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析北美自由贸易区与世界主要经济区域的经贸关系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析北美自由贸易区与世界主要经济区域的经贸关系姓名:于文静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国际贸易指导教师:邹根宝20040509析北美自由贸易区与世界主要经济区域的经贸关系作者:于文静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李贞经济全球化与墨西哥的经济发展对策2004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种重要趋势.尤其自80年代以来,在科技革命推动下,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各国在经济上突破国界限制,发展跨国生产,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进入90年代,由于国际政治的历史性变革,经济全球化呈现出加速发展之势,成为当前任何国家都不能忽视的强劲的时代潮流.不管愿不愿意,几乎所有国家都被卷入到这股潮流之中,封闭疆界和闭关自守已不再可能.全球化现象正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稳定、政府间的关系,以及包括拉美和加勒比在内的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出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全球化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里,如何对待全球化、如何才能积极有效地投入到全球化浪潮中去,成为每个发展中国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该文的结构总体上分为五章,第一章概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主要特征,以及墨西哥在全球化中的处境.第二章至第四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分别详细地论证了墨西哥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之时所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及其它们对该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具体地说,第二章主要涉及墨西哥改变经济发展战略、实施改革开放、从封闭式经济走向开放型经济的过程以及这一变化对墨西哥的重大意义;第三章主要围绕着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区域一体化为台阶更好地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而展开;第四章主要讲述墨西哥借助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客户工业,通过客户工业吸引了大量外国资金以及先进技术,从而逐步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从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获益.第五章是黑西哥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成功经验以及不足和教训.2.期刊论文卢国正轴心与线条--墨西哥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成效与思考-国际贸易2002,(12)20世纪90年代起,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成为国际经贸关系中热门话题.墨西哥的表现最积极、最主动、最突出,已成为迄今世界上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最多的国家之一.墨西哥是拉美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经过几十年的进口替代模式发展后,墨西哥在80年代初期陷入几乎不能自拔的债务危机.这场危机时间持续近10年,不仅使其本国经济濒于崩溃,而且也殃及几乎整个拉美地区.在这种背景下,墨西哥开始进行经济体制转型,即从内向型经济转为外向型经济.1986年,墨西哥果断地申请加入曾被其长期坚决抵制过的富人俱乐部--关贸总协定,承诺开放国内市场、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1992年底,又大胆地同北方的魔鬼邻居美国签署协定,加入世界上最大的北美自由贸易区;1993年加入APEC,次年又加入OECD;2000年7月1日,墨西哥欧盟自由贸易协定生效,这是大西洋两岸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3.学位论文齐艳秋美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可行性研究2002该文通过对北美自由贸易区,拉美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以及美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的系统回顾,运用区域一体化的经济理论,分别从贸易,投资和货币一体化三个方面对美洲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可行性进行了全面分析.最后,针对已有的美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构想,对美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进行了预测.4.学位论文牛兰区域贸易协定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2007近年来区域贸易协定(RTAs)的数目急剧增加。现在,几乎所有的WTO成员都参加了一个以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议,近一半的全球贸易发生在那些具有某种形式的互惠性区域贸易协定的国家之间。研究者们发现某些重要的区域贸易组织产生了较大的贸易转移或贸易创造效应,区域贸易协定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较少有单独针对RTAs对农产品贸易影响的研究,所以作者进行了这一工作。论文首先介绍了世界农产品贸易格局及近年来的变化,发现某些区域的农产品贸易区域内贸易份额增加。而后本文运用成熟的引力计量模型研究了区域贸易协定对世界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我们研究的时间区间内(1992年到2004年)欧盟EC、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已经存在贸易板块,它们对区域内外的农产品贸易有较大的影响:控制引力模型其他变量后,协定成员之间的农产品贸易不同程度的高于与非成员的贸易;这三个区域贸易协定的影响系数变化平稳,没有明显的区域化加强或减弱的趋势;而近年来东盟ASEAN的影响逐渐显著,表明了其可能的区域化加强的趋势;我们考察的另外几个区域贸易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安第斯共同体ANDEAN、拉美一体化联盟LAIA、澳新自由贸易区ANZCERTA和欧洲自由贸易区EFTA没有表现山显著的影响;除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东盟ASEAN外,这些RTAs的效应都比90年代初有所下降,但是原因需要进一步的研究。5.期刊论文周瑾从NAFTA内美墨之间的不平衡看美洲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1,(1)一般认为,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美、墨两国经济都将带来巨大利益.但是,对于两国而言,由于在贸易效应、竞争优势和权力分配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且这种不平衡有加剧的趋势,导致了它们加入NAFTA之后的收益也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决定了美国和拉美国家对未来的美洲自由贸易区所持的态度,因而也就必将影响美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使得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困难重重.6.期刊论文付登彦从美国农业补贴看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阻碍-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0,29(5)文章通过介绍美国同阿根廷、巴西等国在农产品补贴、农产品市场准入等问题上存在的分歧.深入地分析了美国坚持农业补贴政策的原因.并对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农业进出口的变化进行了分析,阐释了美国农业补贴对拉美国家贸易的经济效应.最后以对美洲自由贸易区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适当的预测.7.学位论文林建加速中国和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对策研究2006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己使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而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区域经济合作空前发展。