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运输安全管理作业答案
1运输安全管理:第一章1.何谓交通安全过程学科?主要包含哪些内容?交通安全工程学科是指运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现代科学技术理论,从安全的角度,对交通运输系统寿命期的各个阶段(开发研制、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建造施工、日常运行、改建扩建、事故调查等)进行科学研究,以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经过,找出灾害的本质和规律,寻求消灭、减少交通运输事故或减轻事故损失,保障交通安全、畅通的措施和办法。从研究对象出发,可将该学科的研究内容归为以下几类:道路交通安全工程、铁路运输安全工程、水上交通安全工程、航空运输安全工程2.人-机一环境系统工程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人-机一环境系统工程是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和系统工程方法,正确处理人、机、环境三大要素的关系,深人研究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最优组合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为人一机-环境系统。系统中的“人”,是指作为工作主体的人(操作人员或决策人员);“机”是指人所控制的一切对象的总称(飞机、汽车、船舶、生产过程等);“环境”是指人、机共处的特定的工作条件(温度、湿度、噪声、震动、有害气体等)。人一机一环境系统工程的最大特点是,把人、机、环境看做是一个系统的三大要素,在深人研究三者各自性能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从全系统的总体性能出发,通过三者间的信息传递、加工和控制,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并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使系统具有“安全、高效、经济”等综合性能。所谓“安全”,是指不出现人体的生理危害或伤害,并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所谓“高效”,是指令系统具有最好的工作性能或最高的工作效率;所谓“经济”,就是在满足系统技术要求的前提下,系统的建立要花钱最少,亦即保证系统的经济性3.什么是安全?本课程中对安全的理解是什么?安全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能将人或物的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状态,换言之,安全意味着人或物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是可以接受的,若这种可能性超过了可接受的水平,即为不安全。该定义具有下述含义:(1)这里所讨论的安全是指生产领域中的安全问题,既不涉及军事或社会意义的安全与保安,也不涉及与疾病有关的安全。(2)安全不是瞬间的结果,而是对于某种过程状态的描述。(3)安全是相对的,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4)构成安全问题的矛盾双方是安全与危险,而非安全与事故。因此,衡量一个生产系统是否安全,不应仅仅依靠事故指标。4.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由于安全性与可靠性的联系十分密切,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将可靠性与安全性混用的现象,因而有必要明确二者之间的差别。可靠性是指系统或元件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能力,而安全性则是指系统的安全程度。可靠性与安全性有共同之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可靠性高的系统,其安全性通常也较高,许多事故之所以发生,就是由于系统可靠性较低所致,但是,可靠性不同于安全性,可靠性要求的是系统完成规定的功能,只要系统能够完成规定功能,它就是可靠的,而不管是否会带来安全问题。安全性则要求识别系统的2危险所在,并将它从系统中排除。此外,故障的发生不一定导致损失,而且,也存在这样的情形,即当系统的所有元件均正常工作时,也可能伴有事故发生5.道路交通事故是如何进行分类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6条规定:“根据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程度和数额,交通事故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具体标准由公安部制定。”根据公安部《关于修订道路交通事故等级划分标准的通知》,将交通事故分为以下四类:(1)轻微事故:是指一次造成轻伤1至2人,或者机动车财产损失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的事故。(2)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重伤1至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的事故。(3)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事故。(4)特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事故。6.安全科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安全科学的本质特征可以归纳如下:(1)安全科学要体现本质安全。依靠自身的安全设计,进行本质方面的改善,即使发生故障或误操作,系统仍能保证安全。安全科学必须适应人类技术发展的要求,提高人类的安全活动效果。变局部分散为整体、综合。变事后归纳整理为事前演绎预测。变被动静态受制为主动动态控制。(2)安全科学要体现理论性、科学性。不是简单的经验总结或推测,要具有科学的理性。不但要研究实现安全目标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而且要研究安全的理论和策略。(3)安全科学要体现交叉性。各种学科的出现和发展都要适应人类社会稳定繁荣的趋向,安全科学就是要把各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综合起来,形成系统的理论,真正为人类追求的最终目标——安全而服务。这其中不仅要包括工程科学和技术科学层次的知识,还要包括基础科学理论以及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知识。(4)安全科学要体现研究对象的全面性。当前,安全科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类的技术应用导致的灾害或事故。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包含科学技术的内容,所以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应包括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切负效应。(5)安全科学的目的要体现人、经济、环境和技术功能的最优化。第二章运输安全基本理论1.什么是可靠性、维修性和有效性?可靠性的经典定义是:产品或系统(设备)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一个设备或系统本身不出故障的概率称为“结构可靠性”,满足精度要求的概率称为3“性能可靠性”。狭义可靠性通常包括“结构可靠性”和“性能可靠性”。对于可修复的产品,一旦出现故障是可能修复的,修复的能力通常用维修性表示。