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印关系的历史与未来
中印关系的历史与未来•作为毗邻而居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是崛起中的两个亚洲大国,中国和印度正处于转型时期。中印关系既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又是崛起中的两个亚洲邻国之间的关系。中印关系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具有全球和战略意义。中印关系对地区稳定和发展、对世界的力量结构正在并将继续产生重大的影响。一、中印关系的历史回顾二、中印关系的影响因素三、中印关系的未来发展一、中印关系的历史回顾中印关系经历了四个阶段:(一)蜜月时期(1950-1959年)(二)对峙时期(1959-1976年)(三)正常化时期(1976-2000年)(四)全面发展时期(2000年至今)(一)蜜月时期1947年和1949年印度和中国先后获得独立和解放,1950年4月1日两个年轻的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印度是与中国建交的第一个非社会主义国家。•1954年4月29日,中印双方签订了《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在其序言中写进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全部内容,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式成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中印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10月,印度总理尼赫鲁访问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接待的第一位非社会主义国家政府首脑。1955年4月万隆会议上,尼赫鲁力排众议支持中国与会,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显露头角发挥了重要作用。•1956年11月28日至12月10日,周恩来第二次正式访问印度,“印地秦尼巴依巴依”(意为“印中人民是兄弟”)的口号在印度广泛流传。•中印友好合作关系高潮的出现也与当时的国际形势大背景有关。中印两国站在亚非地区新兴国家反帝、反殖、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斗争的前列,互相支持和配合,共同为反帝、反殖和加强亚非团结、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做出了宝贵努力和贡献。特别是两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发扬光大,为亚非国家广泛接受,从起初处理双边关系的原则逐步发展成为公认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共同的斗争和胜利加深了两国的相互了解与友谊。(二)对峙时期(1959-1976年)•1959年3月西藏发生武装叛乱,达赖等人逃往印度。当时,达赖及其追随者的活动得到了印度官方的协助和配合。印度外交部官员在边境迎接达赖,帮助散发歪曲事实真相的《达赖喇嘛声明》。达赖到达新德里后居然被安排住在印度国宾馆,并先后会见了印度总统、总理和内阁部长等政要。印度政府的这些做法显然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违背了中印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9年3月22日,尼赫鲁总理给周恩来总理写信,向中国提出大片领土要求。9月8日,周恩来写信答复尼赫鲁说,在中印边界问题上,两国政府立场有着基本的分歧,大量事实证明“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1960年4月周总理亲赴新德里与尼赫鲁会谈。中方合情合理的意见和建议都被印方拒绝。印方一意孤行,甚至越过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侵占更多的中国领土。•1962年10月20日,中国军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进行了一场持续了一个月的自卫反击战。•西藏问题、边界问题尤其是边境战争,给中印两国政府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敌对性记忆,两国政治互信、友好交往受到沉重打击,中印关系转向对峙时期并持续17年之久(三)正常化时期(1976-2000年)•1976年7月,印度首先打破僵局,派出新任驻华大使科切里·拉曼·纳拉亚南抵达北京;9月,中国新任驻印度大使陈肇源到达新德里。中印两国驻对方大使馆“有馆无使”的非正常外交状况结束,大使级外交关系得到实际恢复•从1976-1988年,中印两国交往层次总体水平不高--部长级水平。原因主要有二。首先,印度政府奉行“平行政策”,即把解决边界问题与发展印中友好关系挂钩,前者不解决后者不进展,这种政策限制了高层领导人互访。其次,中国这时期的国家工作重心是发展经济,外交上的注意力集中在发达国家,对中印关系重视不足。•1988年12月,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克服国内阻力,突破“平行政策”,对中国进行了历史性的正式友好访问,他是继1954年尼赫鲁总理访华,时隔34年,第二位访问中国的印度政府首脑。拉吉夫·甘地访华,取得了丰硕的外交成果:两国政府发表了《中印联合新闻公报》,达成了许多重要共识,是一次”破冰之旅”。1991年12月,中国时任李鹏总理访问印度,这是自周恩来1960年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踏上印度国土,时隔31年后第二位中国总理访问印度,恢复了中断数十年的中印总理互访。•1992年5月,印度总统文卡塔拉曼访华,这是印度独立以来第一位总统访华•1993年印度总理拉奥访华,双方签订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1996年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访印,这是中印建交后第一位中国国家元首访印,双方达成了构建“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的共识,这是对中印关系首次明确定位,也指明了两国关系的发展方向“同时,双方还签订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图为江泽民主席和印度总统尚卡尔-达亚尔-夏尔马在印度总统府前举行的欢迎仪式上•1998年中印关系又遭遇了一次重大挫折。在印度进行核试验前后,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多次发表反华言论,称中国是印度“潜在的头号威胁”,印度领导人还写信给美国总统,把“中国威胁”作为其发展核武的借口。这次挫折的时间不长。一年之后,印方开始转圜,1999年6月印度外长贾斯万特·辛格访华,与唐家漩外长达成两点重要共识,即中印关系发展的前提是互不视对方为威胁;中印关系发展的基础是两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印关系从而回到了正确的轨道。(四)全面发展时期(2000年至今)•这一时期最显著的表现是:高层互访保持良好势头而且富有成果•2000年5月是中印建交50周年“印度总统纳拉亚南访华,1998年后一度中断的高层访问得以恢复。2001年初中国人大委员长李鹏访印。2002年1月中国总理朱榕基访印,双方签署了一系列合作文件。