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2.04解读中原经济区规划:百姓眼里的特大城市咋建“特大城市”引关注,它到底指的啥,许多人搞不清老百姓眼里的“特大城市”该咋建【编者按】党的十八大刚闭幕,国务院就正式批复了《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全省上下备受鼓舞。11月29日,本报用11个版的篇幅,深度解读了规划的诸多亮点,剖析了河南以规划为契机全面发力所做的充足准备。今天起,本报将继续围绕规划的方方面面,通过普通老百姓和专家学者的视角,为您呈现中原经济区将建成什么样子,中原经济区建设将给大家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希望这些来自民间的声音,可以帮您读懂中原经济区。阅读提示11月29日,本报推出《中原经济区规划》解析报道“读你”,“特大城市”一词走入中原百姓视野。“特大城市”这四个看似简单的字,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它的发展对中原经济区建设有何意义?“它的‘大’,是指辐射力、带动力。目前河南的‘特大城市’,规模不算大。中原经济区为其提供向‘特大城市地区’发展的难得契机。”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如是解析。而在老百姓眼里,也有他们各自独特的见解。□记者张渝实习生郭玉关于“特大”,众说纷纭在大河报上读到老家焦作有望在今后几年发展成特大城市的报道后,在郑州一科技公司打工的李大雷有些兴奋,“以后咱也算是特大城市居民了,亏我还一直给别人说俺是从中小城市来的。”“可我不明白,这个‘大’,到底是指什么?是人口多还是面积大,或者经济发展水平快?”和李大雷一样,许多读者都有这样的疑问。此外,为何要建“特大城市”、如何推动其成长,它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和百姓生活的意义有哪些?都成为大家议论的焦点。开封网友“不成仁则成花生仁”在本报官方微博上评论:“发展特大城市,是件好事,但我们靠什么?据我了解,特大城市都需要坚实的工商业做基石。”“特大”指辐射力与带动力据统计,目前,河南省共有4个特大城市,分别是郑州、洛阳、商丘、南阳。《规划》提出,要推动开封、新乡、焦作、邢台、平顶山向特大城市发展。这样,到2020年,我省的特大城市将达到8个。“它是指市区中心城区非农业人口达100万以上的城市,包括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说,其实,“特大城市”带有泛指意味,类似于我们经常说的“大都市”。“发展特大城市,是因为紧缺的资源条件和环境约束,使得我们必须寻求一种空间形态、功能组织与效率兼备的新型地域空间模式,重点发展特大城市为主的城市群地区,这已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中的重要举措。”肖金成这样解析发展特大城市的原因。至于它的功效,肖金成认为,全球城镇化发展经验表明,特大城市是城镇化的核心。特大城市是所在区域的发展核心,吸纳大量外来人口。以特大城市为主的都市区和特大城市较为密集的都市连绵区成长迅速,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肖金成认为,区域的城市体系及空间格局总是由几个特大城市主导的,这些特大城市在空间上是城镇网络的核心节点;在功能上整合区域资源,带动区域发展,参与竞争。特大城市在表现出强劲发展动力的同时,一段时间内还会延续集中化发展的趋势,并逐渐向有意识的多中心分散方向发展,也就是展示辐射与带动力。“在谋求增强自身的经济辐射能力的同时,中原经济区建设为特大城市发展提供了增加信息和物资流通、建设区域性基础设施等条件,进而推动其向‘特大城市地区’方向发展。”肖金成认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为中部地区特大城市发展提供了契机。老百姓眼里的“特大”该咋建中原百姓对“特大城市”的发展,也有话说。连日来,记者走上街头,采访了开封、新乡、焦作和平顶山的市民,他们提出不少“金点子”。平顶山市民王飞远说,城市变大了,规划设计、建筑要有地方特点,一看就忘不了。“排污、排洪至关重要;街道绿化,城市街道建设也不要总拿‘树’来开刀。”来自新乡的常女士认为。河南大学教师陆先生则说,推动开封加入特大城市,要注重相应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各种地下管网的铺设,要有科学预见性,统一设计规划;城市路标,不管街道大小,要设指示牌,门牌号码不准遮挡;城市公厕,不管哪条街,哪条路,每200米建1个,并设立指示牌等。《中原经济区规划》原文优化老城区功能布局,拉大城市框架,将中心城区周边符合条件的县城、县级市市区和特定功能区纳入城市组团,优化人居环境,增强服务功能,提高节点支撑作用。推动开封、新乡、焦作、邢台、平顶山向特大城市发展。12.03中原经济区规划正式发布开创三化协调新局面提出探索“两不三新”发展路子据新华社12月2日电十八大闭幕的第二天,国务院就批复了《中原经济区规划》,这是继国家出台指导意见后,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河南省委省政府近年来探索提出的“两不三新”发展路子也上升为中原经济区规划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即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规划明确了中原经济区的具体范围,包括河南省全境,河北、山西、安徽、山东等省的一部分地区(本报11月28日曾做详细报道)。规划提出,中原经济区必须大胆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努力开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新局面。同时,进一步明确了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定位: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规划还就经济发展、结构调整、资源环境、民生改善等主要指标提出了中原经济区的发展目标(见附表)。规划内容还包括推进“三化”协调、区域联动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改善民生、政策支持等方面。规划的批复实施,使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目标任务更加明确,发展布局更加清晰,政策支持更加有力,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进入了整体推进、全面实施的新阶段。能耗更低收入更高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11年26317元2015年38000元2020年60000元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2015年要比2010年下降16%2020年要比2010年下降30%左右升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011年17813元2020年3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11年6629元2020年16000元12.03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国家发改委目录前言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一节发展优势第二节机遇与挑战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战略定位第三节发展目标第三章空间布局第一节打造核心发展区域第二节构建“米”字形发展轴第三节壮大南北两翼经济带第四章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第一节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第二节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第三节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第五章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