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汪新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七章成年早期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七章成年早期授课人:吕红梅学院:政法学院生命历程视角与生态系统论的整合法律:中国《民法通则》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凡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其性别、精神健康状况如何,均视为成年人。各国根据本国公民的生理、智力发育、习惯和社会要求,对成年人的年龄规定各不相同。如奥地利、意大利等国为21岁,日本、瑞士为20岁,法国为18岁。父母眼中的成年?大多数研究者的观点:22岁-34岁啃老族胎儿期从受孕到出生婴儿期从出生到三周岁幼儿期三周岁到六七岁学龄期六七周岁到十一二岁青春期女孩初潮/男孩初次遗精——生理完全成熟成年早期22岁-34岁(重大社会角色的转变)成年中期35岁-60岁老年期60岁-死亡近年研究普遍认为,个体由青春期进入成年早期的根本标志并非年龄,而是实现重大社会角色的转换、经济决策独立、开始职业生涯等关键性事件。生理年龄的完全成熟—社会生活年龄的成熟“我期望美丽,渴望自由,我想赚钱,我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律师,但是我的生活总是第一位的。我想成为一个可爱的妻子,为丈夫洗衬衫,上中国菜的课程,有两个孩子……我想手提公文包,我想看起来感觉很好,而且很开心的做我想做的事情。”——尼克尔·迪马克五年后的我到底是什么样的?成年早期重大社会角色转变期人生转折期身心巅峰期,压力大导致亚健康面临的矛盾:单身与结婚家庭与工作个人追求与社会责任从单身到结婚:学习恋人角色、夫妻角色,父母角色从学生到职业人员:从向往职业到职业的初步成功:成功事业角色主要内容第一节成年早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第二节建立婚姻与家庭第三节其他亲密关系第四节职业地位的获得第五节成年早期的相关问题与争议角色转变、工作歧视、性骚扰、艾滋病第一节成年早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一、成年早期的生理发展•身体发展的顶峰和开始缓慢衰老并存•Eg.奥林匹克金牌得主的年龄,只有15%的得主超过30岁•成年早期的个体在生理方面正处于最佳状态,但在进入30岁以后多数人会意识到身体机能所逐渐发生的变化,包括视力、耐力、新陈代谢及肌肉力量等的减退。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由于事业与家庭起步所带来的新压力则使得个体往往无暇如同青春期那样注重运动,在长时间的身心疲作用下处于亚健康状态。30不到的姑娘大把掉发李小姐一身时髦的名牌衣着和面部精致的化妆,都掩饰不住她眉宇间透露出来的疲惫与憔悴。她夜间长期失眠,早上没有动力起床,大量掉头发,对烟酒依赖加重,经常出现一时间记不起同事姓名的情况。她是一位典型的高级白领,在国内名牌高校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之后凭着优秀的外语水平,受雇于一家跨国公司。可她常抱怨“感觉很累!件件事都累,每天下来疲惫不堪,逐渐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我的世界很灰,有时候甚至想到死,一了百了。”一向信心十足的她,甚至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产生了怀疑。更让她感到无奈的是,她自己心理上非常孤独。“明年我就30岁了,想起事业无进展,爱情没有着落,年龄逐年增大,新人又层出不穷,我就一阵阵恐慌。”小伙和激情说“BYE”某IT公司部门经理张先生今年27岁,月薪10000元,晚上一般12点—1点睡觉,经常加班,没有午休,最困的时候走在街上都能睡着。累的时候抽烟提神,经常喝酒,吃一些补药,经常漏餐。晚上睡觉经常做梦,比如出现恐高、老板交代的任务没有完成、考试、杀人什么的。他感觉自己压力比较大,觉得生活没有激情。他说,25岁前,钱、恋人和出国能引起激情,现在没有了。常担心的是老板不信任、身体顶不住。最害怕的日子是星期天晚上,觉得自己马上要上班了。成天很累,吃完饭就想睡觉。身体方面觉得颈椎有一些问题,容易感冒、头晕、血压高,但一直没时间去医院检查。又称疲劳致死综合症,是由于长期高强度、超负荷的劳心劳力,加上缺乏及时的健康恢复和足够的营养补充,而导致机体细胞超前老化,直至提前“退休”。过度劳累使杰出人才何勇(浙江大学36岁的教授)、萧亮中(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学者,32岁)、焦连伟(清华大学电机与应用电子技术系讲师,36岁)、高文焕(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46岁)等一个个先后早逝。