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复习整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大纲1.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一)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研究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条件,并根据这种物质生活条件说明政治、法律、美学、哲学、宗教等观点,即用社会存在去解释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二)马克思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深刻批判了唯心主义对于社会历史的主观臆断。社会认识的出发点应当是现实的、有生命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三)马克思深刻分析了旧唯物主义者为什么在对自然的认识中尚能坚持唯物主义,而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了唯心主义。全部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解为革命的实践。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和功能定位(一)基本内容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等,构成了一个科学的和开放的方法论体系。(二)功能定位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可以为各门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基本原则和合理途径,促进科学的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构建,从而有利于人们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下从事社会历史问题研究。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利益标准,反对任何形式的主观主义。(二)主体性原则从人自身的求真、求善、求美等内在要求出发,全面认识和评价社会历史客体,特别要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地伟大作用,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地根本原则。(三)整体性原则正确认识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整体的把握社会的总体运动和结构。特别要着力揭示生产方式在社会系统演变中的决定作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四)具体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坚持具体的看问题,反对抽象地看问题。分析任何社会问题,都要放在一定的历史范畴之内,从其内在性质、空间范围、时间特性等方面具体的考察研究,从与其他事物的各种联系中获得对于社会事件的了解和掌握。(五)发展性原则坚持发展地看问题,反对静止地看问题。以对现实的把握为基点,去回溯社会发展的历史、展望社会发展的未来。4.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一)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研究,归根结底是对问题的研究。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二)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形成科学理论。我党90多年的奋斗史,就是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历史使命,不断前进的历史。5.“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强烈的问题意识,首先表现在善于提出问题。如果问题本身没有意义,甚至是一个伪命题,那么,之后的研究都会变得没有什么价值。(二)社会问题错综复杂,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社会科学工作者,要重视研究事关国家、民族命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问题,这对于有效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6.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一)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他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它们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二)研究问题不能从概念、定义或者想象出发,而应当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来成分。(三)教条主义满足于书本,从本本出发,把书本上的个别论断绝对化,当作公式,到处去套,不去研究客观事物本身。必须要防止和克服教条主义。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7.研究社会系统的重要原则(一)整体性原则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系统的整体性能是由社会系统各个部分相作用而在整体上涌现的,为个别组成部分或它们的总和所不具备。因此,社会科学研究必须重视对社会的整体研究,阐明各种社会要素之间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做到统筹兼顾,总揽全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二)结构性原则结构是系统中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社会系统的性质和功能不但取决于要素的性质和功能,而且取决于要素之间的结构。社会科学研究必须重视对社会结构的研究,通过优化结构的设计促进社会整体的发展。(三)层次性原则层次是指在系统中不同的组成部分依次隶属的等级关系。系统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系统与子系统的划分具有相对性,子系统也可以看作是由更低层次上若干较小的子系统所组成的系统。社会科学研究既要重视研究社会系统各个层次的共同规律,又要重视它们的特殊规律,在共同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中研究系统。(四)开放性原则系统具有开放性,即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通过这种交换,使系统维持和更新自身的结构,从而实现无序到有序演化,开放导致有序,封闭导致无序。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把每一个系统同他的环境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使自己有开阔的研究视野。8.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一)经济社会形态经济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对社会形态作出的划分。在社会形态中处于特殊的重要地位,一方面,生产关系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又对社会上层建筑具有决定作用。马克思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种依次演进的经济社会形态。经济社会形态的划分,为研究社会形态的类型和发展规律,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据和线索。(二)技术社会形态技术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对社会形态的划分。人类社会依次经历了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电子时代等技术社会形态。各个历史阶段依次递进,每一阶段都是不可逾越的。(三)两种社会形态的划分相辅相成,全面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性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共产党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都是以两种社会形态理论为基础所作出的科学结论。9.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唯物主义历史观从社会生产实践出发,把人类社会理解为复杂的大系统。(一)生产力系统生产力系统是在生产实践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社会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包括实体性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渗透性要素(科学技术)、运筹性要素(劳动的分工、协作、管理)。