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4年广州一模作文审题指导及范文点评(精华版本)
12014年广州一模作文审题指导及范文点评(精华)一、原题再现: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某报社记者发现中学生校服上的涂画现象较为突出,下面是他的采访记录。学校门口。记者:同学,你校服上画了机器猫,为什么又用涂改液涂掉?学生:班主任让我全部洗掉,洗不掉就得用白色涂改液盖住。商场。记者:同学,你校服上有歌星张颖靓的签名,是真迹吗?学生:百分百真迹。文具店。记者:哇,你怎么直接在校服上试笔?洗不干净的!学生:校服很便宜呀。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②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二、审题指导:【题目解读】题目与2013年语文高考(广东)作文一样,属“材料作文”,或用广东高考阅卷场的说法,属“材料引……”题型。题目中的材料是作文选取角度、确定立意的出发点,作文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及做文章的范围”,作文是否在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范围内写作,是判断作文是否属于“符合题意”的关键。所以,审题的重点应该弄清材料的“内容”和材料的“含意”。我们认为,对“内容”的理解,侧重于文字的表层信息;对“含意”的把握,偏向于材料的隐含信息。(一)材料的“内容”(文字的表层信息)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说“学生在校服涂画”的现象,具体有:1.记者认为学生在校服上涂画的现象较为突出(在学校门口、商场、文具店都看到)。2.班主任要求学生洗掉机器猫,认为如果洗不掉就得用涂改液涂掉。3.班主任要求学生洗掉机器猫,而他又洗不掉,从而想出了应对的办法。4.学生让歌星(偶像)直接在校服上签名,穿着歌星签名的校服逛商场。2(二)材料的“含意”(材料的隐含信息)从“校服涂画”内容上挖掘,隐含在材料中的信息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青春物质、个性特点⑴在校服上涂画,以标新立异、彰显个性,这是青春的物质。⑵在校服上涂画以表达个性,是不恰当、不理智的表现。⑶在校服上涂画喜爱之物,是传达思想、寄托情感的方式。⑷让歌星直接在校服上签名,表现了青少年对偶像的崇拜。2.校规、校纪、校容⑴学生在校服上涂画,有违校规,有损校容。⑵要求学生将涂画在校服上的机器猫洗掉,反映班主任管理方式的简单粗暴。⑶学生用涂改液盖住机器猫,表达了学生对校规、校纪的妥协和巧妙规避。⑷学生在校服上涂画,折射出学校管理和学生个性发展的矛盾冲突。3.生活态度⑴在校服上涂画喜爱之物,是热爱生活、追求时尚的表现。⑵在校服上涂画(试笔),反映了生活散漫、随意、不重视细节的不良习惯。⑶在校服上试笔,说明了当前一部分学生对物质不珍惜的生活态度。4.社会反应⑴记者对校服涂画事件的采访,表明社会对青少年成长的关注。⑵记者对校服涂画事件的采访,表明社会对学生个性发展、审美取向的关注。学生写作,可以在材料的内容上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也可以在材料含意上做文章。三、具体情况(一)离题“尊重”、“勿以恶小而为之”、“坚持真理”、“事物发展是由多方面决定的”、“勇于创新”“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民族传统不能丢”“洁身自爱,做合格的求学者”“拾起道德,弘扬节约美德”“找回意识”“重拾道德之花”、“洗不掉的错误”“把握事物的根本”“校服的意义”(二)立意情况1.好的立意角度:“重视校服文化”、“追求个性”、“理智对待追星”“遵守校规”“珍惜”“张扬个性要有道”“珍惜所拥有的东西”“珍惜校服,珍惜人生”“做人要注意细节,切不可随意”2.立意错误,违背材料主旨:3俗话说得好“理解万岁”。学生在校服画机器猫,教师一定要学生洗掉,洗不掉就用涂改液涂掉。这是教师(缺乏)对学生纯真心理缺乏理解的表现。懂得理解,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理解》学校的学生们在校服上涂画,画了机器猫,就是将来的插画家,画技得到进步;写歌星的名字,因崇拜,歌喉的歌技飞跃,将来就是音乐家。校服的有意涂画,会时时刻刻提醒学生,也就有了前进的目标,成功就无意产生了。