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综合素质1、(材料)教师职业理念分析教育行为: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1)、从教育观的角度来看,素质教育强调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2)、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是发展中的个体,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完整个体。(3)、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教师从过去“道德说教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的品德的促进者;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2、(材料)《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3、(材料)坚持“没有借口”这一行为准则:能让我们产生“毫无畏惧的决心、坚强的毅力、完美的执行力以及在限定时间内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的信心和信念”,会让我们在做事时更加积极进取,而不是未做事就先谋求退路、寻找失败的理由,这样就能保证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时都能全心全意,认真负责。4、(材料)从学生观评价教师教育行为:(1)、新课程理念提倡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主体需求、能够主动发展的人(2)、把学生看作完整的人(3)、把学生看作有发展潜力的人(4)、把学生看作有差异、有个性的人5、(材料)教师职业道德包含: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1)、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2)、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3)、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4)、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5)、为人师表是职业道德的。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6)、爱国守法6、(材料)从学生观角度评价教师教育行为:(1)、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教师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教师的教学不应完全按照预先计划进行,而应该考虑学情。(3)、学生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师生关系上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4)、学生是有差异的,在课堂上要照顾到每个学生的想法。7、教育观:教育观就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色以及科学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8、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一方面,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一个有思想、有感情、懂得善恶的人来看待;另一方面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宽容和信任学生。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把学生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9、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名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10、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应当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11、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接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敬职敬责。
本文标题:综合素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173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