第一节建设产业集聚平台第二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第三节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四节加快发展服务业第五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第六章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第一节加快城市群建设第二节提升城镇功能第三节探索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第四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第七章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第一节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第二节构建现代交通网络第三节建设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第四节加强水资源保障第五节加快信息网络设施建设第八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第一节推进生态建设第二节加强环境保护第三节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第九章建设和谐中原第一节弘扬中原大文化第二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第三节加快医疗卫生和人口事业发展第四节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第五节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第十章促进区域联动发展和开放合作第一节优化区域内分工合作第二节支持开展区域合作示范第三节密切与其他经济区联系第四节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第五节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第十一章创新“三化”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第一节推进关键环节先行先试第二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第三节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第四节开展“三化”协调发展创新示范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第一节加强组织协调第二节强化监督检查前言第一章发展基础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精神,进一步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编制本规划。规划范围包括河南省全境,河北省邢台市、邯郸市,山西省长治市、晋城市、运城市,安徽省宿州市、淮北市、阜阳市、亳州市、蚌埠市和淮南市凤台县、潘集区,山东省聊城市、菏泽市和泰安市东平县,区域面积28.9万平方公里,2011年末总人口1.79亿,地区生产总值4.2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3%、13.3%和9%。本规划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12—2020年。第一章发展基础中原经济区地处我国中心地带,是全国极具发展潜力的区域。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中原经济区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具有在高起点上加快发展的优势和机遇。第一节发展优势交通区位重要。地处我国腹地,承东启西、连南贯北,是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和京广通道的交汇区域。2011年末区内铁路营业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6965公里、8323公里,占全国的7%和9.8%,运营民用机场达到7个,在全国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中具有重要的枢纽地位。粮食优势突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主产区。粮食产量超过1亿吨,占全国的18%以上,其中小麦产量5400万吨,接近全国的50%;棉花、油料、畜禽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8.4%、20.5%、14.8%,特色农林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产业基础较好。矿产资源丰富,煤、铝、钼、金、天然碱等储量较大,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工业门类齐全,装备、有色、食品产业优势突出,电子信息、汽车、轻工等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市场潜力巨大。城镇化率达到40.6%,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投资和消费需求空间广阔,市场优势日益显现。人口总量大,劳动力素质不断提升,是全国劳动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全方位开放格局逐步形成。文化底蕴深厚。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历史悠久,拥有大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形成了兼容并蓄、刚柔相济、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中原文化,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第二节机遇与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中原经济区发挥优势、加快崛起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有利于发挥区位、劳动力资源等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有利于激发人口、市场蕴藏的巨大内需潜能,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国家支持中原经济区探索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有利于破解发展难题,形成体制政策新优势。区域合作日益密切,有利于区域联动和一体化发展,形成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和支撑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同时,中原经济区加快发展还面临着诸多矛盾和挑战。集中表现在: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保粮任务重,经济结构不合理、农村富余劳动力亟待转移、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三农”问题突出是制约“三化”协调发展的最大症结,人多地少是制约“三化”协调发展的最现实问题,城镇化水平低是制约“三化”协调发展的最突出矛盾。必须大胆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努力开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
本文标题:关于中原经济去新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720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