《有意“涂画”前进的目标》四、观点表述:(一)观点不合逻辑:《彰显个性要理性》彰显个性要理性,还要勇于承担。彰显个性要理性,不要让物质冲昏了头脑。彰显个性要理性,在保守中爆发。(评:本来题目就是一个很好的总论点,但分论点展开的时候,前后内容的逻辑讲不通。)(二)较好观点示例:“涂鸦”是为了个性的张扬,是为了给自己的生活添加新的元素,是为了给自己生活带来更多积极的光明和兴趣。从小处来看,学生的这种做法是对学校的鄙视,不尊重学校。生活条件变好,学生对校服不重视。五、2014年广州一模考场优秀作文选评1.校服涂画中的个性与审美一考生校服作为一间学校的统一服饰,被画上憨厚可爱的机器猫,被潇洒飘逸的明星签名,这一现象不得不令人感慨中学生的奇思妙想,但同时也引发我们深思:各式校服涂画的背后藏着中学生何种诉求?依我之见,学生在整齐统一的校服上涂画,实则表达了他们张扬个性的强烈渴望。他们对个人独特性的需求在服饰里寻得了突破口。学校要求学生统一校服,原因无非有二。一是为了杜绝学生间的穿戴攀比,二是为了保证整齐划一的笑容,熟不知这“整齐划一”的理念触动了学生的敏感神经。在如今讲求个性化的时代,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整齐和谐”已不能满足中学生多元化的4个性需要。他们拒绝千篇一律的校园模式,拒绝千篇一律的教室构造,拒绝千篇一律的校服校鞋。某种程度上来说,大班教学的教学模式已让学生沦为几十个学生中平庸的一员。当教育使个人独特性丢失,学生们欲图寻找方式挣脱“整齐划一”,防止自己成为教育流水线上疑似“克隆”的商品,避免“相同的短发,相同的校服,相同的校鞋”复制出“相同的人”的尴尬场景出现。究其根源,校服涂画不过是中学生想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自己的独特位置的方式罢了。罗素曾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确实,整齐划一的校服难以满足中学生个性审美的需要,不符合现今时代多样化的审美标准。康德曾写道:“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某种程度上来说,统一的校服遏制了学生自由审美能力的发展。在这个追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审美时代,学校却要求学生重拾“千人一面”的审美标准,未免有忽视学生审美教育,限制学生审美自由之嫌。当西方国家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上课地点时,中国学生依然在为整齐划一的校服发愁,这不得不引起人深思。诚然,校服涂画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审美需求,学生的涂画现象可以被理解,无可厚非。但是,机器猫和明星签名等等涂画内容必须使我们警惕。虽然学生具备了审美能力,但似乎学生们的心理尚未成熟,尚未对美和个性有恰当合适的理解,倘若学生对个性的理解仅限于喜爱动漫和歌手明星,这种审美认识难免有些肤浅鄙陋。因此,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张扬个性,教育者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会学生欣赏美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因为“发现美”才是学生“活得好”的前提条件,而学生的审美教育和个性张扬,绝不能仅限于解决校服涂画一事。清人赵之谦梦见自己进入了鹤山,仰头一看,空中有一千二百只鹤。梦醒恍然,鹤即是书。一千二百七十九只鹤的激越之美,亦是智慧的聚舞。审美的教育,亦是智慧的教育。〖评分〗24+25+10=59〖简评〗这是一篇考场议论文佳作。文章紧紧扣住校服涂画这一中心事件,剖析具体深入,内容符合题意。作者认识有深度,思维缜密辩证,文章首先肯定这一行为的合理性——表达了中学生对个人独特性的需求,然后指出校服涂画行为显示出中学生审美认识的肤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学校应该加强审美教育,这有助于正确引导学生张扬个性。文章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引文精当。倒数第三段的表述在逻辑上稍有疏漏,结尾处对主题的回扣稍显不足。52.校服“艺术”,可爱不可“爱”一考生“艺术无处不在。”艺术家们如是说。放眼校园,不,放眼校服就够了,“艺术”亦俯首皆是。