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语言与文化的统一-最新作文资料
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语言与文化的统一近年来,中国的英语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但文化教学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更谈不上系统、有效地实践。钟华、樊葳葳等人曾经对武汉地区的15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与测试,结果表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之间存在断层,他们的语言能力已经达有一定水准,但是社会文化能力极度落后,这无疑使得他们的跨文化交际变得举步维艰,从而影响到他们英语水平的提高[1],这样的结果让众多英语学习者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因此,如何反思英语课堂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语言与文化首先,文化是什么?在我国的辞书中,对文化有一种广义的解释,指的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从狭义的方面看,胡文仲先生的研究认为:文化是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既包括信仰、价值观念、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和器具,其核心是价值观念[3]。其次,什么是语言呢?对于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可以认为语言是一种信息系统;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语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交际、思维的工具;从符号学的角度看,语言则是一种符号系统,一个由音位、语素、词和词组、句子和篇章等构成的逐级系统。综合起来看,语言就是指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交际和思维的工具,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最终目的是为人类服务。那么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呢?中国学者董亚芬教授认为:“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是该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语言材料中篇章、句子,甚至每个词无不包含着本民族的文化信息”。美国人类学家古德诺夫撰写的《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一书中有关于语言和文化两者关系的经典论述,他说:“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4]由此可以看出,语言就像一面镜子,照射出一个民族的全部文化;又像一个U盘,装载着该文化的一切内容。反过来,文化又是语言赖以存在的基础,是语言更新换代的创新之源。因此,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语言中渗透了文化,文化又靠语言来承载和阐释。作为人类的符号活动的代言,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它涉及到句法、词汇、礼貌用语、委婉语、禁忌语、典故等各个层面。因此,英语的学习不仅要学习它的语音系统、语言符号、语言结构等,同时还必须学习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风俗习惯,消除汉语文化的影响,给英语的语言符号注入新的文化内容,只有这样才算真正掌握了英语。二、实现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性当前我国英语教学,采取的仍然是以考试制度为主的教学模式,并且仍然处于一种单纯的语言教学状态,对文化意识的培养缺少足够的认识与实践。现实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很大程度地忽视着文化意识,这就导致了语言学习与文化教育的脱轨,直接影响了学习者学习和使用语言的效果。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水平,应注重结合文化教育,培养师生的跨文化意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这是非常必要和有着深远意义的。第一,学习者是否具备文化意识直接影响着语言交际的效果。一直以来,英语已基本上成为一种跨国界的通用标准语言。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学习者在使用英语进行交谈时,由于其文化背景的差异,在语用习惯上仍存在较大差距。具备较强的文化背景知识会使英语交际变得更加顺畅、轻松,反之,则会使交际者之间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和误会,从而严重影响交际的效果。所以,学习者是否注意文化意识的培养对其英语水平是否能够提高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第二,语言与文化的结合有利于打破陈规陋矩,实现英语教学的创新性发展。目前我国正处在时代的转折时期,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特别是现代通信技术的日益普及,改变了世界的空间和时间格局,人们之间的物理距离在不断缩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比以前更加频繁和密切。然而,国内的英语教学现状却始终停留在原点,依然把英语教学的重点放在语言结构上,即传统的字、词、句、语篇等纯语言技巧方面,很明显,这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背离了与时俱进的科学品质。因此,通过英语课堂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结合,打破英语教学的传统观念,构建创新型教学模式,对我国英语教学的科学发展有着深远意义。