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历史必修2]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1]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标要求: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什么是大众传媒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纪录影片和新闻期刊的总称。西方称为新闻媒介(Newsmedia)或大众传播媒介(Massmedia)。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经历了四种方式:原始传播方式、手抄传播方式、印刷传播方式、电子传播方式。在书写工具问世以前,信息的传递是通过语言手势图记、烟火等方式进行,受到时空限制。当新闻传播工具出现后,新闻传播才成为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活动。“报纸的故乡在中国”——伏尔泰唐代的邸报◎报刊业走向繁荣综合归纳阶段形成发展繁荣时期或时间代表刊物影响19世纪中前期1873年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后综合归纳阶段形成发展繁荣时期或时间代表刊物影响19世纪中前期1873年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后《中国丛报》《万国公报》_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主要由在华传教士创办◎报刊业走向繁荣1872年4月,《申报》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是英国商人美查。1907年,上海金融家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买下申报馆,从此《申报》的产权与管理权归中国人。1912年《申报》成为上海发行量和影响最大的报纸。1945年抗战胜利后,《申报》被国民党接收,解放前夕,该报终刊。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报刊业走向繁荣综合归纳阶段形成发展繁荣时期或时间代表刊物影响19世纪中前期1873年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后《中国丛报》《万国公报》_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昭文新报》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艾小梅,汉口)《昭文新报》: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该报于清同治十二年闰六月创办于汉口,创办人艾小梅自任主编。内容多为轶闻趣事,间有诗词小品,与当时以刊载官方文书为主的《京报》、《宫门钞》旨趣颇异。初为日报,后改为五日刊,不久停办。-----百度百科◎报刊业走向繁荣综合归纳阶段形成发展繁荣时期或时间代表刊物影响19世纪中前期1873年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后《中国丛报》《万国公报》_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昭文新报》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艾小梅,汉口)《时务报》《民报》《新青年》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热情空前高涨◎报刊业走向繁荣辛亥革命中,《民报》成为宣传革命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报刊业走向繁荣新文化运动中报刊宣扬民主和科学。◎报刊业走向繁荣综合归纳阶段形成发展繁荣时期或时间代表刊物影响19世纪中前期1873年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后《中国丛报》《万国公报》_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昭文新报》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艾小梅,汉口)《时务报》《民报》《新青年》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红色中华》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同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的报刊同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报刊业走向繁荣综合归纳阶段形成发展繁荣时期或时间代表刊物影响19世纪中前期1873年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后《中国丛报》《万国公报》_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昭文新报》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艾小梅,汉口)《时务报》《民报》《新青年》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红色中华》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介绍各行各业模范人物及事迹;传播生产生活的知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同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中国建国初期,《人民日报》、《红旗》成为主要舆论工具。◎报刊业走向繁荣综合归纳阶段形成发展繁荣时期或时间代表刊物影响19世纪中前期1873年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后《中国丛报》《万国公报》_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昭文新报》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艾小梅,汉口)《时务报》《民报》《新青年》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红色中华》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介绍各行各业模范人物及事迹;传播生产生活的知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同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恢复了生机,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影视事业的发展◎影视事业的发展1895年,由卢米埃尔兄弟制作的电影《火车到站》、《工厂大门》在巴黎公映。◎影视事业的发展1895年,由卢米埃尔兄弟制作的电影《火车到站》、《工厂大门》在巴黎公映。1895.12,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为他们发明的“连续摄影和放映的机器”申请了专利◎影视事业的发展电影在发明之后不久就传入中国。电影在中国的放映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阶段。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的时间、地点: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由胡安导演、夏雨主演的电影《西洋镜》,讲述了电影初入中国时国人感到兴奋和恐惧的情形。影视事业的发展阶段形成发展繁荣时期或时间代表作品影响1931年20世纪三四十年代1905年1958年改革开放以后◎影视事业的发展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创办人任景丰把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拍成电影,开中国人自己摄制影片先河。从初始遭到的不屑一顾与恐惧,到与传统的京戏结合,电影在中国实现了近乎完美的本土化。影视事业的发展阶段形成发展繁荣时期或时间代表作品影响1931年20世纪三四十年代1905年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起步1958年改革开放以后影视事业的发展阶段形成发展繁荣时期或时间代表作品影响1931年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歌女红牡丹1905年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起步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1958年改革开放以后◎影视事业的发展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影视事业的发展阶段形成发展繁荣时期或时间代表作品影响1931年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歌女红牡丹风云儿女1905年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起步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渔光曲1935年获得国际电影节大奖1958年改革开放以后◎影视事业的发展中国第一部国际获奖电影:《渔光曲》影视事业的发展阶段形成发展繁荣时期或时间代表作品影响1931年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歌女红牡丹风云儿女1905年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起步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渔光曲1935年获得国际电影节大奖1958年北京电视台标志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改革开放以后影视事业的发展阶段形成发展繁荣时期或时间代表作品影响1931年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歌女红牡丹风云儿女1905年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起步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渔光曲1935年获得国际电影节大奖1958年北京电视台标志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改革开放以后电视普及,且电视电影节目多样化看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影视事业的发展新中国建国后的国际获奖电影1988年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等九项大奖(中、意、英合拍)1988年获西柏林电影节金熊大奖◎影视事业的发展1993年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1992年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大奖新中国建国后的国际获奖电影◎影视事业的发展原著:余华导演:张艺谋主演:葛优、巩俐、牛犇、郭涛第47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奖、最佳男主角奖;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活着》是中国式的黑色幽默片,主人公的遭遇异常凄惨。影片透过一个人的一生遭遇,涵盖着人在历史中的命运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活着》的史诗性被包装在个人和家庭的命运之下,隐隐露出悲悯情怀。个人的生存苦难,在影片经过精简的历史背景里,体现出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和时代荒谬感。◎互联网的兴起◎互联网的兴起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21世纪将是宽带网络时代。——(美)米歇尔·科兹曼◎互联网的兴起1993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开通;1996年10月,中国上网人数62万;1999年底,中国上网人数890万;2000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1580万,居世界第五位;2003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用户6800万,居世界第二位;2006年底,中国网民人数达到1亿3700万;2007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人数2亿1000万;截止2008年2月,中国网民人数2亿2100万,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的兴起互联网的传媒优势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2.费用低廉;3.高度互动,双向传受;4.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互联网的兴起互联网比其它媒介更有潜力,但它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1、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的成长的不良信息2、利用网络进行犯罪3、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探究学习请谈谈四大媒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可使人们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可加强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可给人们带来美妙的精神享受•可以扩展人们的视野•可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
本文标题:[历史必修2]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694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