“过劳死”亚健康何谓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一般是指人体虽没有器质性病变的指标,但却呈现出免疫力下降,生理功能低下,活力降低,适应能力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感觉躯体不适,心理不快,有时社交障碍,这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称之亚健康状态。健康亚健康疾病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5%75%20%诊断有病真正健康亚健康LOGO又称人体的第三状态,也称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期、临床前期、潜病期等,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包括无临床症状或症状感觉轻微、但已有潜在的病理信息。按时下的说法就是这个人“不在状态”。关于亚健康的表现,个人的状况各不相同。有的人表现在身体方面,主要症状有失眠、头昏、乏力、困倦、疲劳、心悸等等;有的人表现在心理方面,主要症状有情绪低落、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焦虑烦躁、神经质等等;有的人表现在情感方面,主要症状有冷漠、无望、无助、孤独、空虚、轻率等等。实际上,不少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并不只存在一方面或两方面的问题,而是在身体、心理、情感三方面都有所表现。亚健康的表现•由于快节奏的生活、不稳定的伴侣关系、薄弱的健康意识等因素,个体在成年早期更易产生以下问题:如吸烟、饮酒和毒品成瘾;与上述物质滥用密切相关的性病、HIV感染、癌症、Ⅰ型糖尿病等。•对于患病个体,社会工作者有必要评估疾病及其治疗对于个体社会心理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如延长依赖于父母的时间无法及时独立、受到社会歧视、排斥而无法发展应有的职业、伴侣关系等,从而导致难以弥补的发展延误甚至停滞。二、成年早期的心理发展一、认知和道德皮亚杰把个体的认知发展分成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在这时候,婴儿仅仅通过“这里”与“现在”(此时此地)来理解世界;只有那些能接触到与能感觉到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当物体不能被触摸、看到或咀嚼到,它就不存在。前运算阶段2-7岁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思考”,但他的思考依赖的是感觉而不是逻辑和推理,守恒问题可以证明这个观点。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了有逻辑的思考,即根据一定的逻辑规则对一定的思想进行“操作”,但是,这种操作必须与真实的、具体的物体和事件相联系。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随着时间的发展,少年将会能够从逻辑上对假设的情形进行推理。•成年早期的各种生活事件,扩展、修正或质疑原有的价值系统,包括坚持或放弃一些来自生身家庭的观念和传统并引入新的价值要素。•另一方面,个体开始将抽象原则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之中,进入了皮亚杰的正式操作阶段。与之相应,个体显示出更强的情感把握能力。•除了重新审视自身价值系统以外,个体同样会开始关注社会对于自身的意义以及自己所处的社会位置,加入相应的社会团体、选择适合自身的服务机构和娱乐方式。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0-9岁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朴素的工具性享乐主义阶段习俗水平:9-15岁好孩子定向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性的道德原则定向阶段在道德发展方面,柯尔伯格(L.Kohlberg)认为16周岁以上的个体已经具备了进行后习俗阶段道德思考的可能,并体现出以下特征:(一)在道德决策上更具自主性;(二)更深入地思考伦理原则;(三)出现“道德良知”;(四)从社会赞许为动机的顺从行为转向更为主动的价值修正和行为选择;(五)意识更高层面的系统和社会;(六)认识到社会规范的相对性。精神信仰的发展是个体信念系统探索和修正的组成部分,集中于人生意义、目标和方向的探讨,并通过个体承担伦理义务、以符合自身价值。考察精神信仰的发展情况通常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一)认知,包括有关工作、爱、生活的信念、价值及知觉、意义。(二)情感,如联系和支持感、依恋和亲密关系的体验、对于工作、爱和生活的心理归属感。(三)行为,惯例,仪式,行为体验。