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XXXX第二章传统贸易理论(下)
第三章传统贸易理论--从绝对优势理论到H-O模型第四节机会成本递增下的比较优势理论第五节H-O理论第六节H-O理论的实证分析(列昂惕夫之谜)第四节机会成本递增下的比较优势理论一、机会成本递增与生产可能性曲线二、机会成本递增下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一、机会成本递增与生产可能性曲线1、机会成本递增含义2、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3、MC、P&PPF*2、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yxxyyx3、MC、P&PPFpQMCEpEQworldpyxk111yxyxK5.015.0ephom二、成本递增下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41Apyx0Eyx4Bp0'E1、封闭状况下的生产和消费2、生产与贸易的模式3、贸易利益2、生产和贸易模式41Apyx0Eyx4Bp0'E1WORLDP1WORLDP0A0B3、贸易利益yx0Eyx4Bp0'E41Ap1WORLDP1WORLDP0A0B第五节资源禀赋理论(H-O模型)一、相关概念二、H-O模型三、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四、H-O理论简评一、几个相关概念1、生产要素禀赋(factorendowment):生产要素在一个地区中的天然供给状况。2、要素丰裕度(factorabundance)不同国家或地区几种要素拥有总量的相对比例BATLTKTLTK)()(BAPLPKPLPK)()(不同国家或地区几种要素的相对价格比例3、要素密集度(factorintensity)生产某产品投入不同要素的相对密集程度(针对产品而言)YXLKLK)()(二、H-O模型(一)基本假设(二)贸易基础(三)生产与贸易模式(四)贸易利益(五)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一)基本假设1.2×2×2模型–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中国是劳动充裕的国家,美国是土地充裕的国家–两种产品:布匹和粮食–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土地(无论生产棉布还是生产粮食,都要使用劳动和土地,但使用的比例不同,且假定棉布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粮食为土地密集型产品)2.两国生产技术水平相同3.两国消费者偏好(与收入分配水平)相同4.固定的要素禀赋水平、资源处于充分就业状态5.要素在国内可自由流动,在两国间不可自由流动6.产品与要素市场都完全竞争7.规模报酬不变8.不考虑关税、运输成本等费用9.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二)贸易基础产品价格差异(相对、绝对)产品的比较成本不同国际贸易生产要素价格不同生产要素禀赋不同(国际贸易基础)(三)生产与贸易模式一国应该出口那些密集使用其本国充裕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其本国稀缺生产要素的产品。劳动丰裕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丰裕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四)贸易利益ChinaPF/PC=1.6703050FoodCloth6040U.S.XMPF/PC’=1cloth503004060FoodMXPF/PC=0.6PF/PC’=1PPF在纵轴上的截距(布)大于横轴上的截距(粮食),因为中国生产布的成本较低,意味着用同样的资源生产出来的布较多。EffectsofTrade1、价格对一国而言,贸易使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提高;进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2、生产更多的资源会被用于出口产品的生产3、消费与封闭经济状态相比,消费可能性增加了,但不一定两种产品的消费都增加;具体的消费量取决于相对价格变动的幅度和社会的消费偏好。(五)贸易对一国生产要素报酬的影响1、短期影响2、长期影响1、短期影响要素报酬:w=P×MPL,r=P×MPT短期:要素在国内部门间不能自由流动,MP不变,因此,工资w与地租r就取决于产品的价格P出口品价格,出口行业的所有要素报酬上升进口品价格,进口行业的所有要素报酬下降2、长期影响在长期内,生产要素可以在各行业之间流动。对中国而言,布的生产扩大,粮食的生产缩减。由于布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粮食是土地密集型产品,导致对劳动的需求增加,对土地的需求减少,使得劳动力的价格(w)上升而土地的价格(r)下降。对美国而言,情形正好相反——劳动力的价格(w)下降而土地的价格(r)上升。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假设:与H-O模型假设相同定理:从没有贸易到自由贸易,毫无疑问会使在价格上升的行业(即出口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报酬提高,而在价格下跌行业(即进口竞争行业)中密集使用的要素报酬降低。三、贸易对国际间生产要素报酬的影响--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关于贸易结果的理论)根据H-O的假设前提,自由贸易不仅会使产品价格均等,而且会使得同质生产要素的价格均等,以致两国所有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土地都能获得同样的地租。贸易前:wchinawus,rchinarus贸易使:wchinawus,rchinarus在足够的长期:wchina=wus,rchina=rus对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评价要素价格均衡化定理从逻辑上是无可置疑的。