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曾国藩一、曾国藩简介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公元1811年(嘉庆十六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他倡导洋务运动,创立湘军,在治家,治军,治国,教育等方面都有重大建树。曾国藩其人其事1833年中秀才,1834年中举人,1837年中第三甲第四十二名进士。1840年,授翰林院检讨(官名,掌修国史,唐宋均曾设置,位次编修。明清属翰林院,从七品)。,列二等第一名,进入翰林院深造。此后年年升迁,至1847年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湖南三十七岁至二品者,本朝尚无一人”——曾国藩曾国藩其人其事1860年,太平军破江南大营,授两江总督1861年,湘军取得安庆会战的胜利。同治即位后,曾国藩开始节制四省军事1864年,湘军攻克天京1868年,调直隶总督,次年回任两江1871年,曾国藩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二、曾国藩打造团队方略1、用共同的信仰凝聚人2、用合理的机制规范人3、用人格的魅力感化人4、心胸开阔,维护团结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汤同往,胜则举杯酒以让功,败则出死力以相救。贼有誓不相弃之死党,吾官兵亦有誓不相弃之死党。——曾国藩1、用共同的信仰凝聚人天下一家,同享太平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1、用共同的信仰凝聚人道理:打仗为何?一为保卫乡里,二为在战场上建立军功,升官发财,上替父母祖宗争光,下为妻子儿女谋福,也不枉变个男子汉,在世上走一遭。(169)纪律(严惩败不相救)(166忍痛杀了金松龄)封建伦理教育、孔孟之道1、用共同的信仰凝聚人齐心相顾,不曾轻弃伴侣。有争愤于公庭,而言欢于私室;有交哄于平昔,而救助于疆场。虽平日积怨深仇,临阵仍彼此照顾;虽上午口角相伤,下午仍彼此救援。——曾国藩2、用合理的机制规范人统领统领统领分统分统分统分统分统分统营官营官营官营官营官营官哨长哨长哨长哨长哨长哨长3、用人格的魅力感化人首先,以“诚”待人,作为一名领导者,应该秉着这样的要求对待下属,让他们觉得这领导可靠,并不是浮滑之人。第二,“令人敬畏,全在自立自强”。领导的形象不是全靠个人打造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成大事者更该当效法天道,不借助外力,奋发自强。曾国藩曾经教导部下说“君子欲有所树立,必自不妄求人知始”,就是说没有真正的本事,却千方百计让别人以为自己有本事,只能反受其害,所以要做大事就要从自身出发,靠自己的本事打出天下,而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帮助和扶持上,虽然强调人多好办事,但关键之处还是在于自己,自己立得住别人自然而然来帮忙,如果自己不成器,就是想尽一切办法,也是无济于事的。作为领导者,自身品质除了以诚待人、自立自强以外,还要有追求“廉”。功利心不要太强。曾国藩,一生以“廉”自诫,以“涤身乃今汤潜庵也”,他对清代第一清官的汤斌十分崇拜。他不仅告诫自己以廉作则,也告诫友人及属下。“廉则己身与随从之人一尘不染,自无蒙蔽偏袒之虞”,这样才能做到公正无私,百姓信服。如果一个人廉洁,不贪污,那么手下之人就不敢中饱私囊受贿,那么人人公平,事情遵照既定规则办事,自然无人不服。曾国藩对于钱上也不是很在意的,个人私利不排斥,但是尽量限制,不让拓张,否则最后会毁掉大局,毁掉一个人的前途。但宣扬私利可弃但公利必争。关系到集体的利益,就应该去争取。曾国藩曾经说,很多人之所以失败,要么因为骄傲,要么因为贪婪。作为个领导,如果把名和利看得太重,必然不会发展到最高的层次。就好比,企业的领导人,如果太看重钱,内部会无形中也导致员工风气不正,尤其是开发产品与对广大消费者来说,因为太看重钱变得贪婪为了利益最大化,会做出有损消费者的权益的行为,“利”可求,但不可“过”,还是要有自己的原则,控制自己的私欲膨胀,“厚德载物”,厚德不是天生的更是自己不断要求自己,给予警戒。作为一个领导者,尤其是新时代的领导者,曾国藩中的“成大事者,必须勇于任事,挺身入局“精神”,还有也应该值得我们学习。4、要心胸开阔,维护团结如果统将之间有一分矛盾,营官、哨官之间就会有三分矛盾,而士卒之间就会有六七分矛盾。这样的团队,必然就要解体了。所以要想和衷共济,就应该先从统将有一副平和宽容的心开始。——曾国藩胡林翼胸懷錦繡·龍游蛇走三、曾国藩的建军思想曾国藩萌发自己建军的想法,是因绿营兵的腐败而起的。鉴于绿营兵虐民之“如蓖如洗”,内部之“胜不相让,败不相救”,等现象才下决心建一支“别树一帜”的军队。这支军队在建军思想有以下特点:1、以政治统帅军事、忠君卫道为建军宗旨。曾国藩建军思想的产生是有深刻社会原因的。“原因之一就是眼看大清的江山难保,他自己依附于大清所得的一切利益受到严重威胁。”