背上画座巴黎铁塔,胸上涂上几颗星,袖子上再签上几个笔力刚健、龙飞凤舞的签名——当然,总有人,譬如德育处主任,“不懂艺术”,一见此种校服,立马怒不可遏。“真是令人生厌”。若我之见,主任们大可不必如此劳神动气,记者们亦无须忙着口诛笔伐。一来校服本属商品,学生们自购买之日起自然得其处分权,不管是拿来穿、拿来秀,抑或是用来题诗作画,乃至拧成一团作拔河之用——从法理上讲与人无关。对此横加干涉,非有侵权扰民之罪,亦有多管闲事之嫌了。二来这些涂涂画画,也并非俱无艺术之功底。倘若不分青红皂白予以打压不留“活口”,岂非有可能扼杀了某个未来的毕加索?当然,话虽如此说,人情事理还是明摆在那里的:校服不得涂画,违者予以惩罚。“艺术”固然可爱,但制服一旦能够被随意涂画,亦不成为制服了。我给校服增色,你给校服添彩,众人群起而仿之,最后便连其原本模样也忘得一干二净,白费了当初设计者的一片苦心。况且若是对校服亦无珍惜爱护之心,如何能够自尊自爱,又如何能够做到推己及人,尊重他人,爱护自然?比起标榜个性来,比起展现自己的“艺术”天分来,学会珍惜与爱护显然更加充满裨益。当你学会不在校服上乱涂乱画时,你其实是学会了珍惜自己;当你为落在校服上的墨迹油渍而心疼不已时,你其实是学会了爱护自己,而当一个人已习惯于穿着白净的校服行走在校园中时,他或她的心中一定充满着爱。他爱自己,爱自己拥有的一切;他爱别人,爱惜每一份友情、亲情与爱情;更重要的是,他爱生活,因为不忍心破坏生活中每一份纯真与美好。我并不反对孩子们出于爱在校服上画些什么、写些什么,因为这时他们显得可爱;但如果这样的喜爱转变为了习惯,那当然就不宜提倡了。因为爱升华到一定境界,就应当不允许所爱之物遭受玷污。正如此,所以校服上的“艺术”,才可爱而不能喜爱。你爱自己的校服吗?〖评分〗23+24+10=57〖简评〗本文紧紧围绕“校服涂画”现象,在“调侃”学校管理者不必视“校服涂画”为洪水猛兽的同时,提醒教育者这不过是青年学生张扬个性的一种体现,内容符合题意;接下来话锋一转,从学生的角度,委婉而不失凝重地提醒青年学生在张扬个性的同时,要摆脱浅薄,懂得珍惜,热爱生活。引发各方深思的同时,又以幽默、灵动、跳脱的语言,给人以美的享6受,语言上也有亮点。3.校服意识一考生校服作为一种学生的身份象征,对于穿着者而言,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但如今,对于校服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服装,学生的观念开始转变,意识逐渐淡化。在这个张扬个性的时代,千篇一律的校服,似乎成为个性成长的约束。但毫无特色的校服无法包裹学生追求独特求异的内心,他们开始忘掉校服的意义,或是在校服上随意涂抹,或签上偶像的大名,或毫不在意绘上喜爱的图集。校服作为一种象征的形象,逐渐在学生内心淡化。不仅如此,由于对校服意识的淡化,几件破旧的被穿得脏乱的校服被弃掷在垃圾桶旁的现象常有出现,穿着校服而不顾形象肆意妄为的“个性”青年穿梭在人群,学生在轻视校服的同时,是否也忘记了自己的本分,忘记自己作为一个学生应有的作为?学生对校服的不敬只是一个缩影,更重要的是透过缩影看清这个社会。多少张人民币被肆意涂画,多少个英雄人物的画像或雕像不受敬重而遭到破坏,是彰显个性自由,还是忘记本分、逃避责任?越来越多的人为个性伸张正义,盲目地批判一切规则的约束,从所谓追求自由来掩饰内心对于责任的躲避,恶意地斥责那些维护社会秩序的正常规则。强调本分,强调制约,不是顽固的表现。无规矩不成方圆,缺少了规整的校服的学生必然会逐渐忘掉学习做人的原则;缺少受人尊重、践行规章制度的国家必然会因缺乏脊梁而无法支撑。主张个性,拒绝死板固然是好,是顺应这个张扬的时代的正当想法,但若盲目地追求个性,肆意踩踏原本“神圣”的规矩,必会从追求自我走向丧失自我。因此,对于“校服”这类约束自我品德修养的意识决不可淡化。“校服”带来的无限责任感的重量,是我们必须承担之重。不论国家、集体还是个人,都要不断警醒自己,在追着时代前行的同时,切勿忘记身上“校服”的重担,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修行,提升自己的品德。校服于学生,如规章于国家,必尊之敬之,方能前行。不断强化对于校服的意识,才能使自己的行为配得上身上的校服,这才是一个学生应有的风范,也只有这样,更多的个性魅力才会更好的释放。〖评分〗22+23+9=54〖简评〗本文开篇指出在校服上随意涂抹的行为是校服意识淡化的表现,然后联系学校和社会的相关现象,分析校
本文标题:2014年广州一模作文审题指导及范文点评(精华版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055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