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抗生素合理用药ppt
抗生素临床应用各位领导、同仁:大家下午好!下面我就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与大家做一探讨,不妥之处,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目录•一、正确认识抗生素•二、合理使用抗生素•三、预防滥用抗生素正确认识抗生素•(一)抗生素的定义•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所产生的具有抑制或杀灭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一类代谢产物。它包括天然抗生素和化学合成抗生素。目前已知的抗生素不下万种。•正确认识抗生素抗生素是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对产生菌本身无害,但对某些微生物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它不同于普通的消毒剂或杀菌剂。抗生素的抗菌活性主要表现为抑菌、杀菌和溶菌三种现象。这三种作用之间并没有截然的界限。抗生素抗菌作用的强度与使用浓度、作用时间、敏感微生物种类以及周围环境条件都有关系。(二)抗生素作用的特点•(二)抗生素作用的特点•1、高度选择性。抗生素不是对所有的病原菌都有杀灭作用,它的抗菌作用具有高度选择性。例如异烟肼,它只对结核杆菌有杀伤作用,而对其他细菌无效。•2、有效作用浓度。抗生素是一种生理活性物质。一般都在低浓度时对病原菌就有抑制作用,各种抗生素对不同微生物的有效浓度各异,通常以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最低浓度作为抗生素的抗菌强度,简称有效浓度。有效浓度越低,表明抗菌作用越强。•有效浓度在100mg/L以上的属于作用强度较低的抗生素,有效浓度在lmg/L以下是作用强度较高的抗生素。正确认识抗生素正确认识抗生素(三)抗生素作用的机理不同的抗生素对病原菌的作用机理是不同的。1.有的抗生素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因缺乏完整的细胞壁,破裂而死亡。如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2.有的抗生素是使细菌的细胞膜发生损伤,细菌因内部物质流失而死亡。如多粘菌素。3.有的抗生素能阻碍细菌的蛋白质合成,使细菌的繁殖终止而死亡。如红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4.有的抗生素是通过改变细菌代谢,影响它的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使细菌(还有肿瘤细胞)不能重新复制而死亡。如磺胺类药物。(四)抗生素的分类•抗生素指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的一类活性物质。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或人工方法合成。其分类有以下几种:•1、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属于β-内酰胺环抗生素,代表药有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2、氨基糖甙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等。3、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4、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5、大环内酯类包括红霉素、白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6、喹诺酮类常用的包括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等。正确认识抗生素(四)抗生素的分类7、林可霉素类,如林可霉素、克林霉素。8、抗真菌抗生素如灰黄霉素。9、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10、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正确认识抗生素(五)抗生素的耐药性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药物与病原体反复接触以后,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大大降低,即病原体对药物产生的抵抗作用。耐药性的产生一般是用药剂量不足,反复多次用药及长时间使用同一种药物造成的。正确认识抗生素(六)抗生素与抗菌药和消炎药的区别消炎药和抗生素应该是不同的两类药物。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而消炎药是减轻微生物引起的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斯匹林等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抗生素是针对所有能够抑制杀灭的生命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肿瘤细胞等,抗菌药物主要是杀灭细菌的。抗生素是比较广义的,而抗菌药物是比较专一的。正确认识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一)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理念安全有效的使用抗生素,即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效。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以减少抗生素的耐药性,优化抗生素的使用以提高抗生素的疗效,这是我们使用抗生素总的理念。由于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量大、品种多、更新快、各类药物之间相互关系复杂,联合用药日趋增多,预防用药日趋广泛。致使抗生素物在临床上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耐药性日趋上升。为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和耐药性的产生,我们理应合理使用抗生素。(二)抗生素的不良反应1、毒性反应抗生素的毒性反应临床较多见,如及时停药可缓解和恢复,但亦可造成严重后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如氨基糖甙类损害第八对脑神经,引起耳鸣、眩晕、耳聋;(2)造血系统毒性反应:如氯霉素、磺胺药、头孢菌素类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3)肝、肾毒性反应:妥布霉素偶可致转氨酶升高,多粘菌素类、氨基糖甙类及磺胺药可引起肾小管损害。(4)胃肠道反应:口服抗生素后可引起胃部不适,如恶心、呕吐、上腹饱胀及食欲减退等症状。(5)心血管系统反应,如氯霉素可引起灰婴综合征,克林霉素可引起血压下降。2.过敏反应(1)过敏性休克(2)药疹及药物热(3)过敏反应(4)血管神经性水肿(5)血清样反应(6)其他,如青霉素、链霉素接触后可引起过敏性皮炎,喹诺酮类偶可引起溶血尿毒综合征。3.二重感染二重感染是长期使用抗生素后敏感菌受到抑制,耐药菌大量繁殖,发生菌群交替现象而引起的新的感染。(二)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三)抗生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临床应用抗生素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外,还要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2、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因抗使用生素后常使致病菌不易检出,且使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影响临床确诊,延误治疗。3、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性感染并无疗效,如咽峡炎、腮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治疗。