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李景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一章当代世界政治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战后政治格局的形成1、雅尔塔体制:反法西斯联盟的主要国家美国、苏联和英国为了处理战败国问题,重新安排战后世界政治秩序,先后召开了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为战后世界秩序勾画出一幅蓝图。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形成了关于战后世界政治秩序的基本方案,故称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是大国实力政策和强权政治的产物。2、两大阵营对峙的世界政治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传统的欧洲强国退居二线;霸权地位和政治中心转移到了新崛起的强国手中,并逐步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1)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①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扩张,1947年3月,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的联席会议上发表咨文,公开宣称苏联是“极权国家”,是美国的敌人;世界已经划分为“自由制度”和“极权政体”两个阵营;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和援助自由世界国家“复兴”的使命;美国要向希腊、土耳其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后来人们把杜鲁门的这一思想和政策主张称作杜鲁门主义,并把它作为美国正式开始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遏制战略和冷战政策的主要标志。②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复兴欧洲经济的计划(亦称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帮助西欧各国恢复和发展了经济,稳定了政局,推动了西欧各国的联合,同时也加强了美国对西欧各国的控制,为西方内部建立稳固的政治军事同盟奠定了经济基础。③继马歇尔计划之后,1949年3月,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葡萄牙、意大利和冰岛12个国家在华盛顿正式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北约的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军事战略同盟的形成,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正式形成。(2)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从1947年夏天开始,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与美国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并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阵营。1955年5月14日,苏联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和民主德国在华沙举行会议,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与北约相对抗,从而使社会主义阵营得以全面建成。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标志着战后两极政治格局的确立。它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展开全球争夺划分了势力范围,确定了实力基础,并拉开了冷战的序幕。(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政治格局逐渐向多极化方向发展1、对抗中出现一定缓和,局部的危机、热战与和平解决争端相互交错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1961年柏林墙的修筑,1962古巴导弹危机,1965年美国出兵越南,局部战争开始。2、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具体的事件有:苏南矛盾、波匈事件、布拉格之春以及中苏分歧与中苏关系的恶化。3、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具体表现为:美国霸权地位衰落、西欧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日美之间矛盾突出。4、第三世界的崛起。具体的事件有:万隆会议的召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三)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两极格局的松动和瓦解1、美苏争夺世界霸权从701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攻守态势互有转换。2、多种力量快速发展西欧进一步走向联合,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独特的、越来越大的作用,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3、两极格局瓦解苏联解体不仅结束了列宁缔造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而且标志着存在40多年的两极政治格局的彻底结束,世界进入重新确立政治新格局的过渡。2、冷战后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为什么突出表现在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答:冷战结束以来的国际形势表明,世界政治格局转换的过渡期并没有结束,世界政治多极化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其基本依据是:第一,科技和经济因素是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在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国际力量对比此消彼长,综合国力竞争激烈,世界上很难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全方位占据绝对优势,随心所欲地控制世界。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必然决定世界政治向多极化发展。世界经济是世界政治的基础。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表明,世界经济的发展决定世界政治力量结构的变化。第二,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单极世界构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由此带来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结果,已经对超级大国以实力和强权推进单极进程直到了一定的牵制作用。同时,全球化时代世界面临的许多全球性问题也是任何一个国家所无法单独处理的,必须通过各国间的广泛合作才能妥善或有效地解决。在国际事务中国际合作趋势的加强客观上有利于更多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和展现实力地位,有利于推进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第三,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的时代潮流要求建立多极格局。多极化有利于各种力量间的相互制衡,有利于遏制超级大国的单边主义和霸权图谋,因而也有利于全球的和平与稳定。越来越多的国家明确倡导多极格局的建立,这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总体趋势。第四,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大国关系进行着深刻调整,这一调整是在世界多极化趋势下进行的,反过来又会加速多极化进程。20世纪90年代后期,世界大国关系伙伴化已成为历史进步的表现,同冷战时期相比,大国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五,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成为世界多极化重要的社会基础。3、在霸权主义仍然明显的当前,如何理解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首先,多极化是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而非定势。目前还很难确定或根本无法具体确定哪些国家或国际关系行为主体是一“极”,当今世界共有几“极”。从目前力量的分布来看,大体可以说是“一超多强”。但是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合力作用和不平衡发展规律,会使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世界格局走向的变化。其次,多极化正朝着牵制美国、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方向发展。欧洲一体化进程正加速前进,日本努力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西方发达国家对美国的独立意识和离心倾向日益增强,美国已不可能像过去那样控制、指挥为些国家。发展中国家仍是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中俄、中国与欧盟、俄德、法德都在积极改善关系,其目的之一就是牵制美国,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和主宰世界的做法。