在生产实践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二)生产关系系统生产实践是一种社会性活动。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民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关系。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基础,决定人民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关系。(三)上层建筑系统建筑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构成社会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系统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个部分。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政治上层建筑以思想上层建筑为指导,思想上层建筑受到政治上层建筑的影响和制约。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政权是核心力量。(四)人口系统人口系统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包括:人口数量、质量、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区域分布等因素。人口因素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没有人口的生产,就没有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五)自然环境系统是指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各种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如:大气、水、日光等。主要由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两大类要素构成。10.利益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主要的方法论之一利益分析方法要求人们科学分析各个社会主体思想行为背后的利益动因,分析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利益关联,分析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倾向、利益关切和利益诉求,分析不同社会利益集团(群体)的形成过程、力量对比、变化趋势;科学研究建立和完善利益问题解决机制,有效解决各种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11.阶级分析法与阶层分析法的异同(一)同1、都是研究社会矛盾的重要方法。2、都是利益分析方法在阶级分析以及阶层分析中的具体运用。(二)异1、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基本方法,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通过分析各阶级的经济、社会地位以及变动趋势,分析各阶级由其阶级利益决定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思想倾向,以及力量变化的趋势。目的是为了揭示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2、阶层是指同一阶级内部按照不同的经济地位和相关标准化分成的社会群体。同一社会阶层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利益驱动。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由于利益诉求、利益驱动的不同,因而会产生阶级之间的矛盾。阶层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各阶层的利益矛盾、经济地位、思想状况、政治主张以及力量变化趋势,目的是为了寻求有效化解各阶层之间利益矛盾与利益冲突的途径和方法。12.利益分析方法的哲学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覆盖社会各个领域的矛盾,在社会生活中无不表现为具体的利益矛盾。分析研究各种利益矛盾,探求解决各种利益矛盾的途径,成为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13.社会历史过程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一)主题选择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就是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二)人们只有把握客观规律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当人们没有认识必然性的时候,必然性是盲目的、外在于人的;当人们认识并把握了必然性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必然性来为自己的目的服务。(三)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统一性,主题选择性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和多样性。社会历史过程作为客观规律性与主题选择性的统一,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14.研究社会历史过程必须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一)历史是人类社会自身的客观进程,逻辑则是对这一进程和历史顺序的认识和把握。社会历史过程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社会历史进程在人类思维中的再现。因此,二者具有统一性。(二)由于历史常常是跳跃式地和曲折地前进的,因而,逻辑对于历史的反映不是机械的反映,而是在科学抽象基础上对历史进程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逻辑反映历史又高于历史,只有上升到逻辑的高度才能真正把握历史的本质和规律。(三)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观点,既要反对把历史碎片化、否认历史发展规律的错误倾向,又要反对从逻辑出发剪裁历史,用逻辑统一历史、说明历史的错误倾向。15.何谓历史主义的方法(一)认识社会历史,离不开现代人的眼光。但是,在认识既往的社会历史时,必须从特定的历史时代、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出发,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过程中加以认识。(二)历史的真实包含两方面:一是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的真实,二是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的真实。不能将二者对立,要通过历史事件和细节把握历史本质和规律。(三)历史主义原则,既要反对一切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肯定一切的历史复古主义。对于历史遗产要采取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16.理解“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一)社会是由“现实的人”构成的,社会发展过程是“现实的人”的活动过程,研究社会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现实的人”就是处于一定的现实社会关系之中,从事社会活动的人。“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构成了全部感性世界的基础。(二)“现实的人”是处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人。(三)“现实的人”的活动构成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内容。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内容由“现实的人”的能动的历史活动构成。离开“现实的人”这个出发点,用神、绝对观念、抽象的人性等去解释历史,都不可能正确地说明历史。17.人的生存状态是衡量社会发展状况的尺度(一)人地发展是社会发展地根本目的和根本内容。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的发展实质是人的发展,人发展到什么程度,社会就发展到什么程度。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人的生存状态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中心环节和最高目标。(二)人的生存状态是衡量社会发展状况的尺度。马克思按照人的生存状态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人的依赖关系”阶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复习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473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