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主要内容提要2.1殷商时代的城市2.2周代的都城2.3殷周时代的邑、都、市、城、廓、国2.4周代的城制及其影响中国城市建设史课程系列2殷周时代的城市殷周时代的社会历史发展概况公元前17世纪,商部落灭夏朝(奴隶社会形成于夏朝),建立商朝。商朝生产技术有了新发展,出现铜器,促进了生产工具的改革,农业产量提高、畜牧业发达、手工业类型增多、商业兴盛,出现了货币,创造了版筑技术。奴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出现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对立,社会出现分化。公元前1066年,兴起于渭河上游的周部落,灭商朝,建立周朝,建立更为完善的奴隶制度。2.1殷商时代的城市2.1.1夏朝后期城市形成实例夏朝存在的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21~公元前16世纪。在夏朝中、后期,中国的城市有一定的发展,主要有二里头古城、阳城、平阳、安阳、原城、河洛等城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为河南偃师市二里头村古城,它是我国古代城市形成的标志。二里头城址位于洛阳市区东20公里,偃师市区西南9公路,伊水和洛水交汇处附近。二里头城址总体布局大体是:宫殿区位于遗址中部,南部为冶铸青铜器的作坊区,东部为制骨器的作坊区,并有大道与宫殿区相连。2.1殷商时代的城市2.1殷商时代的城市2.1.2商城(郑州)⑴概况郑州发现商代夯土墙和大片遗址,约25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着居住遗址以及各种作坊,从遗址的规模、居民的成分、职业、大量的作坊等情况推断为大城市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城市遗址。2.1殷商时代的城市⑵城市形态及分区郑州商城平面近似长方形。北城墙长约1690米,西城墙长约1700米,南城墙和东城墙长约1870米,周长将近7公里,包括总面积约为25平方公里。功能分区分明。城市内分布有宫殿、平民住宅区、手工作坊、农业居民点、墓葬区。货币出现标志着商业活动的兴起和兴盛。郑州商代遗址2.1殷商时代的城市⑶建筑建筑技术:住宅建造中出现版筑墙技术。建筑类型:地面住屋、半穴居住屋、全部地下穴居。建筑面积:大小悬殊大,反映阶级差别。⑷城市选址商城的选址注重“近水”,商城附近有贾鲁河、金水河、须索河等,城市与河流关系密切。可以看出,早期的城市与农业有密切关系。2.1殷商时代的城市2.1.3殷墟(安阳小屯)⑴概况安阳小屯一带,洹河两岸发现大片遗址,有宫室、庙宇、一般住宅、坟墓、土穴、窖和地牢等;城市规模大,范围长达100多公里;以小屯村为中心,发现大量的夯土房屋台基,考证为当时宫室建筑群的遗址;有功能分区,但不严格;王宫分为北、中、南三区;外围有大沟,为防御性沟壕。2.1殷商时代的城市⑵宫室建筑群遗址数十处王宫建筑遗址全为地面建筑,形状多为矩形或凹形,面积大的为40m*10m,中小型的有28.4m*8m,朝向为正南北,柱下有垫石(当时已注意测定水平)。房屋结构:由柱础支撑的高大木架构。王宫附近有窖穴。王宫的外围为密集的居住遗址(奴隶主和平民),王宫的基址有一定布局,成组排列,住宅有东西、南北两屋相对,中间为庭院(当时已注意朝向和日照)。半穴居(牲畜或罪犯或奴隶)。各种手工作坊和墓葬。2.2周代的都城2.2.1早期的都城——周原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的西部,范围约200多平方公里。2.2周代的都城2.2.2西周的丰京及镐京在今西安西南丰水东西岸,城址范围无法肯定,但发现有瓦片,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后来由于政治中心在黄河上游,对于下游的商业中心不便统治,于是在周武王时期在洛阳附近建周王城。