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教程
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教程教程概述1.课件设计的基本原则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课件设计非常重要,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2.课件设计的方法与步骤要点是进行教学目标分析,对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重点、要点。3.课件脚本的设计为了使制作出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对课件的灵魂即“脚本”给予高度的重视,并要在脚本设计的每一环节中认真考虑教学设计问题。4.教学设计任何教学系统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都必须遵循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系统也不例外。5.课件设计、编制举例以基于网络的《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件设计与制作为例,讲解课件设计、编制的具体方法。6.课件的发展方向-----积件积件(Integrableware)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积件思想作为一种关于CAI发展的系统思路,是对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过程进行准备、检索、设计、组合、使用、管理、评价的理论与实践。7.结束语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作为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内容,其制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网络教育的质量。在网络教学环境中的教师应利用技术手段,做好相应的准备和策划,这对顺利完成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活动至关重要。⑴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课件设计非常重要,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至于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①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②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③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以上三点,即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1.课件设计的基本原则1课件设计的基本原则⑵强调“情境”的重要作用,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⑶强调“协作学习”作用,协作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⑷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以学生为中心思想指导下的课件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这是因为,教学意味着更多的控制与支配,而学习则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⑸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但是必须明确:这里利用这些媒体和资料并非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1课件设计的基本原则课件设计的方法与步骤如下所述:⑴教学目标分析对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重点、要点。⑵情境创设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⑶信息资源设计信息资源的设计是指∶确定学习本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本主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于应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如何去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等问题,如果学生有困难,CAI系统应给以适当的帮助。2.课件设计的方法与步骤⑷自主学习设计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和“随机进入教学法”等。根据所选择的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应作不同的设计。⑸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整个协作学习过程均由CAI课件组织引导,讨论的问题皆由CAI系统提出。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①能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②能将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③CAI系统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即最邻近发展区)通过提问来引导讨论,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代替学生思维);④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CAI系统要适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2.课件设计的方法与步骤2.课件设计的方法与步骤⑹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包括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和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协作学习过程中作出的贡献;③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应设计出使学生不感到任何压力、乐意去进行,又能客观地、确切地反映出每个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⑺强化练习设计3课件脚本的设计为了使制作出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对课件的灵魂即“脚本”给予高度的重视,并要在脚本设计的每一环节中认真考虑教学设计问题。例如:学习ISO/OSI参考模型的课件脚本的设计如下:1.OSI的七层参考模型示意图,从总体上给出教学内容:3.课件脚本的设计.