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主题:以时间为线索,以时代特征为中心,串联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基本特征及重要事件。•目标:建立“时间廊”概念。1、农业:工具、耕作方式、水利,经营方式,土地制度和政策2、手工业:生产部门、经营方式3、商业:货币,城市。经济政治1、官制(中央官制,地方官制)。2、选官制度、监察谏议制度,法律制度。3、重大改革变法。(选修)横向线索:中国古代史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包含的内容?文化1、思想。2、科教。3、文艺。纵向线索:中华文明的演进1.先秦时期(远古-221BC):2.秦汉时期(221BC-AD220):3.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4.隋唐时期(581-907):5.宋元时期(907-960-1368):6.明清时期(1368-1840):奠基初步发展融合成熟繁荣进一步发展辉煌和迟滞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和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封建社会的繁荣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封建社会由盛而衰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加强第一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时间]:远古~公元前221年(公元前3世纪)[时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阶段特征]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先看年代,再看每一个年代要回顾的内容政治上,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确立、发展及逐步瓦解;【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新兴地主阶级、士阶级崛起、商鞅变法;世卿世禄、军功爵制】经济上,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铁犁牛耕、封建小农经济(土地私有制)、工商食官、重农抑商】思想文化上,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诸子百家、百家争鸣】[考纲要求]1.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2.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科技成就;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文学成就先秦文明先秦政治文明尧舜禅让制禹启世袭制世袭制取代禅让制1、出现了:2、出现了:公共权力传子制度什么是公共权力?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禹启传子与禅让夏的政治制度(一)“禅”始不能“禅”终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族首领成汤灭夏,建立商王朝。换“汤”没有换“药”商的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内服”是商朝国家的中心地区,即“王畿”,由商王直接治理。“外服”是商朝国家的外围地区,属于各附属国管辖。商了方土方鬼方臣服并立内服外服周方国联盟王畿都城附属国附属国附属国附属国“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内服外服与王的关系外服材料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礼记》1、神权色彩浓厚,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材料二“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史记》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2、商王有支配外服的实际权力,但控制力有限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了殷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西周镐京遗址。西周的政治制度商的势力范围西周政治制度的总设计师周公周公的困境与智慧困境一疆域空前扩大,如何实行有效的统治?一、先秦的政治制度•目的:•对象:•内容:•方式:•诸侯的权利与义务•作用与弊端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先代贵族等:土地+人口以血缘关系为主,层层分封(一)分封制(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篇》庶民士﹝卿﹞大夫诸侯周王公侯伯子男天子把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给诸侯,建立国家。诸侯等可以如法炮制。奴隶历史遗存影响(1)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皇族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分封。(2)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陈等。(3)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历史遗存影响[重点突破01]•历史假说: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4个子女:大儿子是妃嫔所生;老二是王后所生的女儿;老三是王后所生的儿子;小儿子也是王后之子。请问:周天子死后,王位应该传给谁,为什么?困境二商朝后期经常发生王位纷争,出现九世之乱,如何避免争端,解决继承权的问题?嫡长子嫡长子继承制正妻所生长子(宗子)由嫡长子继承权力和财产的制度“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特点:•目的:•内容:①核心:②体系:③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作用:巩固……解决……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和小宗(关系是相对的)血缘纽带+政治关系(对家族)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对政权)强化王权,保障“世卿世禄”(二)宗法制西周宗法制大宗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1.封建政治:影响了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原则;影响了古代对列祖列宗的崇拜;形成了“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等。3.思想观念:强调人情,裙带意识浓,不利民主法制意识的培育和民主法治建设[重点突破02]分析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2.社会习俗: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利于提高家族、民族凝聚力如何让贵族们在政治和生活中自觉贯彻分封与宗法的原则?困境三据《周礼》记载,衮服是西周统治阶级的最高一级礼服。你发现下面两套服饰有何不同?西周一般贵族服饰西周的政治制度3、礼乐制——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周公制礼作乐聘礼朝礼飨礼射礼祭礼丧礼婚礼冠礼八礼“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适,物有节文。”(《史记》卷23《礼书》)礼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的关系禹→启,王位世袭制确立逐渐解体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演化创始发展臻盛已有一套行政管理制度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度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互为表里王位世袭制延续到1912年清朝灭亡分封制西周末期逐渐瓦解宗法制延续至今,仍有所体现。探究二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探究二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提示: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特点:(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礼乐制【解析】结合题意可知周代的“雅言”应是西周王畿地区的语言,西周的都城在镐京即现在的陕西西安,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答案】C•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解析】从题意可知,百姓一词从称呼贵族到称呼民众,从贵族专有到与平民共有,说明贵族地位下降,只有宗法制的衰落符合。•【答案】B•3.(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3.(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解析】解读材料信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选择C项。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项表述错误。•【答案】C二、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考纲要求]1.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2.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科技成就;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文学成就1、原始农业:——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2、进入文明时代(夏),是人们的主要生产工具,中国农业进入“耜耕”时代;3、商周时期虽然出现了少量的农具,但耒耜仍是人们的主要生产工具;4、春秋战国时代,的使用和推广、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男耕女织”的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的形成。个体农耕千耦其耘[考纲要求0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我国农业耕作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成为中国古代农业主要的耕作方式刀耕火种耒、耜青铜铁器牛耕看图片、读材料,回答原始农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传说上古的时候,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材料二:神农氏尝百草“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礼记·礼运》材料一:原始生活采集经济起源:种植经济采集狩猎耕作种植黄河流域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炭化了的粟和菜籽(半坡遗址出土)碳化稻谷(河姆渡遗址出土)五谷:黍稷粟麦豆麻稻通常指稻、黍、稷、麦、菽(不同说法)新石器石铲新石器骨耜战国铁锄汉代牛耕铁犁牛耕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耕作方式[考纲要求02]土地制度的沿革一.古代土地制度的沿革:1、氏族土地公有制(原始社会)2、贵族土地国有制即井田制(奴隶社会)问题:井田制的含义、鼎盛时期、实质、特点、瓦解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下》结合以上材料及课文相关内容概括井田制的性质、特点和内容。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性质:特点:公田——贵族占有,农夫耕作,收获全部归贵族。私田——分授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井田制西周时期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井田制是经济制度(经济基础),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上层建筑);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两种制度在西周之初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考纲要求02]土地制度的沿革一.古代土地制度的沿革:1、氏族土地公有制(原始社会)2、贵族土地国有制即井田制(奴隶社会)3、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封建社会)问题:井田制的含义、鼎盛时期、实质、特点、瓦解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1.根本原因:2.瓦解表现:3.彻底瓦解: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直接原因:思考: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变革时期在政治上表现为分封制的崩溃,在经济上表现为?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各国的税制改革公田抛荒,私田私有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多种形式封建社会1.土地私有的三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此消彼长同时并存请问这三种土地私有制在中国历史上消亡的时间分别是A.184019491956B.191219491978C.191219521956D.184019561978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必修二第1课)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封建土地
本文标题:第一讲-先秦文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734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