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再别康桥》教学反思
再别康桥教学反思(一)本节课最大的优点我想应该主要是通过多媒体辅助手段,提供大量与《再别康桥》有关的信息。很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表现如下:1、创设情景,诱导思维,激发兴趣。我在导入课文和介绍徐志摩时,通过附上剑桥的风景图片和两张张徐志摩的照片,拉近了学生与语文的距离,逐层推进,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激发学习《再别康桥》的兴趣。2、巧妙设计有梯度的问题,体现分层教学。本课的提问设计层层递进,逐级攀登,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在讲述意象和意境时,设置的问题是有浅入深,为的是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3、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结合。自主学习是课堂上比较常用的方法,而且是学生学习很有效的方法,但现在社会更强调团队合作,所以我设计学生协作讨论这个环节,希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期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4、注重诵读的学习方法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代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要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学”,“制衡”及评价的方法。在这节课中,我很强调学生的诵读的学习方法的学习,效果还不错。(二)教学《再别康桥》,虽然经过反复备课,似已胸有成竹,可是面对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班级,还是不能灵活地驾驭课堂,有些环节处理上略显急促,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完全体现,留下了不少遗憾。一、过于注重课堂的完整性,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引导《再别康桥》是首优美的现代抒情诗,抒发了诗人徐志摩在离别母校时对康桥无比眷恋、喜爱之情。我得导入时古人云:黯然伤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的不舍,又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还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那么现代人又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就直接进入下一环节,看似简单直接,但没有抓住“再别”这文眼由学生回忆学过的离别诗。我想学生会说出很多离别诗来。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要有多种的情境预设,再结合学生实际,灵活创设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背诗歌,可以达到复习旧知识的目的。二、侧重教师主导发挥,忽略学生主体调动课后让自己耿耿于怀的就是诗歌赏析部分,原本的设计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来发挥。可是课堂教学的结果却变成了问答式,而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却成了主体,学生只成了回答者和倾听者。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遏制是新课改课堂中一大败笔。其实,即使在学生的理解感悟有障碍时,教师也应多设台阶让学生逐步完成理解和感悟,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又不失课堂结构的完美。三、侧重教师个人意识,忽略了课堂细节这堂课里,我太过于重视课堂设计的完整性,教学环节的完成不自觉的在个人意识的主宰下实现,因此也忽视了课堂上出现的细节。例如:教师让学生口头描述头脑中所看到的画面时,很多学生懒得动脑,而我也只倾听几个学生的回答就草草了事,而没有让学生以随笔的方式写出来,或许效果会更好。细微之处见真功,教学过程中的细节不容忽视,细节的处理得当与否,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本文标题:《再别康桥》教学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595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