然后把握、突出各层的主要功能(1)物理层: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所传数据的单位是比特。物理层定义了通信设备与传输线接口硬件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的特性,用以建立(或激活)、维持和释放(或去活)物理连接。物理媒体不属于物理层。(2)数据链路层:负责建立维持和释放数据链路的连接,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如果接收结点查出所传数据中有差错,就要通知发方重发这一帧,直到这一帧正确无误地到达接收结点为止。因此,在每一帧中必须带有同步、地址、差错控制以及流量控制等控制信息。这样,数据链路层就把一条有可能出差错的实际链路转变为对网络层来说好像是一条不出差错的链路。3.课件脚本的设计(3)网络层:提供源站(或源端系统)和目标站(或目标端系统)间的数据传输服务,数据的传送单位是分组或包。它的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结点,使源站的运输层传下来的分组能够正确无误地按地址找到目的站,并交付给目的站的运输层,这就是网络寻址功能。因此,分组在网络中传输时,必须进行路由选择、差错检测、顺序和流量控制。(4)运输层:在运输层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当报文较长时,运输层将它分割成若干分组,然后交给网络层传输。传输层的任务就是为两个端系统(即源站和目标站)的会话层之间建立一条运输连接,可靠、透明地传送报文,执行端——端差错控制、顺序和流量控制、管理多路复用等。运输层只能存在于端系统(即主机)之中,而在通信子网中是没有运输层的。运输层以上的各层不再管理传输问题了。因此,运输层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最关键的一层。3.课件脚本的设计(5)会话层:会话层虽不参与具体的数据传输,但对数据传输的同步进行管理。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会话层在两个不同系统的互相通信的应用进程之间建立、组织和协调交互。当出现意外时,要确定应从何处开始重新恢复会话。(6)表示层:向应用进程提供信息的语法表示,对不同语法表示进行转换管理等,使采用不同语法表示的系统之间能进行通信,而不必考虑对方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对传送的信息加密(和解密)、正文压缩(和还原)也是表示层的任务。(7)应用层:应用层使开放系统与用户应用进程的接口,提供OSI用户服务、管理和分配网络资源。4.教学设计任何教学系统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都必须遵循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系统也不例外。4.1任务驱动法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1)“任务驱动”流程图:图2“任务驱动”流程图2)“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在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明确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实现总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定制一个屏幕的背景(教学目标),其图案是把屏幕保护程序中的“达芬奇”图片经过编辑,加上艺术字“书山有路勤为径”。这个任务包括(1)屏幕保护程序的设置;(2)图片的获取;(3)图片和艺术字的编辑;(4)文件的另存为;(5)屏幕背景的设置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对于学习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分成5个小任务让他们分别完成,而对水平高的学生可以由他们自己分解任务。4.教学设计3)“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不同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做到因材施教。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例如:在讲Excel自定义筛选时,可以模拟一真实情境:Excel中有全班同学的德、智、体的成绩,根据给出的德、智、体成绩及三好学生评定标准(德育不低于80分,智育不低于85分,体育不低于80分)来评选三好学生。4.教学设计4)“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在复习公式、单元格引用和函数时,可以给出如表1所示的工作表,要求在E列中计算“实发工资”,内容为每个人的“应发工资”减去“扣款”的结果;在F列“是否缴税”填入“TRUE”或“FLASE”,凡是“实发工资”超过1000的填入TRUE,否则填入FALSE;同时在E9单元格中求出“实发工资”的最大值。该例题适用于复习课,因为该例题把公式、单元格引用、函数三块知识点都涉及在内,知识点的含量比较大,前后联系紧密,融会贯通。通过此任务的操作,把相应知识点复习了一遍,提高了学习效率。此任务并不适合于新授课,作为新授课,该例题涉及的知识点显得过多,学生不易掌握。图3工资表4.教学设计4.2教学策略教学策略考虑任何将所选用的教学内容加以合理地编排,以下以微策略、宏策略、提问与反馈策略为例。4.2.1微策略微策略关心在一个教学单元(或知识点,如一个概念,一个原理)内部如何组织教学,通常被看作为一个教学编列(排序)问题。一般需要考虑两方面:策略部件和编列规则。其中策略部件包含三个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通则、实例和练习。比如在教学一个概念性的单元时,一般包括讲解通则,举例说明,提供练习等教学步骤。编列规则则是将微策略部件进行适当排列组合,我们就得到许多不同的教学方法。微策略的编列基本上涉及二方面的问题:规则与例子的安排,以及相继例子的安排。4.教学设计规则与例子的安排是教学设计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因为它可以对学习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最典型的例子是规-例法(先介绍规则后举例子)和例-规法(先给例子后得出规则)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前者属传递法教学,适合于学习规则运用的目标(近迁移的学习结果);后者属于发现法教学,适合于学习规则发现的目标(远迁移的学习结果)。关于相继例子的安排,也就是当学习一个概念需要提供多个例子时,相继的例子应多样化,并且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呈现。4.2.2宏策略宏策略考虑如何将多个知识点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实际上包括二方面问题:编列和综合,前者关心如何将各类教学内容(事实,概念,原理,过程)合理地组织成为一节课或一门课程,后者考虑如何建立不同知识元之间的关系。对于如何组织教学内容的问题,教育专家提出了许多原则性建议,诸如从简到蘩,从具体到抽象,从
本文标题: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教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734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