4、皮肤、粘膜局部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因使用后易发生过敏反应且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因此,除主要用于局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G,应尽量避免局部使用。在眼粘膜及皮肤烧伤时应用抗生素要选择适合的时期和剂量。合理使用抗生素•(四)使用抗生素的几个误区•误区1:抗生素可预防所有的感染•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是无效的。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并不对所有的感染都起预防的作用。仅在围手术治疗时起预防伤口感染的作用。合理使用抗生素误区2: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误区3: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劣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肺炎的治疗效果不如红霉素。•误区4: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控制感染的效果越好。•现在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因为联合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性和毒副作用的产生,尽量避免联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误区5:感冒就用抗生素•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多数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对病毒性感冒无效。•误区6:发烧就用抗生素•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对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是无效的。•此外,就算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不能盲目地就使用头孢菌素等抗生素。比如结核杆菌引起的发热,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则会延误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误区7:频繁更换抗生素•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明显,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及剂量不足。如果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明显提高。•如果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况且,频繁更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误区8:一旦有效就停药•前面我们知道,抗生素的使用有一个周期。如果用药时间不足,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即使有了效果,也应该使用到一定的周期。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反弹。•合理使用抗生素•(五)抗生素联合用药用的原则•治疗感染性疾病时,为了提高抗生素的疗效,缩短病程,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常常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以上的抗生素联合起来使用,这叫做“抗生素的联合用药”。联合用药主要有四个方面。一、增强作用:两种抗生素联用时的效果大于两种抗生素单独使用时的效果之和。二、相加作用:两种抗生素联用时的效果等于分别使用两种抗生素效果之和。三、无关作用:两种抗生素联用时的效果,仅相当于其中一种具有较强作用的抗生素的效果。四、拮抗作用:两种抗生素联用时的效果反而小于它们分别使用时的效果。•临床实践证明,两种杀菌性抗生素联合使用时,其产生增强作用的机会较多,比如青霉素联用庆大霉素,克林霉素联用红霉素,头孢霉素联用氯霉素等。这些抗生素联合使用后作用增强,主要是对病原菌的杀灭起双重作用。而两种抑菌剂联合时会产生相加作用,比如红霉素联用氯霉素,红霉素联用四环素,或四环素联用氯霉素等。其主要是对病原菌的抑制起双重作用。合理使用抗生素(六)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三要素合理使用抗生素需具体分析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其主要分为选药、用量、用法。选药方面:抗生素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要有针对性。首先要掌握抗生素的抗菌谱,各种抗生素都有不同的作用特点。例如青霉素的抗菌谱,主要包括一些球菌和革兰阳性杆菌。链球菌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它对青霉素敏感,临床应用首选青霉素。不能用青霉素的宜选择用红霉素,或第一代头孢菌素而不宜用庆大霉素,因链球菌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不敏感,因而治疗无效。根据患者感染的严重程度选择作用强、血液与组织浓度较高的抗生素。如早期金葡菌败血症、头孢噻吩与头孢唑啉都有效。但头孢唑啉血药浓度与组织浓度均比头孢噻吩高,其半衰期也较长,所以深部感染时应选用头孢唑啉。合理使用抗生素(六)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三要素用量方面:不同剂量的抗生素所产生的治疗作用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越大,药物在体内浓度越高,疗效也越显著。抗生素在使用上用常见的失误是:对感染性疾病用量不足,或用药间隔时间过长,稍见药效减用、停用,很难达到治疗效果。所以,使用抗生素时应足量、按时。即每日4次,应隔6h给药,每日3次,应隔8h给药;即使获得疗效,也应按照疗程用药,一般应以5~7天为一疗程。合理使用抗生素(六)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三要素用法方面:抗生素使用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疗效。不同的抗生素的吸收程度和速率亦不相同,一般口服1~2h,肌注0.5~1h后,血药浓度达到峰值。口服吸收完全的抗生素有氯霉素、氯洁霉素、头孢立新、阿莫西林、利福平、强力霉素等,一般可吸收给药量的80%~90%;口服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类可被胃酸破坏,只吸收给药量的30%~40%;氨基糖甙类,头孢菌素类的大多数品种、多黏菌素类、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口服后吸收甚少,约为给药量的0.5%~3.0%。所以,对感染性高热、化脓性扁桃体炎、严重支气管炎、严重急性胃肠炎等疾病,以及特定部位的感染如中耳炎、附件炎、胆囊炎等,最好选用肌注或静滴注抗生素,才能迅速控制感染,达到治疗效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七)怎样才算合理使用抗生素1.一定要有严格的用药指征。病毒感染或非细菌性发热,应视为抗生素使用的禁忌症。2.如能检出细菌,最好做药敏试验,选用最敏感的抗生素。3.用药量要足,还要坚持按疗程用药。但老年人、儿童、孕妇、体弱消瘦和肝、肾功能不全者,则抗生素的剂量和用药时间要酌减。4.根据需要,必要时可联合用药。联合用药的品种不宜过多,一般以两种为宜。用药选择必须有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的。5.如使
本文标题:抗生素合理用药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129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