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1.3-地球的运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地理Ⅰ》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学习目标1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2对比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特点和规律。一、地球的自转(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一)地球自转的规律自转的空间位置(一)地球自转的规律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自转的方向(一)地球自转的规律活动:在南北两极上空,如何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自转的周期(一)地球自转的规律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周期自转的角度长度应用价值太阳日360°59′24时0分昼夜交替周期恒星日360°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自转的周期(一)地球自转的规律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自转的速度(一)地球自转的规律活动: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分别有什么特点?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自转的速度角速度单位时间内扫过的角度线速度单位时间内扫过的弧长地球自转的角速度=360°恒星日=360°23时56分4秒360°24时15°小时1°4分钟旋转一周的角度自转的周期===全球相等,皆为15°/每小时极点为零NS为什么极点的角速度为零呢?因为地轴是不旋转的极点在地轴上,所以极点不自转赤道任一纬度任一纬度的旋转周长赤道的旋转周长任一纬度的旋转弧长赤道的旋转弧长想一想:周长是否相同?单位时间内扫过的弧长是否相同?赤道与任一纬度纬线圈旋转半径大线速度大旋转半径小线速度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减小赤道最大,约1768千米/小时南北纬60°处,为赤道的一半极点为零地球自转速度的规律1.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2.角速度•除极点外均为15度/小时•3.在极点上,线速度和角速度均为0想一想地球自转会造成哪些自然现象?•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观察讨论太阳光自转意义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昼夜现象地球自转1、昼夜更替一、昼夜交替周期是24小时(1太阳日)2、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昼半球夜半球(晨线)(昏线)(1)分类及确定方法晨线昏线地球上的点随着地球自转,经过它后由黑夜进入白天地球上的点随着地球自转,经过它后由白天进入黑夜(2)画法夜半球昼半球图中的红线是晨线还是昏线?昼半球昼夜更替•由于地球在不停的进行自转运动,所以产生了昼夜更替。或者或者判断下图中的晨线和昏线。ABCAB是晨线AC是昏线ABC昏线晨线昏线•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平分地球,过地球球心的大圆•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晨昏线在春秋分两天与经线重合(晨昏线过极点)•晨昏线在其余日子与经线斜交,冬夏至交角最大且与极圈相切•赤道与晨线的交点一定是当地6时,与昏线的交点一定是当地的18时。晨昏线的特点:昼夜更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昼夜更替的意义:人类起居的基本时间单位;太阳日时间不长,使整个地球表面增热和冷却却不致过分剧烈,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AB晨昏线的应用归纳1、判定季节(节气)2、判定地方时3、判定日出日落时刻与昼夜长短先确定南、北极,再找与特殊纬线的关系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分别是6时和18时;与极昼圈的切点地方时为0时或24时,与极夜圈的切点地方时为12时。同纬线上两点,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昼夜长短也相同ABC昼半球夜半球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夜半球:太阳高度小于0(半夜的太阳高度最小)晨昏线上:太阳高度=0太阳高度角大于0太阳高度角小于0地平面太阳高度角等于0用太阳高度表示昼夜情况直射点上:太阳高度=90°昼和夜的表达法:昼半球上太阳高度>0°晨昏线上太阳高度=0°直射点上太阳高度=90°夜半球上太阳高度<0°S昏线昼弧太阳光线N晨线夜弧昼夜交替(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活动: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对保证地球上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有何意义?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用太阳高度表示昼夜情况太平洋上空热带气旋云图使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二)地球自转的意义活动:1)在南北半球和赤道上,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的方向有何不同?2)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长江南北两岸哪侧的泥沙沉积较多?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123N123S在地球表面作水平运动的物体会发生偏离原经纬方向的现象纬度越高,速度越快,偏向越明显面向物体的原运动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在赤道上运动的物体,以及静止的物体,则不偏向ABCD找出北半球的水平气流的运动轨迹气流的原方向实际运动轨迹(二)地球自转的意义产生了不同的地方时●地方时活动:在世界各地,正午时刻的地方时都是一样吗?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产生时差①地方时: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规律:同一经线地方时相同,不同经线地方时不同。公式:注意:东加西减;经度差:同区大减小,异区相加;经度差和时差换算: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分;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秒我国的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上经度约为东经73°我国的最东端在黑龙江的东部经度约为东经135°请计算一下我国的最西端与最东端的地方时相差几小时几分钟?(二)地球自转的意义产生了不同的地方时●时区活动:全球共分为多少个时区?各时区的中央经线如何推算?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相邻时区的时间相差1个小时,东部早于西部。计算方法: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时区差①已知两地所在时区,计算两地时差: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值相减;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时区,则两地数值相加。②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即东加西减,若所求时区位于已知时区的东侧,取“+”;位于西侧,则取“-”。