二、精神信仰自我认同发展,即个体在爱、工作和理念等方面对于自身的评价和自我沟通过程,通常与青春期联系在一起。•根据个体在探索水平和价值、信念及目标方面的投入程度可将自我认同分成四种状态:(一)模糊(无探索;无投入);(二)封闭(无探索;投入);(三)延迟(探索;无投入);(四)成就(探索;投入)。三、自我认同•有关自我认同过程性的研究考察了性别、年龄及各种社会因素对于自我认同发展的影响,归结起来包括以下作用因素:(一)性别和年龄。以27-36岁间的男性与女性为对象进行的研究表明,较为年轻的被试在自我认同的投入方面具有性别差异:女性多为封闭状态,而男性多为模糊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性别差异逐渐消失。36岁左右的被试无论男女都以封闭和成就型自我认同为主;而女性在各个年龄段的亲密关系投入度都较男性要高。(二)婚姻、家庭。成年早期的个体大多会对自我认同和自己所处的社会位置进行重新界定,从而带来自尊感和心理自我评估方面的变化。研究表明,能够促进个体经济稳定性和社会联系的婚姻有利于提高个体自尊感。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的出生带来过大压力并严重影响个体的经济稳定性,个体的自尊感则呈普遍下降趋势。(三)工作。工作有利于扩充个体的自我建构和自我认同,并对成功适应养育角色提供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支持。社会工作者在考察当事人的自我认同发展情况时要将上述因素的影响都列入考虑范围之内。三、成年早期的相关理论一、传统的成年早期理论——艾里克森心理社会理论艾里克森(E.H.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psychosocialtheory)认为,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由八个阶段组成,八个阶段的发展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LOGO单身并不难,男的是应付那些千方百计想让你结束单身的人。LOGO阶段年龄段心理冲突人际交往范围相应获得的品质10-1.5岁信任对不信任母亲希望信任恐惧不信任21.5-3岁自主对羞怯怀疑父母亲意志自制自我怀疑33-6岁主动性对内疚家庭基本成员价值感无价值感46-12岁勤奋对自卑邻居、学校能力勤奋无能512-18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同龄群体领导榜样忠诚自信不确定感618-25亲密对孤独朋友、配偶、竞争合作伙伴爱与友谊杂乱泛爱725-65生育对自我关注同事家庭成员关心他人与创新自私自利865岁以上自我调整对绝望全体人类智慧绝望与无意义感•成年早期的亲密与孤独危机与“爱”的实现息息相关•健康亲密的关系的建立与维系会使双方乃至社会受益,发展“爱”的品质;无法成功发展亲密关系的成年个体则很可能与社会所脱离、陷入孤独之中。成年早期亲密与孤独矛盾的核心是一种恐惧感,即害怕奉献自我、投身于与重要他人所建立的亲密关系当中会让个体丧失自我和建构自我认同的能力。为了成功渡过危机,个体必须发展新的人际联系并积极探索保持自身个体性的全新交往方式。婚姻恐惧症剩男剩女二、列文森生命结构理论列文森(D.J.Levinson)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男性访谈形成了成年期发展阶段理论,理论的基础是“生活结构观念”,一种生活结构代表了一个成年人在某一个特定时期的基本生活模式,反映了他对结婚、生育、职业等做的选择。生命结构理论认为,成年期总体而言处于动态稳定当中,面临较大的压力。列文森成人生活的阶段在稳定、动荡和转变中更替循环17-22岁走出青春期,为成年生活做出初步选择成年期的“入门”阶段22-28岁开始选择爱人、职业、友谊、价值、生活方式28-33岁生活结构改变,调整或面临危机33-40岁在社会中找到适当的位置,家庭和职业成功方面稳步推进40-45岁生活结构出现问题:生活的意义、方向和生活价值容易出现危机,忽视自身某些方面的表达45-50岁选择,新的生活结构形成,承担新任务50-55岁质疑和改变生活结构,危机可能出现,尤其是原来没有经历危机者55-60岁形成新的生活结构,较大程度上达到圆满成年早期是个体由青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阶段,过渡时间长短具有个别差异性,受社会变迁影响极大。阿尔卡特将18-25岁个体所普遍经历的发展阶段称为成年崭露期,他们与传统的成年早期所界定的同龄人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研究依据:三、阿尔耐特的成年“崭露期”理论
本文标题:汪新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七章成年早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460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