最后,多极化趋势错综复杂,发展进程不会一帆风顺。从发展趋势来看,由于新科技革命深入发展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规律,“极”的大小和中心,不会固定不变。当然,在发展变化过程中,不排除在一定历史时期、在某些地区和领域、在某些问题上单边主义、单极化趋势占主导地位。4、当前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原因第一、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推动了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第二、从当今世界政治结构来看,多极化是既定趋势。第三、美国独霸世界不得人心,遭到世界极大多数国家的反对。第四、美国无力建立由它领导的单极世界。5、雅尔塔体制及其对战后世界产生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英国、苏联三国(主要是美、苏两国)建立的以美、苏两国为中心,在欧洲和亚洲建立各自的势力范围、大国均势,形成了两极对立的战后国际政治格局、(1)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成立对德国管制委员会,对柏林实行共管,设置赔偿委员会处理德国赔偿问题。(2)确定波兰疆界,恢复波兰的独立主权,成立波兰临时统一政府。(3)美英同意苏联提出的对日参战条件,即满足苏联收回南库页岛,取得千岛群岛,维持外蒙古的现状,中国的大连港国际化并保证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苏联租用的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以恢复,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苏中合办的公司共同经营,中国保持对满洲的主权,而苏联在该地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4)成立联合国和其他解决战后国际问题的一些国际机构,确定在联合国安理会中实行大国一致原则,同意白俄罗斯、乌克兰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影响:(1)积极影响:对于迅速结束二战,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以及消除法西斯势力和日本人军国主义势力起到了重大作用。从而为战后带来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它的建立表明不同省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只要相互尊重是可以实现合作关系的,美苏势力范围的划分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的革命成果。(2)消极影响:美苏以各自的实力为基础划分势力范围,以践踏和损害一些中小国家的主权和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大国的利益需求,体现了打过强权政治,它人为划分边界,分裂国家,成为师姐不稳定的祸害,造成两大军事集团长期对立,成为战后局势紧张、动荡的根源。6、战后两极政治格局解体的原因及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的重大影响原因:多方面的最直接的因素是世界政治发展不平衡。世界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实力消长变化。战后以来,美苏两个大国为称霸世界,长期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和到处扩张,严重阻碍了本国经济的发展,结果美国的力量遭到了很大的削弱,其他国际地位相对衰落,而苏联则最终解体。积极影响:加速了多极化的趋势的发展,大国关系向积极方向发展,加强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消极影响:美苏制定的核游戏规则面临新的挑战,核扩散危险加剧;社会主义国家受到冲击增加了发展的困难;导致一系列国家和地区局势的动荡热点的出现。第二章当代世界经济1、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过程答:世界经济格局总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格局从美国独霸资本主义世界和两大经济体系的对到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一)战后初期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具体体现在:1、在国际金融领域,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2、在国际贸易领域,缔结了以贸易自由化为基本原则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3、通过马歇尔计划等战略安排扶植西欧和日本等盟国;4、对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实行新殖民主义政策;5、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技术封锁,遏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与此同时,二战后建立的一系列欧亚社会主义国家,迅速开始了国民经济恢复的进程。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1949年1月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以其独特的经济活动方式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进行了殊死的较量。(二)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转变1、美国日趋衰落,收支状况从50年代后期开始不断恶化。具体表现在:(1)“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2)经济危机、通货膨胀频频爆发;(3)发展速度落后于西欧和日本,国际地位下降。2、60年代,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到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也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中心,从而在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国、欧共体、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加剧了西方国家之间为争夺销售市场、投资场所、科技领先等内容的经济竞争和摩擦。3、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迅速,苏联经济实力继续增强。4、发展中国家经济地位明显上升。(三)20世纪九十年代区域经济组织加强竞争。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指地理上毗邻的若干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合作、经济联合和经济融合的一种趋势。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这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已对当今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已成为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区域经济集团化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区域经济集团化有助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使各种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有助于市场的迅速扩大,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2、区域经济集团化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换效应,将会促进区内国际贸易和区外的国际贸易;3、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规模和层次空前提高;4、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赋予世界经济多极化以新的内容;5、区域经济集团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2、战后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答: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世界总体和平这一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因素外,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密切的关系: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强劲推动。新科技革命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经济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加快了生产国际化的进程,促进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第二,各国对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革。正是由于这一系列的调整与改革,资本主义国家一
本文标题:李景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694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