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媒介批评导论讨论:一周媒介观察:林辰、李强、王宁宁Presentation:阿旺坚贞、黑丽君、林明一组讨论:为什么需要媒介批评?批评与批判、评价媒介批评的定义价值判断媒介批评系统媒介批评的特性、本质、任务与功能如何开展媒介批评?讨论与演讲讨论:一周媒介观察:林辰、李强、王宁宁Presentation:阿旺坚贞、黑丽君、林明一组一周媒介批评CCTV马斌读报(案例见网络学堂)CCTV李昌钰访谈:《让物证说话》法制晚报:拼接照片获奖媒介与媒介批评的重要性斯蒂文·小约翰:“任何大众传播研究的核心都是媒介。媒介阻止传送影响和反映社会文化的信息,向大量不同的观众提供信息,使媒介成为塑造社会制度力量的一部分。”丹尼斯·麦魁尔(DenisMcQuail“媒介是使我们看到身外世界的窗口;是帮助我们领悟经历的解说员;是传送信息的站台或货车;是包括观众反馈的相互作用传播,是给予指示和方向的路标;是去伪存真的过滤器;是使我们正视自己的明镜;是阻止真理的障碍。在18世纪的欧洲,英国辉格党人政论家埃德蒙·伯格将大众传播媒介称为“第四等级”(TheFourthEstate)美国新闻评论家道格拉斯·卡特于1959年著书立说,提出传播是除行政、司法和立法之外的“政府的第四部门”。20世纪80年代,美国广告与政治传播大师唐尼·史契瓦滋(TonySchwartz‘s)称传播媒介是人类的“第二位上帝”。美国学者詹姆斯·M.伯恩斯等:《民治政府》“看上去传媒的力量的确强大得很。”“它们将我们包围于信息、音乐、符号和图像之中,为我们提供有助于社会化的替代性经验,为我们充当代理伴侣。在我们的生活中,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越来越大,业已创造出一种大众通俗文化,我们中间的传奇人物就是由这种文化筛选出来的。”“在过去的10年里,大众传播媒介和技术创新已改变了公民参与政府的途径,改变了我们从事竞选运动的方法,改变了制定公共政策的方式”。《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现代新闻界本身就是一种新现象。它的典型单位是大型的大众传播机构。这些机构能促进思考与讨论,也能将他们窒息。它们能推进文明进程,也能使之受挫。它们能使人类的品质降低和庸俗化。它们能威胁世界和平。(它们能由于某种心不在焉,不经意地就产生这样的情形)它们能夸大或贬低新闻及其重要性,助长和满足某种情绪,制造自以为是的虚构故事和盲点,夸夸其谈,大言不惭,宣扬空洞的口号。随着新工具的不断应用,它们的影响范围和势力与日俱增。这些工具已超越了那些珍视宪法《第一修正案》所赋予的新闻自由的前辈们的想象力,将谎言散布得更为快捷和遥远。媒介的负面影响暴力、色情、虚假的新闻泛滥成灾垃圾信息充斥媒介权力极度膨胀社会责任淡化媒介科技与知识沟媒介批评的意义美国媒介批评家罗伯特L·谢昂(RobertL.Shayon)说:“批评大众媒介就是对人类的探索,这在孕育人类命运的用意上,比登陆月球重要。”批评的概念批评:指出优点和缺点;评论好坏。从本意上讲,‘批评’就是‘判断’。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判,即分辨与选择;二是断,即价值的认定。斯蒂文·小约翰——“批评就是运用价值进行判断”美国文学批评家R·韦勃克:中世纪“批评”:一是“鉴定”,其任务是确认某一作品的可靠性;另一个是“校勘”,其任务是纠正错讹的读本。批评蒂博代:“寻美的批评”,“求疵的批评”。前者:“对艺术创造力的深刻同情”,非纯粹赞扬和吹捧。“熟悉天性,热爱天性,尊重天性,并由此产生一种热情,此乃寻美的批评之真正的必要性。”后者:职业的批评。对从事创造的作家们的劝戒或劝导。法盖:“寻美的批评面向读者,其目的是让他们明白一本新的或旧的书中有什么好的东西以及为什么好……求疵的批评面向作者,它不教育公众,它试图教育的是作者。”批判‘批判’:西方指判断,‘评价’或‘考察’。古代和中世纪:指根据一个准则对某事作判断或评价的思维活动……近代:《纯粹理性批判》: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都须受到批判’。近代人文知识分子的批判,根本目的不是单纯的否定,而是积极的建设性的肯定;或是要确立新的原则,或是要通过反思批判将原理建立在更为牢靠的新的基础上。梁衡:“其实我们只要把批判的含义理解得宽一些,批判不一定就是打倒,它可以是彻底的革命,也包括发现问题、批评、纠正错误和对旧事物的改进”。邓拓论批判“批判是一种正确的研究方法,批判即是研究,没有批判的研究就不能叫做研究。”