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第1章国际服务贸易概述
国际服务贸易InternationalTradeinServices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1世纪高等院校国际贸易精品教材国家重点学科第1章国际服务贸易概述1.1服务、服务业、服务贸易的基本概念1.1.1服务1.服务概念的演进尽管对服务的定义还没有定论,但我们可以综合上述对服务的定义,得到一个比较简单而又明确的服务定义:服务是对其他经济单位的个人、商品或服务增加价值,并主要是以活动形式表现的使用价值或效用。2.服务的基本特征概括起来,服务主要有以下与商品显著不同的特征。(1)服务一般是无形的。(2)服务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3)服务的不可贮存性。(4)服务的异质性,即同一种服务的质量差别。1.1.2服务业1.服务业的含义及分类服务业是生产或提供各种服务的经济部门或企业的集合。(1)从经济学意义上的分类按经济学理论,从消费角度看可把服务业划分为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两大类。(2)世界贸易组织的分类世界贸易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WTO)在1995年列出的服务行业多达150个,这些服务行业被划分为12个部门,每个部门下有行业,每个行业再有子行业。具体内容如下:①商业性服务。②通信服务。③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④销售服务。⑤教育服务。⑥金融与保险服务。⑦环境服务。⑧健康与社会服务。⑨旅游服务。文化娱乐及体育服务。交通运输服务。其他服务。(3)中国对服务业的分类中国现行统计制度尤其是服务业统计制度不完善,分类较粗,至今还没有专门的服务业统计分类体系,只有三次产业分类和统计。国家统计局2003年发布了《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将第三产业划分为14类。中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专题组起草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专题报告》,提出了服务业分类框架,将服务业划分为4大类:基础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公共服务。2.服务业与第三产业(1)第三产业的界定采用的剩余法,即凡不属于第一和第二产业的部门都属于第三产业。(2)三次产业划分思想的出发点是经济体系的供给分配,暗含着高级层次的产业发展单向的依赖于低级层次产业产品的含义;相反,服务业同其他经济产业的区分是以经济系统的需求分类为思想基础的,这种观点中服务业同其他经济产业是相互依赖关系,而不是单向的依赖关系。(3)第三产业概念的经济结构含义主要是相对于国内经济的,而服务业概念的经济结构含义是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4)服务业这一概念比第三产业更严谨、更科学、更有规定性。1.1.3服务贸易1.服务贸易及分类服务贸易是指将服务作为商品进行交易或等价交换的活动。服务贸易有三个基本类型:(1)要素服务贸易。提供要素(劳动力、技术、资本等)的服务贸易称为要素服务贸易。(2)人员和商品流动引起的服务贸易。这是一种随着商品和人员的流动而产生的一种服务贸易,有人称之为追加性服务。(3)物化服务贸易。物化服务贸易就是将服务物质化。2.国际服务贸易(1)跨国流动的劳动力有广泛的含义,它既可以以单个的形式提供服务,也可以以集体的形式提供服务。(2)劳动力在提供服务时,一般要借助一定的工具设备及手段。(3)“劳动力”与“消费者”的不同国(地区)籍问题也要作广义的理解。(4)这里的服务进出口是相对的过境,作为“产品”的服务和人员,未必产生真正的过境。(5)劳动力的智力成果,如技术、知识产权类的服务贸易也被视为劳动力提供服务。广义的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是以一国的国际收支流量的统计程序为依据的。WTO《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定,国际服务贸易是指服务提供者从一国国境内,通过商业存在或自然人的商业现场向服务消费者提供并获得外汇收入的过程,并且把国际服务贸易定义为如下四类:一是从一缔约方境内向任何其他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二是在一缔约方境内向任何其他缔约方的消费者提供服务;三是一缔约方在其他任何缔约方境内通过提供服务的实体介入而提供服务;四是一缔约方的自然人在其他任何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1.2服务业、服务贸易与各国经济发展1.2服务业、服务贸易与各国经济发展1.2.1发达国家服务业、服务贸易与经济发展服务业在发达国家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2.2发展中国家服务业、服务贸易与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仍然较低,目前,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服务业产值约占GDP的45%~60%,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约为35%~45%,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与产值在GDP中的比重基本相当,但稍低一些。从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服务贸易规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要小的多,但近30年来,它们的服务贸易已经有了明显的上升。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结构的变化趋势要比发达国家明显得多,其劣势也明显得多。服务贸易在多数发展中国家发展缓慢。1.3国际服务贸易的产生与发展1.3.1国际服务贸易的产生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是从一个国家内的服务经济基础上通过服务的国际化和国际分工而发展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在农业社会服务业虽然产生但难以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更是难以发展。工业革命以后,社会分工细化,生产率大大提高,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发展的同时,服务业也得到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开始大量出现,特别是战争的需要,促进了早期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1.3.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分为4个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初为第一阶段;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为第二阶段;80年代末到90年代后期为第三阶段;90年代后期至今为第四阶段。1.3.3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征1.发展速度快,比重升高2.范围不断扩展,结构进一步完善3.在世界范围内发展不平衡4.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呈多元化发展5.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与贸易壁垒并存1.3.4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向1.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2.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已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保证3.服务业吸纳了最多的劳动力,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4.经济服务化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和规律性5.科技进步成为服务业成长的主导因素6.信息技术产业成为服务业中最有发展潜力的行业7.服务业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新焦点8.服务贸易迅速增长,服务业向全球化、自由化方向发展1.4国际服务贸易统计1.4.1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类型1.服务贸易的国际收支统计国际收支统计以国际收支平衡表(BOP)的编制为核心,是系统记录一国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统计工具,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国际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的统计体系。2.WTO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定义的服务贸易统计(1)过境交付。(2)境外消费。(3)商业存在。(4)自然人移动或存在。3.FATS的服务贸易统计FATS的服务贸易统计是指:与国际投资活动有关,具有非跨国境交易特征外国附属机构服务贸易的统计,它记录的是外国商业存在的经营情况,包括与投资母国之间的交易、与东道国居民的交易以及与其他国家的交易。1.4.2国际服务贸易三大统计体系的比较1.BPM与GATS的比较(1)两者观察国际服务贸易的立足点不同。(2)两种定义立足点的差异导致了对国际服务贸易范围界定的不同。(3)BPM和GATS在具体分类和统计内容上也存在差异。2.BPM与FATS的比较1.4.3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系的运用1.美国2.英国3.加拿大4.中国本章结束
本文标题:第1章国际服务贸易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996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