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医用化学胡娟2课程名称:化学授课对象:2013级护理1、2班讲课教师姓名:胡娟讲授题目:绪论讲授时数:1学时教学方法:传统式、提问式、学导式使用教具:黑板、多媒体教学目标概览(一)知识目标:了解化学发展简史及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关系。深刻理解“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的含义。(二)能力目标:掌握学习化学的正确方法(三)情感目标:明确在高中阶段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好医用化学。通过了解我国在化学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献身科学的精神。重点与难点:指导学习方法,理解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调动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教学方法:演讲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引言]在初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初步了解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除此以外,还有许多领域与化学有关。现在,化学仍是一门必修课。“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引自美国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的一次讲话。也许我们对这句话的含意还知之甚少,相信学完本节课后一定会同意西博格教授的观点,对化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提问]请同学们想想古代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师引导)如:湿法冶铜、酿造制酒、火的应用、火药、炸药等。[提问]请同学们结合你身边的化学,谈谈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教师引导)如:学生用具、洗衣粉、球鞋等。[提问]现代生活中的化学有哪些主要方面呢?:[过渡]化学在人类进步的历史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3页内容,归纳化学的发展史。[板书]一、化学的发展史[板书]实用技术————→近代化学——→现代化学(冶金、火药、造纸、酿造)(原子—分子论)(物质结构理论)[板书]二、我国在化学的发展史上的成就[填空]请同学们填空:我国在化学的发展史上的成就(1)我国在实用技术方面的成就主要有等。(2)在医学巨箸中,记载了许多的化学鉴定的试验方法。(3)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在世界上第一次用化学方法合成了具有化学活性的蛋白质是。1981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又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一种与天然分子相同化学结构和完整生物活性的。[讲解]早期的化学只是一门实用技术,在这一方面我国走在世界的前列。冶金、造纸、火药等在世界上发明和应用都较早。我国的烧瓷技术世界闻名。精美的青铜制品(见彩图)世上罕见,以上这些科学技术在世界人类的进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对药物化学和冶金化学的广泛探究之下,产生了原子-分子学说,使化学从实用技术跨入了科学之门。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人们发现了大量元素,同时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根本性规律——元素周期律。现代物质结构理论的建立,使物质世界的秘密进一步揭开,合成物质大量出现。化学理论的发展促进了合成化学的发展。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促进了材料、能源等科学的发展。人类很早就开始使用材料。[板书]三、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1、化学与材料按化学组成分按使用功能分材料非金属材料(如陶瓷)金属材料(如合金)有机高分子材料(如橡胶)复合材料(如多功能)高功能材料(如超导)结构材料(如耐高温)信息材料(如液晶)[讨论]以上这些材料对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小结]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直是人类进步的重要里程碑。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都是以材料作标志。没有半导体材料就没有计算机技术;没有耐高温、高强度的特殊材料就没有航天技术;没有光导纤维就不会有现代通讯;没有合成材料,今3天的生活还会这么丰富多彩吗?[设问]除了合成材料外,人类社会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化学解决呢?2、化学与能源化石能源是有限的,提高燃烧效率,开发新能源需要化学。3、化学与环境这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家用电器如冰箱、空调的使用,破坏了吸收紫外线的能手——臭氧,易诱发皮肤癌;我国山西某村、英国威尔士北部某村曾因镉污染形成了“女儿村”。这些环境污染都是化学污染,而防治环境污染也要靠化学学科。4、化学与生命人体中的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以及探索生命的奥秘都离不开化学。综上所述,在新世纪里,保护人类居住的环境需要化学;提高农作物产量,解决吃饭问题需要化学;维护人体健康更离不开化学,我们不难看出在社会发展中,化学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的确,正像美国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所说“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一分钟演讲]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提供的素材和自己的体会,做一分钟演讲:“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过渡]化学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如此重要,应该如何学好化学呢?[板书]四、如何学好化学1、注重化学实验。2、熟练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重视训练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4、联系实际,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5、扩大阅读量,以获得更多知识,培养自学能力。[讲解]在化学学习中,我们要从实验中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许多结论要通过实验验证;许多未知需要实验去探索;作为研究化学必备的实验技能需要通过做实验去提高,因此在今后化学学习中观察好演示实验,做好分组实验、家庭实验是十分重要的。除了要注重化学实验,掌握有关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十分重要。在化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有实验法、模型法、逻辑法等。在目前的实验条件下,原子用眼睛不能直接看到,要研究化学规律必须了解原子的结构,这就需要建立原子的模型,通过模型去想象原子的真实结构。不仅原子需要,分子也需要,前面的牛胰岛素分子模型,是许多科技工作者汗水的结晶。因此,模型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逻辑法是科学研究普遍采用的方法。比如我们根据硫酸、盐酸等酸的性质可用归纳的方法得到酸的通性,又可以用类比的方法推断磷酸的性质。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学习中要注意训练科学方法,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勤于思考,并多阅读课外书籍,以获取更多的知识。相信大家在新学年里一定会学好化学。