●区时(二)地球自转的意义产生了不同的地方时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中时区的区时或0°经线的地方时世界时:国家标准时: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或东经120°的地方时)注意:北京时间=北京的地方时2、时区(1)时区概念①为了统一时间,国际上采用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的方法,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②每个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即区时。③北京时间就是北京所在东八区的中央经线120°E上的地方时。(2)区时的计算方法:①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时区数=已知经度÷15°所得余数<7.5,相除所得整数即为时区号数所得余数>7.5,时区号数为所得整数+1如:推算116°E所在时区:用116°÷15°得7余数为11,故116°E所在时区7+1,为东八区。②用两地所在时区数计算两地时差(异区相加,同区相减)A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值相减,即为所求时差值。B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值相加,即为所求时差值。③求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差正负号选取原则:东加西减。(所求区时的时区位于已知区时时区的东侧,取“+”;若位于西侧,则取“-”。)例:已知A地(40°N,116°E)区时为11:26,求B地(35°N,140°E)、C地(40°S,74°W)的区时。(1)先求A、B、C三地的时区A地时区=116°E÷15°=7,余11°=7+1东8区B地时区=140°E÷15°=9,余5°=9东9区C地时区=74°W÷15°=4,余14°=4+1西5区(2)再求A、B,A、C之间的时差A、B之间的时差=东9区-东8区=1小时A、C之间的时差=东8区+西5区=13小时(3)求B、C的区时B地区时=11:26+1小时=12:26C地区时=11:26-13=-1:34+24:00=22:26东十二区西十二区●国际日期变更线减一天加一天日界线(二)地球自转的意义产生了不同的地方时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注意:1.两侧钟点相同3.日界线并不完全与180度经线重合东12区西12区172.5ºE180º172.5ºW5月29日旧的一天5月30日新的一天WE2.日期不同③日期的分界线180º国际日期变更线172.5ºE180º172.5ºW东12区西12区看图回答:(1)在180º经线的东侧是____经度,西侧是____经度。(2)从西向东越过180º经线,日期如何变化?从东向西越过180º经线,日期如何变化?西东时间不变;日期减1天。时间不变;日期加1天。③日期的分界线(一)人为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沿180°经线分布,为固定的日期分界线。(二)自然日界线:地方时0点所在经线随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而变化.例2:全球两个日期范围的确定(图见板图)甲·例3读右图以北极为中心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代表4月10日,非阴影部分代表4月11日。(1)则甲的时间为:A.3时B.9时C.15时D.12时(2)北京时间是:A.10日8时B.10日20时C.11日20时D.11日8时此经线是日期变化的线,是地方时为0时的这一条120°E此经线为日界线,即180°经线。ADN二、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的规律(二)地球公转的意义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一)地球公转的规律公转轨道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周期为一年,公转轨道形状为近似正圆的椭圆形。无论是自转或公转,地轴总是倾斜的,且方向不变,永远指向北极星。(一)地球公转的规律公转方向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公转速度(一)地球公转的规律活动:地球公转速度有什么变化?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公转周期(一)地球公转的规律●恒星年活动:在一个恒星年中,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了多少度?用了多长时间?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黄赤交角(一)地球公转的规律活动: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地轴与黄道平面、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分别为多少度?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分别直射哪条纬线?2.太阳直射点是如何在南北半球之间移动的?3.填写下表。节气(日期)春分(3.21.)夏至(6.22.)秋分(9.23.)冬至(12.22.)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二分二至点以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5°之间有规律地移动,所以称这两条纬线为回归线。23.5°N纬线叫北回归线,23.5°S纬线叫南回归线,它们是太阳直射点能够到达的最北和最南界线,一年得到一次直射,而它们之间的地区一年可以得到两次直射。得到太阳直射,地面获热就多。公转周期(一)地球公转的规律●回归年活动:回归年与恒星年有什么区别?哪个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ABC北回归线南回归线DD(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高度活动:什么是太阳高度?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太阳直射点所在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距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越近,正午高度高度角越大,距直射点所在纬度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当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旗杆的正午影长与旗杆等长时,阳光直射下列哪条纬线()(北京40°N)A、50°NB、0°C、5°SD、23°26′NH=90°—︳Φ±δ︱45°=90°—︳40°±δ︱︳40°±δ︱=45°δ=5°SH=45°纬度差(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高度变化活动:任一纬度的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有什么关系?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二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按季节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冬至日达最大值,夏至日最小值►回归线之间:两次直射,离直射点越近,高度越大●按纬度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活动:点击观察直射点、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活动:请归纳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昼渐长昼短于夜昼长于夜昼渐短昼夜等长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昼渐短,昼夜昼
本文标题: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1.3-地球的运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460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