2.2.3洛邑(王城)2.2周代的都城周王城规划结构的主要特征:①城为重城环套形制,规模为方九里②据井田规划概念,将全城划分为面积相等九分,按方位主次,分别布置不同性质的分区③宫城是全城规划结构的重心,位于城中央④宫城前方为外朝,后面为市,宗庙、社稷则据主轴线对称设置在外朝左右两侧⑤全城道路网及其他各区均环绕宫廷区,沿主轴线对称罗列,以突出宫廷区的核心地位和主轴线的主导作用⑥宫城是按照前朝后寝的制度规划的2.2周代的都城2.2.4西周的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特点①数量较前增加,分布范围扩大,但规模普遍小;②形成三级城邑网——周天子—诸侯国国都—卿大夫都(采邑城);③城市的功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据点,工商业发展受到限制,经济功能不强;④城市建设有了一定的规制;⑤发明了瓦,脱离了“茅茨土阶”。(建筑材料)2.3殷周时代的邑、都、市、城、廓、国2.3.1邑泛指所有居民点,奴隶主居住的邑为大邑,四野农夫居住的邑为小邑。《尔雅》记载:“邑外为郊,郊外为之牧,牧外为之野,野外为之林”,可见邑即一般村落。《左传》记载:“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邑曰筑、都曰城”,可见邑为奴隶主的驻地。2.3.2邑与市中等的邑有时候设市,故称之“有邑之市”,规模相当于赶集的“市”、“墟”、“场”等。并非所有的邑都有市。市井:市一定在居民点(邑)中,居民点中必然有井。2.3殷周时代的邑、都、市、城、廓、国2.3.3城与国“筑城以卫君”明确了城的功能,是为了保护君王统治,或设沟壑、或设夯土城墙,或设木栅栏。国在周代国与城意思相同。国在周代即“或”字,或字象形以戈守土,具有防御意义,而且国与土同义,体现统治阶级的权利。2.3.4城与廓“造廓以守民”说明廓的功能是为了管理劳动人民;内之为城,外之为廓。三里之城,七里之廓。“内之为城,外之为廓”,说明城与廓的区别较大,廓比城大,或城在廓内,已经有阶级区分,奴隶主居城内,一般人民居廓内。2.3殷周时代的邑、都、市、城、廓、国2.3.5城与城市城与市概念不同,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有城不一定全是市,市也不一定全是城墙。城市的经济性质不同于农村居民点,城市即代表私有制及阶级的产生,需要用城垣来保护私有财产,如《礼记》中记载,“城廓沟池以为固”。商业、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要设置专门的固定的交易场所,从一般的居民点(邑)中分化出来。2.4周代的城制及其影响2.4.1周代的城制《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考工记》是春秋战国时期对周朝城市建设经验的总结。《考工记》记载“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说明封建等级,都城有大小,其中道路宽度也不同。《考工记》记载,可推测当时已会定水平并运用简单的天文知识来定方位。周代建筑采用油漆,色彩也有等级规定。2.4周代的城制及其影响周代城制对中国古代城市有很大影响,它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如城市的规模,形制要按礼制的等级,城市布局方正严整,讲求秩序、体制、等级、尊卑,城市道路等级及规模讲究均衡对称等,对中国古代政治统治中心性质城市的城制有深远影响。2.4周代的城制及其影响2.4.2殷周时期的城市特征①城市政治强于城市经济,城乡差别不大;②没有完整的城墙及防御设施,一般均为版筑夯土墙;③城内有完整的宫殿、宗庙及小型公建,公建占有一定的比例;④城市功能不完整,公建、宗庙、居住地段之间有空白地段,五建设;⑤市场在城市中不明显,手工业规模小,水平低。小结殷商:城市(奴隶主的驻地),城市中有明显的阶级对立。殷周:《周礼·考工记》空间布局制度对后代影响很大。思考题城与廓的概念。城与市的概念。我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建设制度出现于何时、何书中?并阐述书中规定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附图说明)。解释“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的意思。西周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特点。
本文标题:城市建设史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134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