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15 二次大战后的建筑思潮
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1)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2)粗野主义倾向•3)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4)典雅主义倾向•5)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6)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7)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1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1)基本特点:在方法上比较重理,在造型上比之现代建筑要活泼与多样。•2)代表人物:格罗皮乌斯等•3)代表建筑: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TAC)•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TAC)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2粗野主义倾向•1)基本特点:追求毛糙的混凝土.沉重的构件和它们的粗鲁组合所带来的粗野的艺术效果•2)代表人物:柯布西耶等•3)代表建筑:马赛公寓(柯布西耶法)•仓敷市厅舍(丹下健山日)•莱斯特大学工程馆(斯特林英)•耶鲁大学建筑与艺术系大楼(鲁道夫美)•鲁道夫设计的耶鲁大学建筑与艺术系大楼1959-1963仓敷市厅舍(丹下健山日)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3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1)基本特点:追求钢和玻璃所创造出的纯净透明的建筑形象。•2)代表人物:密斯•3)代表建筑:范斯沃斯住宅•西格拉姆大厦•克朗楼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4典雅主义倾向•1)基本特点: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和结构产身规整端庄与庄严感。•2)代表人物:雅马萨奇•约翰逊•3)代表建筑:纽约世贸大厦(雅马萨奇)纽约世贸大厦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5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1)基本特点:不仅在建筑中采用新技术,而且在美学上极力鼓吹表现新技术。•2)代表人物:福斯特等•3)代表建筑:香港汇丰银行大厦•巴黎篷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山梨文化会馆•巴黎篷皮杜文化艺术中心(1972--1977)黑川纪章——1970年大坂世博会上展出的实验性房屋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7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1)基本特点:强调表现建筑师个人对于建筑的理解。•2)代表人物:柯布西耶等•3)代表建筑:朗香教堂(1950--1953)•东馆(1969--1978)•悉尼歌剧院(1957--1973)•理查德医学研究楼(1958-1960)•悉尼歌剧院(SidneyOpera,1957-1973年)伍重(丹麦)悉尼歌剧院东馆(贝聿铭1969-1978)东馆纽约肯尼迪机场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TWA1962年)小沙里宁耶鲁大学冰球馆(1958)
本文标题:15 二次大战后的建筑思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09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