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设定授课时数为1课时。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1、疏通文意,翻译并理解课文内容。2、分析“客人”和“元方”这两个人物形象,理解并思考“信”与“礼”。3、讨论“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同学经过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本功,且思考能力较小学有了进步,可以接受由讨论来探讨课文内容和情感的教学方式,也需要通过亲身参与讨论来强化思维。但由于其能力还有待提高,思维方式也不太成熟,所以需要老师对其讨论加以引导。三、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掌握字音(如:舍、不)、字义(如:期、至、去、乃、委、引),能正确理解文意。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学生能通过讨论分析出“客人”和“元方”的人物形象。3、能把握文章情感,发散思维,提出自己见解。4、学习古人的智慧,传承守信遵礼的美德。四、教学重点1、正确翻译、理解课文。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信”与“礼”的重要性。五、教学难点1、对“信”与“礼”二者的把握。2、激发学生思维,探讨“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开放性讨论,不求意见统一)六、授课类型:新授课七、教学方法以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为主,以讲授法和谈话法为辅,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讨、思考、解决问题,而非教师单纯讲解传授。八、教材教具准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本、黑板、粉笔九、板书设计陈太丘与友期客人:不守信用、失礼于人、知错能改“信”与“礼”元方是否失礼?元方:聪慧机敏、以礼待人十、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由“孔融让梨”的故事导入,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结识一个像孔融一样知礼、懂礼的聪慧的孩童,由此引入课文的学习。2、齐读课文。本次朗读不作感情要求,着重解决字音问题。如有字音问题,纠正字音,如:行(xíng)舍(shě)不(fǒu)3、疏通文意。(1)将学生分成小组(4-6人为一组),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讨论、翻译课文。(2)讨论完毕后,与学生一起解决重点字词。期:约定日中:正午时分至:到去:离开(古今异义)乃:才委:丢下、舍弃引:拉顾:回头看(3)由于文言文表达力求简洁,所以文中很多地方省略了成分,例如主语。跟学生一起补全省略的词语,便于翻译和正确理解文意: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太丘)非人哉!(太丘)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4)抽学生起来翻译课文,如有不当,老师再做完善。4、再次齐读。在理解了文意之后,再次齐读课文,注意观察学生对人物语气、情感的把握。5、分析客人和元方的人物形象。将问题抛给学生,按刚才的分组进行讨论,最后再由学生发言(讲明结论得出的依据),老师总结:客人:不守信用、失礼于人、知错能改元方:聪慧机敏、以礼待人6、角色朗读。在对人物形象有把握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读客人所说的话,女生读元方所说的话,旁白齐读。然后角色交换再读一次。这两次朗读要求注意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情感。7、问题探究。提出问题: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答案不求统一,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思维,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1)失礼:客人虽失礼在前,但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且表现出了愿意改正的意愿,元方应当给客人一个机会;客人是长辈,作为晚辈的元方不应这样做……(2)不失礼:客人失礼在前,对子骂父,作为儿子这样做是可以理解的;对待失信失礼的人,只有七岁的元方对他露出不加掩饰的鄙责是无可厚非的,也表现了元方的刚直……(3)教师归纳总结,并由此启迪学生。8、有感情的朗读课文。9、布置作业:(1)背诵这篇课文。(2)收集五则与“信”“礼”有关的名言警句。
本文标题: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633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