亚太地区在区域经济合作上明显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区,这与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区域经济合作的机会。2003年10月,中澳两国签订了《贸易经济框架协议》,正式启动建立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中国一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的提出及其建设必将对中国和澳大利亚的经贸关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自由贸易区只有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区内贸易基础上才会充分发挥其贸易创造、市场扩大和竞争促进等经济功效。因此,现在和今后较长时间内加强对中国与澳大利亚双边经贸的研究极具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双边经贸现状及其竞争与互补研究,提出相应的战略与策略,以促进双边经贸的大发展,充分发挥自由贸易区对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实现双方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初衷。研究中国与澳大利亚的经贸关系,必须解决以下问题: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关系现状如何?中国与澳大利亚贸易结构如何?中国与澳大利亚的经贸竞争与互补何在?发展中澳自由贸易区会产生何种经济效应?发展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关系有哪些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如何进一步推进走向21世纪的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合作?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对双边经贸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战略和对策。本文主要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运用大量的经贸历史数据,对中国和澳大利亚出口贸易情况进行介绍和分析。在介绍中国与澳大利亚出口贸易概况时,论文从两国主要产品出口概况介绍到两国出口产品显形比较优势比较分析,使我们基本判断出中澳两国的产品出口是一种互补关系。在分析中国与澳大利亚贸易结构时,借用贸易竞争力指数TC、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等统计指标,通过对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历史数据的计算和比较,来说明双方的互补。同时,本文十分注重数据的新颖性,对于可能收集到的最新数据,力求及时纳入文中,以展示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发展的最新状况。本文在写作中采取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的逻辑思路,从经贸概况的介绍到经贸互补的分析,从中澳两国整体贸易情况介绍到两国产业分析,从问题的分析到对策的提出,从整体战略到具体措施,体现了全文结构的逻辑性。全文大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全文分析的基础,主要是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理论的综述,以及对中国和澳大利亚经贸关系概况进行介绍,具体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二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在第一部分概况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中国和澳大利亚的经贸互补关系,以及发展双方经贸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以及中澳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并提出了在FTA框架下拓展中澳经贸合作的几点建议,这一部分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各章具体内容如下:前言:本部分简要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引出本文写作的意义与目的,交待了全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第一章建立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的社会经济背景本章主要评述了何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世界各区域集团的发展现状,包括发展中国家区域集团如非洲发展共同体、拉美经济合作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南亚区域合作协会,还有欧盟一体化,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机构和组织的详细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缘由,发展近况。评述以上这些区域集团的目的在于绐将要分析的中澳自由贸易区做一个理论的铺垫。本章还阐述了作为自由贸易理论基石的比较优势理论。论文系统整理了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及新贸易理论中关于产业竞争的思想,这是第二章分析显形比较优势的理论基础。第二章中澳出口商品结构总体比较在本章中,论文重点阐述了中国与澳大利亚的贸易关系。论文从两国2004年出口数额及其当年在全球出口总额中所占的市场份额和排名情况进行比较入手,从出口商品的比较、显形优势比较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与澳大利亚的贸易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双方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最后本文还对2000年至2003年中国和澳大利亚出口主要产品分别绘制RCA指数随时间变化趋势图来分析两国出口产品比较优势变化情况。第三章中澳双边贸易结构分析本章对中国一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双边贸易结构进行了比较。作为本文的研究重点,在对前一部分经贸概况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以说明中国与澳大利亚双方的经贸互补与优势,同时为第四章应对战略和具体措施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本章首先分析了中澳双边贸易的整体结构,然后分别从双方的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这三个方面来比较分析。分析的方法主要采用两种,一是贸易数据实证分析、即利用“TC”指数对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内按SITC分类的产业进行比较优势分析。其次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并得出结论:中澳双方由于出口产品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其产品基本不会造成相互竞争,因此双方的贸易结构实际上是一种互补的关系。第四章加速中澳FTA建设进程的对策探讨本章首先分析了中国与澳大利亚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指出:建立自由贸易区不仅对两国的生产产生重要影响,使两国产业部门朝着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方向调整,还会对两国的生产要素和国民收入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建立中澳自由贸易区后世界福利也由此得到改善。其次,论文比较全面地分析了中国与澳大利亚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从总体来看,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发展经贸的有利条件远远多于限制因素,中国与澳大利亚发展经贸关系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最后,论文针对第二节的限制因素,在第二节的整体战略框架下提出一系列促进中国与澳大利亚发展经贸关系的对策,以促进21世纪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关系的大发展。这些措施包括:积极主动调整对外战略与经济发展;尽快取消贸易壁垒,为经济贸易一体化创造条件;展开深层次产业分工,提升合作水平;加强对彼此市场的了解,发现商机。8.期刊论文从东盟到亚盟:可能性及现实性-宿州学院学报2006,21(4)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就是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欧洲建成经济货币联盟,推进政治联盟建设等欧洲一体化的这些现实促发了世界其他地区的区域化浪潮
本文标题:析北美自由贸易区与世界主要经济区域的经贸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88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