维修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使用的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能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产品的狭义可靠性和维修性能反映产品的有效工作能力,这一能力称有效性,它是指可以维修的产品在某时刻具有或维持规定功能的能力。考虑产品的有效性和耐久性就可获得产品的广义可靠性。其中耐久性是指当按着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产品在规定的使用和维修条件下,达到某种技术或经济指标极限时,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2.操作人员可能受到的应力特征是指哪些?操作人员可能受到的应力特征是:①反馈给操作人员的信息不充分,不能确定其工作正确与否;②要求操作人员迅速地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显示值做出比较;③操作人员要在很短时间内做出决策;④要求操作人员延长监视时间;⑤为了完成一项任务,所要做的步骤很多;⑥有一个以上的显示值难以辨认;⑦要求同时高速完成一个以上的控制;⑧要求操作人员高速完成操作步骤;⑨要求根据不同来源收集到的数据做出决策3.人一机系统分析法的步骤分为哪几步?第一步,概括系统的功能和目标。第二步,概括情况特征。它与人们完成各种任务和工作时必须承受的工效形成因子(即情况特征)有关。第三步,概括有关系统的人力特征。它涉及有关系统中人力特征的辨识和估计,例如培训、经验、工作动机和技能等。第四步,概括由系统人力实现的任务和工作。第五步,根据表面潜在可能差错条件和其他有关的困难完成任务和工作的分析。第六步,得出每种潜在差错出现的估计。第七步,得出对某种潜在差错未被发现的未经校正的可能性分析。第八步,得出对每种未被发现潜在差错的后果估计。第九步,对系统提出修改意见。第十步,重复大部分上述步骤再评价每个系统的修改。4.差错原因排除程序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差错原因排除程序包括下列基本内容:(1)由管理入员来实施最合适的设计方法。(2)由管理人员对工人在差错原因排除程序中所起的作用作恰如其分的认可。(3)对差错原因排除程序所涉的每个人进行教育,使其了解该程序的用处。(4)人因工程专家和其他专家从费用与价值角度对提出的设计方法做出评估,此外,他们还要从这些方法中选出最合适的方法或者提出其他解决办法。(5)对差错原因排除组的协调员和工人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技术方面的培训。(6)人因工程专家和其他专家利用差错原因排除程序的连续输人对生产过程改变的影响进行评估。4(7)工人对差错和可能出现的差错情况提出报告并确定产生差错的原因。此外,为排除或适当地减少产生这些差错的原因,工人提出解决办法的方案。5.工业生产中经常采用的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蔽措施主要有哪些?工业生产中经常采用的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蔽措施主要有:(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2)限制能量。(3)防止能量蓄积。(4)缓慢地释放能量。(5)设置屏蔽设施。(6)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7)信息形式的屏蔽。6.什么是事故法则?其含义是什么?事故法则即事故的统计规律,又称1:29:300法则。即,在每330次事故中,可能会造成死亡或重伤事故1次,轻伤、微伤事放29次,无伤害事故300次。事故法则告诉人们,要消除1次死亡或重伤事故以及29次轻伤事故,必须首先消除300次无伤害事故。也就是说,防止灾害的关键,不在于防止伤害,而是要从根本上防止事故。所以,安全工作必须从基础抓起,如果基础安全工作做得不好,小事故不断,就很难避免大事故的发生7.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措施主要包括哪些?欲做到系统的本质安全化,应采取以下综合措施:1).提高设备的可靠性要控制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是基础。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元件的可靠性。(2)增加备用系统。(3)对处于恶劣环境下运行的设备采取安全保护措施。(4)加强预防性维修。2).选用可靠的工艺技术,降低危险因素的感度3).提高系统的抗灾能力4).减少人的失误由于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可靠性远比机电设备差,很多事故大多因人的失误造成的。降低系统事故发生概率,必须首先减少人的失误,主要方法有:(1)对工人进行充分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态度等方面的教育和训练。(2)以人为中心,改善工作环境,为工人提供安全性较高的劳动生产条件。(3)提高机械化程度、尽可能用机器操作代替人工操作,减少现场工作人员。(4)注意用人机工程学原理进行系统设计,合理分配人机功能,并改善人机接口的安全状况。第三章运输安全分析方法1.本章安全分析方法主要有哪些?主要有以下几种种:(1)统计图表分析(2)因果分析图5(3)安全检查表(4)预先危险性分析(5)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6)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7)事件树分析(8)事故树分析此外,尚有管理疏忽和风险树分析、原因一后果分析、共同原因分析等方法,可用于特定目的的危险因素辨识。2.上述各种安全介析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各种安全分析方法都是根据危险性的分析、预测以及特定的评价需要而研究开发的,因此,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一定的适用范围。(1)统计图表分析。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适用于对系统发生事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便于找出事故发生规律。(2)因果分析图。将引发事故的重要因素分层(枝)加以分析,分层(枝)的多少取决于安全分析的广度和深度要求,分析结果可供编制安全检查表和事故树用。此方法简单、用途广泛,但难以揭示各因素之间的组合关系。(3)安全检查表。按照一定方式(检查表)检查设计、系统和工艺过程,查出危险性所在。此方法简单、用途广泛,没有任何限制。(4)预先危险性分析。确定系统的危险性,尽量防止采用不安全的技术路线,危险性的物质、工艺和设备。其特点是把分析工作做在行动之前,避免由于考虑不周而造成损失,当然在系统运转周期的其他阶段,如检修后开车、制定操作规程、技术改造之后、使用新工艺等情况,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5)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以硬件为对象,对系统中的元件进行逐个研究,查明每个元件的故障模式,然后再进一步查明每个故障模式对子系统以至系统的影响。本方法易于理解,是广泛采用的标准化方法。但一般用于考虑非危险性失效,费时较多,而且一般不能考虑人、环境和部件之间相互关系等因素,主要用于设计阶段的安全分析。(6)致命度分析。确定系统中每个元件发生故障后造成多大程度的严重性,按其严重度定出等级,以便改进系统性能。本法用于各类系统、工艺过程、操作程序和系统中的元件,是较完善的标准方法,易于理解,但需要在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
本文标题:运输安全管理作业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846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