但在现实中,一方面国际贸易使一些后进国家(如中国和亚洲四小龙)的某些行业与DC的工资差距逐渐缩小;另一方面,在某些领域和国家,这种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这是因为,国际贸易还存在壁垒;生产要素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生产技术也在不断进步(DC工人的工资提高更多来自于技术进步)。因此,尽管国际贸易日益自由,但DC和LDC的工资差距仍然很大。从局部和静态的角度,要素均等化定理仍有重要意义。四、H-O理论简评进步性:(1)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解释了为什么存在比较优势(2)将个量分析扩大为总量分析局限性:(1)假定各国所有生产要素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固定不变,且充分利用,不能在国际间自由流动(2)假定各国生产技术固定不变,同种产品生产技术相同,消费者偏好固定(3)假定国内生产要素能在不同部门自由流动,整体经济以自由竞争为特征(4)假定政府在国际贸易中不起作用,从而国际市场价格由供求力量决定第六节H-O模型的实证研究——列昂剔夫之谜20世纪40年代,美国是世界上资本拥有最多的国家,按照H-O模型可以确定其贸易模式。但是列昂惕夫根据美国1947年的统计数据发现了令人费解的现象--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列昂惕夫其人一、验证结果——theleontiefparadox1947美国每百万元进出口商品需要的资本和劳动出口商品与进口竞争商品与进口竞争/出口资本(美元)25507803091339劳动(人/年)182170资本/劳动14010181801.3MMLKXXLKXXLKMMLK二、列昂剔夫之谜解释劳动力非同质论要素密集度逆转需求偏好说贸易壁垒说自然资源说人力资本说1、劳动力非同质论H-O假设:劳动力为同质生产要素列昂惕夫认为美国有比较高的劳动效率,其原因是美国有比较好的企业家能力、企业组织、工作环境、因此在相同的资本劳动比率的条件下,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是外国劳动生产率的三倍。如果将美国的劳动供给乘以三再与国家可利用的资本相比,美国实际上是一个劳动资源丰富的国家。但这种解释是不能接受的:A、美国经济学家克雷宁计算出美国劳动生产率实际上是其欧洲分公司的1.2-1.25倍,没有列昂惕夫所说的那么高。B、既然美国劳动生产率高,则其资本生产率也应做同样的处理,这样处理后对美国的要素丰裕度没有影响因此,列氏自己后来也收回了这样的解释。2、要素密集度逆转假设:各国生产同一种商品时使用相同的技术.(也就是说同一种商品有相同的要素密集度)而事实上,由于各国要素禀赋和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这种假设不很现实。如玩具在中国是劳动密集型的,而在美国就是资本密集型的。因此,由于要素密集度的逆转,可能出现美国出口的商品在别国是资本密集的,但在美国是劳动密集的;同时进口的商品在外国是劳动密集的而在美国却是资本密集的。3、需求偏好说假设:各国消费者偏好相同China:偏好于大米消费(劳动密集型)laborabundantUS:偏好于自行车消费(资本密集型)capitalabundant4、贸易壁垒说假设:不存在贸易壁垒(notradebarriers)。但实际上,贸易壁垒多多少少是存在的。最常用的手段是关税。关税会使市场发生扭曲,从而使国际贸易格局偏离要素禀赋理论。在1954年的研究中,美国经济学家克拉维斯发现,在美国大多重点保护的工业是劳动密集型工业,从而使得美国进口品中劳动密集度下降,促使了“列昂惕夫之谜”的产生。鲍德温的研究也表明,列昂惕夫是根据1947年的美国的进口结构作为计算中对美国进口替代行业的选择依据。如果排除关税的阻碍,则进口产品中资本/劳动比率将比实际进口所计算的低5%。5、自然资源说假设:只考虑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而在列昂惕夫的计算中有很多产品是属于“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比如木材和矿产品。美国经济学家鲍德温(R.E.Baldwin)在1971年计算了1962年的数据,排除自然资源的计算结果:XXMMLKLK出口商品与进口竞争商品与进口竞争/出口资本(美元)25507803091339劳动(人/年)182170资本/劳动14010181801.3资本/劳动(不含自然资源)0.881947美国每百万元进出口商品需要的资本和劳动XXMnMLKLkK6、人力资本说美国最丰富的资源不是资本,而是熟练农民和科技专业劳动者。他们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劳动力,而是人力资本(HumanCapital)。从这一角度看,美国大量出口的正是农产品和“技能劳动密集型产品”(当时被归为简单劳动密集型产品)人力资本(humancaptial):所有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教育投资、工作培训、保健费用等开支物质资本(physicalcaptial)XXMMLKLKXhXMMLKKLK部分国家贸易品中熟练与非熟练劳动的比重出口进口熟练劳动非熟练劳动熟练劳动非熟练劳动美国54.645.442.657.4瑞典544647.952.6德国52.247.844.855.2意大利41.158.952.347.7印度27.972.153.346.7Summary列昂惕夫之谜的提出开创了用统计数据实证国际贸易理论的先河。列昂惕夫之谜源于H-O理论过于严格的假设前提脱离了现实经济世界。尤其在二战之后,国际经济格局与古典模型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呼唤现代贸易理论的诞生。从对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可以看出,影响国际贸易格局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本文标题:XXXX第二章传统贸易理论(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43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