“不论是思想批判、学术批判等等,决不是以‘打击’或‘否定’一切为目的的;而是为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更好地接受遗产,发展文化,发展我们地社会主义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说,批判不但不是什么坏东西,而且是我们经常需要的好东西。马克思主义所以被公认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就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者——马克思自己,一直用批判的方法进行他的理论研究,建立了斩新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的批判邓拓所说:“我们的批判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各种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研究过程。”“用哲学的术语来说,这个批判的过程也就是扬弃的过程”。评价是主体关于客体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所作的判断。它是发现价值、实现价值和表现价值的重要手段。评价可以看作是贯穿实践活动始终的必要因素。评价是一种判断,是一种价值判断。确切些说是对客体是否有价值,具有何种价值,价值大小的判定。它常常以肯定或否定的方式来表达。媒介批评媒介批评(MediaCriticism)、新闻批评、媒介观察(MediaWatch)、新闻事业评论、传媒批评、传媒评论。吴迪:“顾名思义,媒介批评就是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批评,是对媒介产品以及媒介自身作用的理性思考。”雷跃捷1997:“媒介批评是以传播学为基础,按照一定社会和阶级的利益和理想,根据一定的批评标准,对大众传播媒介及其产品——大众文化的是非、善恶、美丑等问题所作的价值判断和理论鉴别。”雷跃捷2003:“所谓媒介批评,是以传播学为基础,按照一定社会和阶级的利益与理想,根据一定的批评标准,对大众传播媒介及其产品———大众文化所作的价值判断和理论鉴别活动。”黄新生观点1.以评判(evaluation)作为求知的方法。大众媒介不是一套“客观的”或中性的事实,而是社会成员主动的创作,其中隐含着信念与目的。因此,在批评大众媒介时,应该凸现价值的判断,指陈大众媒介所创造的价值与人们生活的关系。2.媒介批评倾向于批判的取向。批评家应具有批判的精神,也就是以否定性的思考、意识的启蒙,剖析媒介中的物化关系,进而激起受众独立的判断能力。3.媒介批评以诠释(interpretation)作为取向。媒介产品表达或传送某社会阶层与团体的价值关系,从某种特定角度界定社会现实,从而肯定某些信念或态度,也间接地否定其它信念和价值。但这种特定的意识形态往往掩埋不彰,不易察觉,有赖批评家的诠释活动加以揭示与剖析,指出其背后的意义和内在的意义。王瀚东:(1)它首先是一种对媒介的整体思考,是传播和媒介研究的方法论的思考;(2)它表现出反思的特点、人文思考的特点,从而和传统的媒介研究的“科学性”形成对比;(3)它是历史实践意义上的思考;(4)作为思考者的思考,它强调思考的自由和多元性,个人的独特体验,而反对把这种思考确立为媒介运作的真理或标准。其他定义分析媒介现象,反思新闻报道的得失,评价记者的作品,从而形成相应的新闻观念。新闻传媒评论是一种主体性活动,即由评论者根据个人的体验和理解评价新闻传媒行为,无疑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对于传媒业(包括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及时深入报道与评论,对传媒业发生的重大变化即时作出反应。传媒批评或曰媒体批评,一般是指由大众传媒主导并在大众传媒展开的文艺批评。我们将媒介批评定义为依据一套价值体系,对大众传媒的新闻实践的诠释与评价。媒介批评定义媒介批评是对新闻媒介系统及其各要素的批评,在本质上它属于一种价值判断。英W.D拉蒙特:“价值判断理论是一个判断什么事物是‘好’或比别的事物‘更好’的理论。”马克斯·韦伯:所谓“价值判断”,即是指研究者“宣称他接受从某些伦理原则、文化观念或哲学观点中所推演出来的实际价值判断”。价值判断是指对某种事实内容所作的“公正”或“不公正”、“合理”或“不合理”、“好”或“坏”、“好些”或“坏些”等的评价和预言。我国学者:价值判断“是价值认识、价值评价的表达形式。”其公式是S有P(即某客体有某价值);当某客体对我们有害即表现为负价值时,可用—P代入,即S有(—P)。价值判断指从价值观的角度,运用自己的价值标准对客观现象作出选择、分析和评价,回答“怎么样”、“应该怎样”的问题,是一种主观判断。“价值判断不仅涉及有无价值、价值正负、价值大小等因素,而且涉及文化观念等因素。