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备课薄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新安江职业学校班级12秋旅游学科旅游政策与法规任课教师杜婷教学工作计划制定时间2013年2月17日授课教师:杜婷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智力状况及学习情感的简要分析本班为旅游班级,全班以女生为主,课堂活跃,认真好学,全班学生智力状况良好。本学期学科教学的目标要求(按教学大纲说明的教学迄止章节、教学要求及教材重点、难点)《旅游政策与法规》是职高学校旅游类专业的选修课一。其主要任务是:通过介绍旅游业和旅游立法,让学生了解本学期学习主要的内容是教学的重点旅行社管理法规、导游人员管理法规、旅游饭店管理法规、旅游资源保护和管理法规是以及知识点的简单应用等内容。要求学生对旅游政策与法规领域有一定的知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知识面,为今后专业学习作好准备。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课堂教学方面的措施1、教学课件辅助教学。2、增加学生的认知量,补充课外的相关知识。课外辅导方面的措施利用晚自习时间及课余时间辅导补差工作教改教研课题课堂管理与控制教学进度表制定时间:2013年2月16日授课教师:杜婷本学期上课20周共80课时,其中新授课72节,复习考试4节,机动4节周次起讫日期教学内容(章节或单元)教学辅助活动实际完成情况12.17—2.23法的基础理论知识22.24—3.2我国的旅游法律制度33.3—3.9合同法律制度43.10—3.16合同法律制度53.17—3.2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63.24—3.30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73.31—4.6旅行社管理法律制度84.7—4.13旅行社管理法律制度94.14—4.20旅行社管理法律制度104.21—4.27期中考试114.28—5.4导游人员管理法律制度125.5—5.11导游人员管理法律制度135.12—5.18旅游饭店管理法律制度145.19—5.25旅游安全管理制度155.26—6.1出人境管理法律制度166.2—6.8旅游交通运输法律制度176.9—6.15旅游资源管理法律制度186.16—6.22娱乐场所管理法律制度196.23—6.29期末考试复习206.30—7.3期末考试课时授课计划授课日期2013年2月17日星期一课题第一节法的本质和起源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法的概念,理解法的本质,掌握法的基本特征,了解法的起源与发展技能目标: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情感目标:形成对法的基本认识,规范法制观念。教学重难点法的本质法的基本特征教学准备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510107新课导入:案例:这件事情法律管不管?讨论:法院会不会受理黄某提出的诉讼?讲授新课:一、法的起源法律和国家一样,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社会所特有的。1、原始社会靠各种习惯、习俗来调整人际关系,末期出现国家和阶级。2、奴隶社会的法:确认奴隶主至高无上的权力,奴隶不受法律保护;惩罚措施十分野蛮残暴;维护等级特权。3、资本主义社会的法: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确认契约自由;维护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人权。4、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具有广发的人民性;具有广泛的水性;具有真正的民主性;具有高度的科学性。二、法的概念“法”为什么是三点水?(代表平之如水)“去”代表制裁、惩罚不正的行为。马克思主义对法的概念的解读:1、法是一定阶级意志的体现;2、法是由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所制定的;3、法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三、法的本质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2、法是以国家意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统治阶级的意志3、作为法的国家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讨论案例认识、了解识记、理解掌握535四、法的基本特征1、法是阶级社会所特有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3、法是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小知识:中国古代的法律中国古代的法律形式很多,不象现代法律只有法、法规、条例等少数几种。古代法律形式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种:刑、法、律、令、典、式、格、诏、诰、科、比、例。在一个朝代,经常有几种法律形式同时使用,组成该朝代的法律体系。不同的法律形式的使用范围也不一样,效力高低也有很大区别。小结:理解法的概念和本质,了解法的起源,掌握法的基本特征。课后作业:法的概念、本质和基本特征掌握教后录理论知识较多,学生兴趣不浓课时授课计划授课日期2013年2月17日星期一课题依法治国的方针与重要意义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掌握社会主义国家依法治国的基本特征技能目标: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情感目标:增强法律意识,树立依法办事的观念教学重难点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依法治国的基本特质教学准备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515新课导入小知识:依法治国方针的提出讲授新课:一、依法治国的含义区别“人治”和“法治”含义:依法治国就是要实行法治,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1)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需要(2)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本身的要求(3)是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4)是符合世界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意愿三、社会主义国家依法治国的基本特征1、其主体是人民群众2、与以德治国并举3、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4、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必须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2、必须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3、必须从严执法,建立高素质的执法机关和执法队伍。了解分析、讨论主动思考、动手操作学生理解、识记1055小知识:法治与德治“法治”与“德治”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不可偏废的两种途径,而两者的理性统一实际上要求建立一种宪政秩序。作为法治的最高形式,宪政不但为法治提供了道德源泉,而且也为实现德治提供了法治的保障。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自古以来,德治一直是中国的治国理想,甚至在境界上被认为超过了法治。或许是由于中国历史上法治不完善,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儒家所提倡的“德治”是分不开的。以上的讨论说明,法治国家的建立离不开德治。德治和法治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某种意义上,“法律就是成文化的道德。”事实上,法治理念本身就是一种道德诉求。与此同时,片面地强调德治会造成中国传统中的泛道德主义,且如果道德目标定得太高而得不到实现,那么所谓“德治”也就成了空谈甚至虚伪。因此,德治也面临着几个和法治类似的根本问题。可以论证,德治的实现同样离不开法治。