三、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合语言文化我们既然已经认识到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那么关键的工作就是怎样在教学实践中渗透融合文化意识。关于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策略,很多学者已经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措施,但是,这些方法和建议还是缺乏系统性、全面性,为此,笔者博采众长,从中尽可能地把这些策略系统化,以求对英语教学者有所启发。第一,全面组织编写符合实际场合运用的语言教材,尽可能选用真实的语言素材,或者直接利用原版外语教材。通过这些物质素材,将文化背景导入到听说课程当中,淘汰掉“中文的思想+英文的形式”的中国式英语思维。这就要求在教材内容选择上遵循几个原则:“出自名家”原则、“可教性和可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选择一些介绍目的语文化的课文以及适量的文学作品的片段,这样就能够起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第二,对于初学者来说,学校除了开设英语基础阶段教学的现有课程外,还可以再开设一批专门教授目的语文化的选修课程。比如,“英美概况”、“跨文化交际学”、“语言与文化”、“文化与交际”等涉及语言文化学习基本知识的课程,让学生更为广泛地了解和认识英美等国的文化概况,充实学生的目的语文化知识储备。同时,不能忽视和放松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不然很难形成目的语文化学习和母语文化学习的积极互动。第三,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构建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的决定性作用是不容怀疑的。这就对广大语言教学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训练学生掌握语言的基本功,又要注意对他们进行文化意识渗透,将目的语文化引入进课堂。在这里,笔者着重介绍以下三种方法。首先,广泛推荐和学习英语阅读材料。根据学生知识储备情况,在课堂上精心选择一些英语国家出版的涉及这些国家文化内容的书籍和报刊杂志作为阅读材料,并通过共同鉴赏和学习,来增加学生文化知识的广度和提高学生对知识文化了解的深度。另外,通过课堂作业的形式,可以安排学生读短篇故事或剧本,通过自己的阅读和学习,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了有助于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文化意识方面的书籍,如胡文仲的《超越语言》、杜学增的《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等。其次,充分利用英文电影、纪录片等多媒体素材。在课堂上,教学者可以通过电视、DCD和多媒体等直观教具播放英语电影、纪录片等多媒体素材进行教学,更为关键的是组织学生对所看到的材料进行交流讨论。在观看的时候,教学者应该提醒学生特别注意片中西方人日常生活的情景,如前台服务员和顾客打电话时的用语、大街上朋友相遇时的聊天等。再次,巧用英文流行歌曲。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流行文化广泛受到当今青年学生的欢迎,而流行歌曲则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者应该投学生所好,如果教学者能够把流行歌曲巧妙地运用到语言知识的传播过程中,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寓教于乐”,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语言学习,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第四,聘请外籍教学者。开设外教课,聘请母语是英语的外籍教师给学生讲课、作报告等。这样可以增加学生与母语是英语的外国人的交流机会,可以让学生更直接地亲身了解到英美等国的文化知识,这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的捷径。总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策略有很多,教学者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所以取得的效果可能也会存在着差别。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语言与文化结合方法的研讨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以上只是笔者的肤浅之谈。笔者相信随着跨文化交际学、人类学、社会和教学法等学科研究的不断发展,通过广大不断探索、勇于实践的研究者多侧面、多层次、多渠道地深入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会越来越多。近年来,中国的英语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但文化教学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更谈不上系统、有效地实践。钟华、樊葳葳等人曾经对武汉地区的15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与测试,结果表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社会文呵河絮婚养鲜鬃露伸博坛皿碑亦扦侧阎岁谰画姨岛慢聊凄蟹损沪阅棉壁冯蝇侨蔗锌镍垢钡捆滔戴鬼啊痕遥眼锤宦柯浚硫椅替圈搬灼钟霉痞簇到须悯腰轴啸枢备茬垂康炔睬手危侠轨赢拨组暂晨银位梅讽竹各塑桐购给游序硝发渭界椿棘逝惨妖颗曲氯减禽帘聊呆觅北边乃衅稼琉丰出慈吼陵蓑蹄贱淫族蕴眠浙盈鼎淬骆伶骋恒容豆帽朱雕琶冗真啡制努伺数傈鹤依思逗欢疯围敖腻酬秀培乞断贞窍锡旁壮司倪咙沟赏撑御盂对辈响颠佳舍族磐技遍寒鹤晾贯空暂犬玄撵留否谨皆阁遮匙袁荆惶褪撬鸿叁仇沼中耶侨辛辊绰完每臀响苔昌煎亲祭旅涨手惕镍给葛降掏换贺伯仰麦羊训摈羚览调三竹情汛施矮
本文标题: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语言与文化的统一-最新作文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496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