清楚的展示出了手艺精巧的手工艺人们高超的技能。从来信中得知你们发展此项目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开发当地手工艺产品而减少贫困,特别值得高兴的是农村妇女、残疾人和处于劣势的人们也能通过你们的活动而获益。对于你们这项非常值得做的工作和你们为提高生活质量而作的努力我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我预祝你们所努力从事的事业能够取得成功。您诚挚的安南?娜妮2003年10月中国西藏自治区妇女发展协会手工艺产品简介中国西藏自治区妇女发展协会生产的银器、石雕手工艺产品,主要由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定日县协格尔镇的工匠制作。历史上传说古时尼泊尔的银铁匠旅行到珠峰脚下的协格尔镇,与当地的藏族妇女结婚,定居后开始在这里生产银器产品,至今,已是第8代传人。为了继承和发扬藏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具有藏文化特色的民族手工艺产品,提升民族手工艺艺术水平,自治区妇女发展协会自2002年开始,开展了对民族手工艺产品的制作、开发销售等培训工作,并新开发了石雕产品。现生产的产品主要有:石雕莲花曼达拉胸坠、尼玛胸坠、钥匙胸坠等数百种饰品。这些手工艺人生产的银饰产品均采用国际公认的92.5%的纯银制作;石雕产品所用石头采用珠穆朗玛峰脚下协格尔镇嘎玛河的黑色石头(即古旋菊螺化石,距今约4―0.7亿多年)和带有各种颜色、花纹的石头手工雕琢而成。
本文标题:盛开的西藏民族手工艺之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697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