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第六讲提问与倾听,记者的天职
第六讲大胆提问,用心倾听:记者的天职2008年5月6日一、为什么提问如此重要?二、好奇心推动提问三、一闭一合:提问的两种方式四、不同采访情景下的提问五、记者提问的通用技巧六、用心倾听,为提问“开路”七、避开采访提问的“雷区”课堂训练:1、奥运火炬手的“200米”切身感受;2、一位演讲家的故事3、如何采访因甩毛巾被罚出赛场的姚明案例分析:1、香港有线电视记者“问怒”江泽民2、吴晓莉巧计发问曾荫权“蠢问题只有一个,就是你没问的那个。”——时代公司总编诺曼·珀而斯廷一、为什么提问如此重要?1.提问是信息收集的主要渠道(发问、观察、倾听);2.提问是新闻写作的“入口”3.提问反映出记者对事件及社会现象的思考深度案例:大学城释疑系列报道要带着“问题单”进行采访二、好奇心推动提问提问仅仅是“导火线”,好奇心是“燃料库”课堂训练对话共和国四大演讲家之一的彭清一。你要怎样提问?请列出你的问题单子。为什么他的课讲得如此自如、诙谐有趣?他在日常生活中又是什么样子的?他有过“晕堂”的经历吗?小时候他是不是很内向?他也有演讲失败的经历吗?提问——一把神奇的钥匙!记者——幸福的提问者。□记者的好奇心就是读者的好奇心三、一闭一合:提问的两种方式你能不能说说自己的情况?您在经历了七次失败的婚姻之后,对婚姻制度有什么看法?林爱君教授,你对5月1日起实施的《信息公开法》怎么看?1.开放式问题:为了引出引语、详细阐述或者更长的答复的问题,较为宽泛、留有足够余地给对方发挥。2.闭合式问题则是为了引出简短、具体的、事实性的回答,适用于获取基础性的信息。这起交通事故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三亚奥运圣火传递的第一棒火炬手是谁?易建联你好,200米的圣火传递距离是否过得太快了?今天地铁二号线为什么会停运1小时?■通常两种提问方式交叉使用案例:央视记者神六返回后现场提问四、不同采访情景下的提问采访情景技巧要领现场采访:直击核心,适当延伸;启端“开放”,“闭合”深入集体采访:“共享”聆听,独立提问追踪采访:抛“关键”,巧“刺激”电话采访:“软性问题“为主,隐蔽式提问,聊天效果电子邮件采访:问题集中,不多于3个,简约表达课堂训练1、提问三亚奥运火炬手的“200米”切身感受。(第一棒杨扬或者第三棒的易建联。)课堂训练2、姚明甩毛巾被罚出赛场后,怎样进行发问并报道?第六讲大胆提问,用心倾听:记者的天职(下)五、记者提问的通用技巧六、用心倾听,为提问“开路”七、避开采访提问的“雷区”案例:1、央视记者冬日娜“傻问题”症结何在?探讨与分析:1、香港有线电视记者“问怒”江泽民2、吴晓莉巧计发问曾荫权五、记者提问的通用技巧1.简短发问,直接明了。避免拖沓、辞不达意。思考:以下提问的病根在哪里?问:明天会下雨吗?答:不会。问:那么天气会不错吧?答:这要看你所说的“不错”是什么意思。问:是晴天吗?答:不是。问:那是什么?答:下雪。问:你为什么不直接说下雪呢?答:你根本就没问。教训:提出的问题要传达你的真实想法,避免词不达意情况发生。(微笑、点头、目光交流、做笔记、重复对方的某些词句……)2.用言语姿势积极反馈,提问即是交流。记住:不要让采访对象看到你的问题清单3.安排好提问的顺序。4.提问、倾听与观察有效结合。5.在提问中探究,深挖多层信息。记者提问通用技巧一览表1.简短发问,直接明了。避免拖沓、辞不达意。2.用言语姿势积极反馈,提问即是交流。3.合理安排提问的顺序。4.提问、倾听与观察有效结合。5.在提问中探究,深挖多层信息。六、用心倾听,为提问“开路”有研究表明:人们在交流时,倾听的时间占42%。(说的时间占32%,阅读占15%,写作占11%)采访者≠速记员“采访倾听”——是新闻采访过程中的一种主体行为,与提问一起,共同营造有利于采访深入交流的气氛。倾听是采访中收集信息、重复问题、继续追问的基础。“采访倾听”要关注三个层面:a.事实(细节)和变化;b.可以用作引文的话;c.内容是否详尽、论据是否充分七、怎样避开采访提问的“雷区”?雷区1.诱导性问题:主观预设,投下圈套技巧:客观旁述,巧妙提示,去掉问题中含有的“答案”。雷区2.虚问题:过于空泛,言词模糊,不痛不痒技巧:小角度提问,直指细节雷区3.内容过剩问题:言词过长,冗余信息过多;大问题隐含多个小问题技巧:提供有效信息,集中提问,适度聚焦雷区4.垃圾问题::攻击性问题;违背常识的问题;无关问题技巧:创造性提问,尊重对方,呈现专业水准案例:解剖央视记者冬日娜的“傻问题”弊病及技巧:冬日娜提问分析1、“冷”、“愣”兼备式提问,导致采访对象无心恋“采”。2、准备不足,对现场人物的心态把握不足,记者“抖机灵”后果适得其反。3、提问缺乏创造性,多是不痛不痒的普适性问题,影响了现场采访的整体效果。指出记者采访提问的弊病及技巧所在分析与讨论案例1:香港有線電視台記者“问怒”江澤民2:吴晓莉巧计发问曾荫权
本文标题:第六讲提问与倾听,记者的天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356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