而当时以满军为主的“官兵”节节败退,对战事无济于事。为了镇压太平军,维护晚晴统治,他在湖南湘乡办团练时就着手组建曾军,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扑灭太平军熊熊燃烧着的革命烈火。所以曾国藩的建军思想一开始就具有十分鲜明的政治目的,而他所谓的政治“具体来说就是为大清朝廷服务,维护朝廷的权威,保护朝廷的利益,处处为朝廷尽忠效力。”同时,他在建军中始终坚持着封建伦理纲常,尤以忠君卫道为首要,使湘军成为一个层次分明、纪律严明的整体,确保了当时湘军的战斗力。金石刻篆·朱泥記痕2、遴选将兵的独特要求。曾国藩在致彭洋中、曾毓芳的信中详细列出他选将的条件:“带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第五要有忠义血性。曾国藩在后来的奏折中也陈述了他选兵的基本原则:“就经历言,要求单纯,不沾标兵散勇之气;就低于言,要用深山穷谷之民;就性格言,要犷悍英鸷(zhi),而不是斯文而雅”。曾国藩这些要求的提出完全是针对当时绿营兵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这些苛刻的要求再加上平时的训练,保证了湘军当时超高的战斗力,同时也保证曾国藩一系列军事措施的持续实施。金石刻篆·朱泥記痕3、高额奖励与相对优厚的生活待遇。曾国藩虽然是打着义军的旗号,但他所率领的军队大多是临时拼凑的,开始可以说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是持续不断的利益把这支军队维持下去的。宽泛地说,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相对优厚的生活待遇,这一点在军队的起始阶段非常明显。士兵的正规收入就和绿营兵不相上下,再加上战争抢夺的,待遇可以说相当可观;其二就是高额奖励,包括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奖励,所谓的政治奖励主要是保举官阶。輕描淡寫·隨心從性曾国藩军事思想的影响曾国藩的军事思想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对后世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不能一概而论是好是坏。它的积极方面主要表现在:它把政治思想工作机制部分地引入了军队,把军民关系看做军队生存和活动的重要条件,这两点对无产阶级军队坚持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这两大路线政策有着重大的启迪作用;同时它所倡导的具体军事原则,对我们无产阶级军队“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战术原则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巩固后方以支援前方的原则,与红军初期先建根据地再采取军事攻击的策略也是不谋而合的。当然,整个思想是伴随着镇压太平军而兴起的,它是地方势力的治兵心得,也为后世留下了隐患:离开国家编制别树一帜,为日后军阀割据做了思想和组织准备;强捐强派,不停地剥削势力范围内的人民,为日后军阀割据就地筹饷开了极其恶劣的先例;律外施刑和滥杀无辜,是日后军阀草菅人命的罪恶渊源。清廷灭亡后,军阀割据的形成,其实就是清末湘军、淮军、左军等地方军鼎足形式的嬗(shàn)变。这种嬗变,曾国藩实难辞其咎。。18濃欲其活·淡欲其華总结毛泽东曾经说过:“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蒋介石也把《曾文公全集》视为至宝,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平生只服曾文正公。“独服”两位伟人的正是曾公的军事思想。曾公的军事思想并不像今天的军事思想那样井井有条,像一本教科书。它是在曾公整顿壮大湘军,以及在与太平军的征战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的。还是一个模糊的理论模式,并未形成现代模式的理论系统。但它的影响却无容置疑。结束语曾国藩并没有超群绝伦的才华。在当时的著名人物中,他可以说是最笨的一个。他的一生,也一直在逆境之中,然而他立德、立功、立言,达到了古人所说的三不朽的境界,他的成就震古烁今,没有一个人能跟他相比,这是什么原因呢?他一生得力的地方,在于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尽百千险阻而不屈服;他不求近效,铢(zhū)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如此而已!如此而已!——梁启超·
本文标题:曾国藩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23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