“任何价值判断都是人按照一定的文化价值意识进行的判断,都是根据一定的文化价值和意义进行的判断。文化建构的文化价值意识,也培养和形成人的价值判断能力。”媒介系统及其要素就媒介批评来说,其本质即对新闻媒介巨系统本身及其子系统各要素的鉴别、评判。它既包括对该系统及其诸要素中正面的东西的赞扬和肯定,也包括对其中负面的东西的批评和否定。系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并从属于另一大系统的有机整体。媒介-媒介行为-媒介现象-新闻媒介-各种新闻媒介-媒介机构——媒介人——媒介产品——各种媒介产品。媒介批评与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文学批评: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包括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等)所作的研究、分析、认识和评价。文学批评中的文化批评,是指从文化角度考察文学现象的新型批评。与以往的文学批评相比,它的“新”表现在具有观照对象的大文化眼光,从更大范围考察多种文化文本,更大的跨学科运作的施展空间等等方面。媒介批评的特性(1)明确的对象性(2)鲜明的当代性(3)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批判性思维”:一种辩证的求异思维,是用批判的眼光,从批判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审视并寻求解决办法的一种抽象思维模式。杜威1910年倡导“反省性思维”(reflectivethinking),1933年又提出“批判性思维”。拜尔(B.K.Beyer):“批判性思维是关于思维技能的话语中肆意滥用的术语之一”。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思维技巧的集粹,而这种方式和技巧则有助于增进我们对他人看法反应的质量”。(M.尼尔·布朗和S·M.基利)论批判性思维“组成整个批判性思维的各种思维活动”包括:能动性思维、独立思考、仔细研究情况或问题、乐于接受心事物和不同的观点;以论据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有条理地讨论我们的想法。”(纽约市立大学约翰·查菲:《批判性思维》)R.H.约翰逊和J.A.布莱尔:批判性思维是“反思的倾向和技巧”。我国学者:“创新思维”的一种,比如认为其本质是“怀疑的、分析的和批判的。(罗楠:《批判性思维》)《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本委员会打算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新闻自由是否处在危险之中?我们的答案为:是的。委员会之所以得出新闻自由处在危险之中这样的结论,首先,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工具,新闻界的发展对于人民的重要性大大提高了。同时,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工具,新闻界的发展大大降低了能通过新闻界表达其意见和观点的人的比例。其次,能把新闻机构作为大众传播工具使用的少数人,未能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服务。最后,那些新闻机构的指导者不时地从事受到社会谴责的种种活动。这些活动如果继续下去的话,新闻机构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管制或控制。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通过《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必须教育大学生成为学识渊博且有远大抱负的公民,能够以批判精神思考和分析社会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信息爆炸时代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问卷》测评批判性人格特质的有效工具之一。将批判性思维人格倾向分为7个维度。寻求真理性(Trut
本文标题:媒介批评导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747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