•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对中国的访问是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两国总理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双方确认这是一份推动中印长期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的纲领性文件。双方同意各自任命一位特别代表,从两国关系的大局出发,探讨解决边界问题的框架。6月2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舉行儀式,歡迎印度總理瓦傑帕伊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6月2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舉行儀式,歡迎印度總理瓦傑帕伊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6月2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舉行儀式,歡迎印度總理瓦傑帕伊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2005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访印,两国总理签署联合声明,宣布建立中印“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国外媒体高度评价温总理对印度的访问,称之为“亚洲两个巨人的握手”4月9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抵达印度班加罗尔机场,开始对印度进行正式访问。•2006年11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印度,双方发表的“联合宣言”中提出了充实和加强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十项战略。11月21日,印度总统卡拉姆在新德里总统府前广场举行仪式,欢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这是胡锦涛检阅三军仪仗队。•2008年1月,印度总理辛格访华,两国总理签署了中印《关于21世纪的共同展望》,双方还签署了十多项合作文件。2009年6月,胡锦涛主席在出席“金砖四国”领导人首次会晤期间会见了印度总理辛格。同年10月,温家宝总理在泰国出席东盟系列峰会期间与辛格总理举行会谈。两国总理一致表示,要坚持推进中印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和谐发展•2010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两国互办“中国节”和“印度节”等一系列庆祝活动。中印建交60周年招待宴会:来自北京舞蹈学院的艺术家正在表演美轮美奂的“敦煌舞”2013年“中印帐篷对峙”事件•●2013年4月24日,在印度指称中国士兵“越过实际控制线入侵印度”的10天后,中印军队在拉达克代布桑山谷的“帐篷对峙”仍未好转。2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边防部队没有越过实际控制线一步。•●2013年4月15日,印度方面宣称,中国士兵“越过实际控制线入侵印度”并搭起帐篷,印度军方随即也在附近搭帐篷双方形成特有的“帐篷对峙”局面。•●2013年5月6日,在持续20多天后,中印两国军队在边境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的“帐篷对峙”以平静的方式告一段落。中、印军方在周六和周日经过两天的会谈以及密集的外交活动之后,双方军队同时向后撤退,结束了紧张局势。•2013年5月,中国新任总理李克强访问印度,双方发表了联合声明,在政治、经贸、人文和国际事务等诸多领域,搭建了未来合作的战略性框架,开启了中印关系上升的新起点。此次访问还把2014年确定为“中印友好交流年”5月19日,应印度共和国总理辛格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乘专机抵达新德里帕拉姆空军机场,开始对印度进行正式访问•2014年9月17日至1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印度进行首次国事访问,双方确立了今后加快建立面向发展的伙伴关系大方向,达成了一系列重要战略共识和具体合作项目。今后5-10年,中印关系将进入加快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新阶段。习近平访问印度总理莫迪家乡•2015年5月14日至16日,印度总理莫迪对中国进行自去年5月上任以来的首次访问,这也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访问印度以来两国间又一次重要的高层互动。中印签24个合作文件•印度资深战略分析家肖普拉认为,1954年尼赫鲁总理访华,与中国领导人奠定两国关系。1988年甘地总理访华,印中关系从此进入恢复和发展阶段。这次莫迪总理访华,第一站是在古城西安,受到习近平主席的接待,象征着两国关系的第三个里程碑。5月14日,印度总理莫迪抵达西安,开启任内首次中国之行二、中印关系的影响因素(一)边界问题自2003年以来,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进行过17轮会晤,达成了一些共识,但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印边境总体上是和平安宁的。但也发生了一些引起争议的事情。例如,印度总统、总理、政府部长不止一次到中印边境争议地区(中国藏南地区,印方称为“阿鲁纳恰尔”)视察,宣称印方拥有“主权”。印方还向中印争议地区增派军队,重新启用已关闭的空军基地,部署先进战机。印军方还打算在东北边境部署地对空导弹部队。印方这些行动的目的,是要强化对中印争议地区的“事实占领”和控制,增加与中国谈判的筹码。印方所作所为显然不利于边界问题的解决,只会增加中印谈判的困难。事关领土主权问题,中方做出了必要的回应,重申了中方一贯立场。此外,西方和印度的一些媒体以及战略分析家毫无根据地渲染中国“越境”次数大增,甚至制造“中国要攻打印度”等谣言,破坏中印友好合作的氛围。实际上,关于边界问题,2008年1月中印两国总理签署的《共同展望》文件中说得很清楚,双方将继续坚定地致力于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包括边问题在内的遗留分歧,同时确保这些分歧不会影响双边关系的积极发展。2014年,中印举行第十七次边界问题会晤。图为中印两军士兵进行军事交流(二)西藏问题•2003年印度政府明确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不允许包括达赖在内的西藏人在印度领土上参与反对中国的政治活动。印方对自己的承诺只做到了一部分,没有完全做到。2008年3月,印度政府设法阻止了一些“藏独”分子从印度向中国西藏进军的活动。4月,印度政府采取严密安保措施,保证北京奥运会的火炬传递活动在新德里成功举行。中方对印度这些积极措施表示赞赏。但是,达赖的“流亡政府”在印度领土上长期存在,从来没有停止过反华分裂活动。印度有人至今还鼓吹打“西藏牌”。西藏问题是关乎中国核心利益的一个重大问题,不容任何人干涉和插手。正如新加坡资政李光耀指出的,达赖是中印关系中的“一根刺”。(三)经贸摩擦•2001-2011年10年间,中印两国的贸易额从最初的生9.5亿美元增长到739亿美元。虽然中印贸易额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但是中印贸易关系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印度对华贸易赤字呈逐年上升趋势如表1所示,2012年印度对中国的贸易赤字已经超过280
本文标题:中印关系的历史与未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920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