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如何指导教师备课众所周知,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新课程、新理念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适应新课程的变化,课堂教学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这一突破点就在于如何备好课,上好课。也就是说,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教师备课的管理,我校一直都走着“过程管理”和“细节管理”的特色之路。所谓过程管理是指从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的教案,我校教导处几位人员必定亲自检查并认真“找茬”,逐一作好检查记录后,在开学第一周教师例会上详细进行讲评,并重申备课管理条例。学期中的几个月,做到了月月查,月月讲,但形式丰富多样,既有同年级的互阅“树样板教案”,又有年级组之间的互阅“晒优质教案”,也有教导处的“随堂抽查教案”,还有期末的“优秀教案大评比”。所谓的细节管理,是指我们每月或每次检查老师的教案时,不仅仅只是盯着老师所需备的节数,更是着眼于教案中每个环节的细微之处。如,强调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的划分与制订,强调教法学法的设计,更强调课后反思的撰写。我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每月至少有4次课后反思附在教案后面。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细节决定成败”。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细节化的管理,才能使我们的备课更好地服务于上课,使每位老师的教学成为有效教学。也正是因为实施的是有效教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才会跨上一个新的台阶。我校连续三年荣获岳阳市“三种模式教学竞赛”特等奖;李花老师于今年10月参加湖南省????举办的说课竞赛,一举荣获湖南省教学“能手称号”,这是岳阳地区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老师。这些耀眼的光环不能成为我们骄傲的资本,但这些小小的成功却能给我们以自豪和启示。那就是:打造名师就要从打造精品课堂抓起,打造精品课堂就要从打造精品教案抓起。要上好课,就必须认真备好课,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备课”是一个行业用语,《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给备课下了明确定义:“教师在上课的预备。”顾名思义,就是为上课做预备,这就是备课的意义。那么,备课的基本内涵又是什么呢?备课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一般包括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了2解,对教法的设计,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相应教具的预备和板书设计,甚至连教师平时的知识积累,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都属于备课范畴。备课一般分为学年或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和集体备课等。我们所讲的备课一般是指课时备课,也就是课时计划的制定。各科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艺术不只是表现在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其实,在备课时,教师具有的创造性和审美性的才华,已经蕴含其中。在备课中,通过长期探索、积累、创新,可以把教学经验、教学技能转变成为娴熟运用的教学艺术。正如我校李花老师的成长道路一样:对每个课时的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反思,并利用反思加经验促使自己的专业水平迅速成长起来,形成了这样的良性循环,最终便成就了她荣获湖南省“教学能手”称号的辉煌历史。当我们了解了备课的意义和内涵之后,如何指导教师备课呢?首先要指导教师在备课中树立新的理念。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在备课中应树立以下新的理念(即“五个树立”)。1、树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即“一个目标”)的理念。这是语文课程预备中所提出的一个目标。教师在备课中,不能只是以为在为教一节课而做预备。首先要想到一节课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什么。比如:一年级教独体字“日、月、水、火、口、目、耳”,教合体字“朋、李、想”,不仅仅是认字、读字、写字,而且要在笔画、笔顺、结构方面为简化字形、为识字写字能力的提高做预备。实际上,独体字“日、月、火、口、目”还可以做偏旁部首。2、树立“语文全面教育”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的出发点和终极点为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就应注重“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能3力(即五个版面)。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语文不仅是教学,也是教育。因此,指导教师备课时应树立“语文全面教育”的理念。如,教学《景阳冈》这课时,老师的设计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如何让学生认识和掌握几个不认识的生字、词,划分几个大段,概括一个中心思想的层面上,而应把赏析武松的性格特点和剖析人物心理活动作为教学重点,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3、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标提出的第三个基本理念。由于受旧观念的影响,教师备课在处理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时,总是考虑自己讲什么,怎样讲才讲得好,却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如何充分地体现学生自主意识的主体地位呢?教师在备课时,应从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确定,课堂结构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设计,评价的适时、适度,都要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例如:一年级语文(下册)19课《乌鸦喝水》,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什么方法乌鸦也能喝到水呢?朱丹老师在备这一课时,注重考虑了体现学生自主意识的主体地位。她让一个学生上讲台表演乌鸦把石子放进瓶子里的过程,其他学生读课文中描述这一过程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自主或分小组合作探究又好又快的解渴办法。教法灵活,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即“大教学观”)的理念。构建“大教学观”也是教师在备课时应有的一个理念。各学科的教学都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例如: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8页的做一做第2题,给出的画面是5个人:爸爸、奶奶、一个小朋友(我)、爷爷和妈妈,出示的文字是从左数起,小朋友排第几?假如只是教材的话很简单,一数就知道小朋友排第三,妈妈排第五。但是,课改要求我们是用教材,不是单纯地教教材。如何用教材呢?刘娜老师在上这一节课的内容时,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用教材中的这一例子,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开发教材。她把几个学生叫到讲台上,排成一队,让他们说说从左数起自己排第几?从右数起自己排第几?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接着又叫学生回到各自的座4位上数一数,从左数起自己是第几?从右数起是第几?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前面是谁?后面是谁?教室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把教学和生活、和做人融为一体。学习不是学校一堵墙,教室一堵封闭式的学习,应该和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5、树立“新的教材观”的理念。“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叶圣陶先生的这句名言如同一把金钥匙打开了“教材观”的大门。教材是教学的载体,如何看待它、钻研它、驾驭它,是至关重要的观念。在备课时,要树立“新的教材观”这一理念,就必须如实地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看透教材;②吃透教材;③开发教材。例如:《田忌赛马》一课有这样一句话:“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从书面文字看不难理解,但假如跳出教材看透它,情况就不一样。在让学生理解句意后,分别用两句话说一说,练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田忌把自己的赛马分成上中下三等。”“齐威王也把自己的赛马分成上中下三等。”然后,启发学生想想课文中的原句哪个词语最能缩为一个句子,理所当然就是“各自”一词了。最后再让学生用“各自”说一句话,扩展运用,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因此,看透教材就是要以文为例,超越文本,教书育人。所谓吃透教材,就是要挖掘语言文字——听说读写的载体。在重点、难点、特点处吃透教材。只有依托吃透教材的舞台,才能导演出丰富多彩的“素质剧”来。开发教材就是要学会“借鸡下蛋”,让教材为教师所用,为学生所用,真正实现做教材的主人,不能做教材的奴隶,要变“再现式”教学为“表现式”教学,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得新知。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总之,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我们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及教师的能力,采取不同的备课方式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师备好课,上好课,提高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让我们每一个教学管理者,教学研究人员同广大教师一道在课改的沃土上茁壮成长!
本文标题:如何指导教师备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978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