作业:1、请列举五例日常生活中与化学密切相关的问题。课程名称:化学授课对象:2013级护理1、2班讲课教师姓名:胡娟讲授题目:元素周期侓讲授时数:5学时教学方法:传统式、提问式、学导式使用教具:黑板、多媒体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氢氧化物的概念。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从而理解的实质。能力目标:通过自学、思考、对比、实验等方法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探究式学习能力。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慨排布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第一课时)4教学过程:[引入]我们在学习碱金属和卤素时,已经知道一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相似其性质也相似,人类已经发现了一百多种元素,这些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都有些什么联系?这就是本节要讨论的问题。[板书]第二节一个星期由星期一到星期日为一周,种表记时,从零点到24点为一天。这种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周期性。我们学过的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随原子核外电子数的增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加,但最外层电子依然是1个和7个,这也是周期性的一种表现,元素以什么为序排列表现周期性呢?[设问]什么叫原子序数?根据原子序数的规定方法,该序数与原子组成的哪种粒子有关?有什么关系?[板书]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我们把核电荷数从1~18的元素按课本P97页表5-5排列。1.根据表5-5,你认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呈什么规律性的变化?将讨论的结果填在下表中。讨论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稳定结构时的最外层电子数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变化[板书]:一。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2.根据表5-5,你认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什么规律性的变化(稀有气体元素暂不考虑)?将讨论的结果填在下表中,并与P99图5-5对照。讨论原子序数原子半径的变化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的变化。[板书]二。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注意:原子半径最小的是氢原子。[建议介绍]原子半径似乎应该是原子核到最外电子层的距离,但事实上,单个原子的半径是无法测定的,原子总是以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而在单质和化合物中,原子间总是以化学键结合的,一般:r(原)=r(共),共价半径为2个以共价键结合时,它们核间距离的一半。3.根据表5-5,你认为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现什么规律性的变化?将讨论的结果填入下表中。结论: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现的变化。[板书]三。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注意:①金属无负价,O、F无正价;②一般,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③一般,最高正价存在于氧化物及酸根,最低负价通常存在于氢化物中。第二课时[引入]从上节课讨论中,我们认识到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均呈周期性的变化。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结构决定的,那么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也将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板书]四.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讨论: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可根据哪些事实加以判断?小结:金属性的判断:①单质与水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②单质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非金属性的判断:①与氢气反应生成氢化物的难易程度;②氢化物的稳定性;③最高价氧化物对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以11~17号元素为例来学习。[板书]1。钠镁铝金属性的递变规律5实验1: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2:将一小段镁带用砂纸擦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加入3mL冷水,滴入2滴酚酞试液,观察发生的现象。讨论实验3:将实验2中试管加热至沸腾,观察发生的现象。1.镁与(冷水、热水)反应的情形如何?生成了什么物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镁的金属性跟钠比较是强还是弱?说明判断的根据。实验4:将一小段铝用砂纸擦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加入3mL冷水,滴入2滴酚酞试液,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5:取一小片和一小段镁带用砂纸擦去表面的氧化膜,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2mL1mol/L盐酸。观察发生的现象。1.镁和铝跟盐酸反应的情形如何?生成了什么物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镁和铝的金属性哪种纱?说明判断的根据。讨论:下面我们再来研究铝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6:取少量氧化铝粉末,分别加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Al2O3+6HCl=2AlCl3+3H2OAl2O3+2NaOH=2NaAlO2+H2O既能与酸起反应的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两性氧化物。实验6:取少量1mol/LAlCl3溶液注入试管中,加入3mol/LNaOH溶液至产生大量Al(OH)3白色絮状沉淀为止。将Al(OH)3沉淀分盛在两支试管中,然后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ol/LH2SO4溶液和6mol/LNaOH溶液。观察现象。上面的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生成了什么物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讨论:既能与酸起反应的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叫做两性氢氧化物。[说明]①镁只能表现出金属性不能表现出非金属性,铝既能表现出金属性又能表现出非金属性,这又是一个证明铝比镁的金属性弱的事实;②虽然铝既能表现出金属性又能表现出非金属性,但在通常的元素分类中,还是将铝归为金属。铝是金属,但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③关于氢氧化铝能显酸、碱性的原理,以后还会以电离理论作分析。[小结]:与水反应与冷水剧烈反应;与冷水缓慢反应,与沸水迅速反应;与冷水很难反应,与热水缓慢反应与酸反应剧烈反应;迅速反应氧化物Na2O和Na2O2;MgO为碱性氧化物;Al
本文标题:医用化学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942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