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叮铃铃》音乐教案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叮铃铃》,能在欢快、活泼的情绪中感受歌曲的意境。培养其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听唱法,引导学生参与听、唱、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发现、创造、表现音乐美。(三)知识与技能:分组合作表现二声部,能用比较和谐统一的声音,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学重点:二声部教学教学难点:1、二声部声音的和谐、统一。2、装饰音及力度记号的歌唱处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创设情境,趣味练声1、情景导入创设情境,以画面引入,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在山坡上放羊的快乐小牧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体会并用声音表现牧童放羊的铃声教师引导:听,这是什么声音?(1)体会和表现轻快的铃声。(用轻快的声音跟琴练唱)(2)表现牧羊人的吆喝声。(用连贯的气息演唱,优美的声音体会来表现牧羊人的吆喝声)学生活动:A、聆听牧童放羊的铃声和牧羊人的吆喝声。B、模仿铃声、吆喝声。C、快乐的练唱。(3)铃声、吆喝声交织在一起的情景中练习合唱(用基本和谐的声音表现铃声、吆喝声交织在一起的热闹场面。)三、欢乐牧童,快乐歌唱(一)快乐的小牧童1、聆听教师范唱。学生活动:(1)聆听并感受音乐欢乐的情绪,想象牧童放羊的情景。(2)交流初听的感受。2、聆听录音范唱分析歌曲的结构。(二)牧童的歌A、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歌曲的齐唱部分学生活动:(1)跟琴自学第一部分。(2)体会歌曲的风格。教师引导:(1)用欢快的情绪表现歌曲(2)引导学生唱准#5这个变化音和装饰音。感受湖南民歌的风格。(3)跟琴完整的演唱齐唱部分。B、学唱合唱部分(本课的重难点部分)1、低声部的教学教师引导: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热闹的场面。学生活动:(1)聆听教师范唱低声部(2)学生跟琴轻声学唱低声部(3)在演唱中体会力度的变化(4)在演唱中解决教学难点。老师弹两个声部,学生轻轻加进来,能不能站稳自己的声部。(学生跟琴合)2、高声部的教学教师引导:下面我们学习高声部的旋律。学生活动:学生跟琴轻声学唱高声部旋律并唱歌词。3、双声部合成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学会了高声部和低声部,现在我们把两个声部合在一起。注意:在合的时候,一定要互相聆听对方的声音。(借助二声部的旋律线条图谱,帮助学生更形象的找准自己的音高)学生活动:(1)双声部合成。(2)在合唱中解决难点。(3)在合唱歌曲的演唱中体会力度的变化4、完整的演唱第一段注意歌曲中的表情记号,有表情的演唱。(四)第二段教学教师引导:我们来看看一、二段的结尾部分,相同吗?学生活动:1、学唱二段结尾部分。2、跟琴自学第二段。(五)完整演唱歌曲。1、学生结合歌曲内容和表情记号体会、归纳出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2、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六、小结。在你们快乐的歌声中,老师看到了一群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小牧童。我们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在音乐中找到快乐,有一个金色的童年。
本文标题:叮铃铃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472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