三、小结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它是治国之邦,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四、课后作业依法治国的含义、重要意义和基本特征听讲理解思考小结教后录结合具体的时事新闻进行讲解课时授课计划授课日期2013年2月21日星期五课题旅游业中的法律关系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明确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认识我国旅游业中的法律关系技能目标: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依法办事的观念教学重难点旅行社设立的条件教学准备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21010新课导入案例分析:团款该由谁退?讨论:本案中有哪些法律关系?讲授新课:一、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1、概念: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学生阅读课文2、特征:(1)以法律为前提而产生的社会关系(2)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内容而形成的社会关系(3)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二、法律关系的构成1、法律关系的主体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义务的人。“人“指自然人和社会人。(1)自然人指基于自然状态出生的人。(2)法人指具有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一种社会组织)旅游活动中的法律主体有:(1)旅游行政管理部门(2)旅游者(3)旅游企事业单位(4)政府管理部门(5)其他2、法律关系客体指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1)物(2)行为(3)人身利益3、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主体间在一定条件下依照法律或约定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是人们之间利益的获得或付出的状态。学生阅读课文分组讨论、代表回答问题其他组代表补充学生听讲153二、我国旅游业中的法律关系分析旅游法律关系:旅游者与旅行社之间,为组织安排旅游活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三种情况:1、旅游行政管理法律关系双方的权利不平等,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主要调整对象: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与旅游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与旅游者之间的关系;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上下级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2、旅游业中的民事法律关系遵循平等互利、等价有偿、公平和诚信的原则3、旅游业中的刑事法律关系三、小结法律关系的概念旅游业中的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法律关系的构成(主体、客体、内容)旅游业中法律关系的几种情况四、课后作业1、法律关系的概念2、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3、旅游业中法律关系的几种情况听讲理解思考学生听讲小结教后录课堂效果良好课时授课计划授课日期2013年2月21日星期五课题旅游行政管理法律关系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其职权,识记旅游者及旅游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识记、理解的能力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维权观念教学重难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特征,旅游者及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教学准备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3210一、新课导入在课首案例中,旅游执法大队和旅行社之间是什么关系?(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二、讲解新课:一、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概念行政机关: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执行法律、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三个特点:独立的组织;一定的组成人员;国家拨给的一定经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我国各级政府管理旅游行业的行政机关。基本特征:行使国家行政权;机构设置、权利义务的内容来源于相关法律规定;独立的组织;有明确编制和固定的工作人员;以国家拨款作为其主要来源。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设置1、国家旅游行行政管理部门2、地方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职权:(略)小知识:旅游行政管理机关旅游行政管理就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人民政府,通过其授权的旅游管理职能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发挥计划、组织、监督、协调、服务等职能,对本国、本地区的旅游业进行总体管理和综合调控的过程。简言之,就是政府对旅游业的总体管理。旅游行政管理是一种宏观管理,如图一所示,它大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旅游活动的引导和管理,主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需要,对旅游活动制定促进或限制的政策,协调旅游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盈。二是旅游行业管理,通过制定和颁布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法规、规划和标准,控制旅游业发展总量,引导市场趋势,协调市场秩序,分析案例识记学生听讲了解小知识10132三、旅游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旅游者:指暂时离开常住地达24小时以上,在异地进行食、住、行、游、购、娱等活动,以求得物质和精神享受的人。1、旅游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人身、财产安全、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索赔权、受尊重权、投诉及诉讼权。遵规守纪、保护环境、禁止违法犯罪、尊重他人、签订合同等。2、旅游经营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依法自主经营、拒绝非法检查、拒绝不合理要求、保护商业秘密等。公开服务项目、遵守合同、不得强行购物、维护市场秩序、接受部门监督。三、小结1、旅游行政管理部门2、旅游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四、课后作业听讲理解思考学生听讲小结教后录利用视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时授课计划授课日期2014年2月24日星期一课题旅游业中民事法律关系的概述及产生、变更和终止5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民法、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原则。掌握旅游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终止。技能目标:提高学生解决
本文标题:旅游政策与法规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484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