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巴基斯坦自然地理概况
巴基斯坦第一节国家概况一地理位置与区位1.地理位置巴基斯坦位于南亚西北部,南濒阿拉伯海,国土面积803,940平方公里;毗邻国家有印度、中国、阿富汗和伊朗。巴处在北纬23度30分至36度45分,东经61度至75度31分之间,南北长1,600多公里[1],主要山脉有喀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和苏莱曼山脉;最长河流印度河自北向南几乎穿贯巴全境,和其四条主要支流杰卢姆河、奇纳布河、拉维河和萨特勒季河一起被称为“五水”;西部边境的开伯尔山口和波伦山口是传统上连接中亚和南亚的必经要道。印度河平原为巴最富庶的农业区,有世界上最发达的灌溉网络。接近海平面的喀奇湿地为陆地最低点,位于中、巴边界的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为至高点;由于地势高低差异,造成气候的多样化。受欧亚与印度二大板块撞击的影响,使得巴基斯坦成为地震多发区。巴基斯坦地图就具体地理区位而言,巴基斯坦西和伊朗交界,西北和阿富汗接邻,东北和中国接壤,东和印度相连,南滨临阿拉伯海。由于位处地理要冲,因此与周边邻国有许多领土及边界争议,其中印巴边界问题最为突出。1)巴控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原查谟克什米尔土邦84,159平方公里的面积,包括阿扎德克什米尔和北部地区。阿扎德克什米尔面积11,639平方公里;北部地区包括吉尔吉特和巴尔蒂斯坦两地,总面积72,520平方公里。北部地区具有极大的特点,世界上14座8千米以上的山峰在该地区有4座,同时因其拥有众多的冰川而被誉为“地球第三极”(北极和南极之外的第三极)。1947年印巴分治以后,这一地区的边界纠纷也是印、巴两国纠纷源头。自1984年以来,锡亚琴冰川一带成为印、巴两国解决边界纠纷的竞技场,冲突双方有很多军人就长眠于此。2)巴印边境线巴印停火线自锡亚琴冰川附近开始向西再转向西南延伸至拉合尔东北约130公里处,全长770公里,于1947年至1948年印巴战争结束期间由联合国主持划定。该停火协议于1949年1月1日正式生效,之后又经历长达18个月的交战,于1972年7月再签署《西姆拉条约》,因此停火线有所调整。自此以后,印巴停火线也被称为人们熟知的两国“实际控制线”。巴印边界总共长1,280公里。印度独立和印巴分治时,旁遮普与孟加拉地区边界由英国边界委员会(BoundaryCommission)主席西里尔·拉德克利夫于1947年主持划定,最终方案以其名字冠称,为“拉德克利夫裁决”。尽管边界划分没有遭到原则上的争议,但边界两边群情亢奋。印度人一直期望原有的边界进一步西移,因此放弃了拉合尔;巴基斯坦则希望边界进一步朝东移动,进而得到原莫卧儿帝国首都德里的控制权。南部边界不像北部边界有许多争议。位于信德省的塔尔沙漠与喀奇湿地南侧交界处的边界问题在1923年至1924年间首度厘清。印巴分治以后,巴基斯坦对信德省南部边界有所争议并向东取得较大的领土。和1965年爆发于克什米尔的印巴战争相比,这一带边界争议不多,涉及的范围不广。因为南部边界导致的敌意问题在英国的斡旋下,由联合国主持于1968年2月19日签署条约。涉及的边界线总长度为403公里,最终由印、巴两国共同勘探。巴基斯坦开始申明的领土争议面积9100平方公里,最终获得780平方公里。边界南端长80公里,呈东至西南走向,至阿拉伯海的爵士湾(SirCreek)入海口,具体位置双方至今仍在争议之中。2.区位1)同美国的关系:冷战期间,巴美关系密切。此后,巴基斯坦因核试验和政变招致美国制裁。9·11事件后,巴基斯坦参加国际反恐战争,助美打恐,并采取措施打击国内极端主义势力。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出台对阿富汗、巴基斯坦新战略,加大对巴基斯坦军事和经济投入。2009年10月,美出台5年内向巴基斯坦提供75亿美元援助的“克里-卢格法案”。两国建立了战略对话机制。同时,两国间信任赤字严重。巴基斯坦对美无人机频频进入巴北瓦济里斯坦部落区打恐十分不满。2011年,受本·拉登在巴基斯坦境内被击毙、美北约越境空袭巴基斯坦边境哨所事件等影响,巴基斯坦关闭境内北约后勤补给线,一度中断同美高层互访。美暂停部分对巴基斯坦军事援助。两国关系降至低点。2012年以来,两国高层逐渐恢复接触。4月,巴基斯坦议会通过关于调整对美关系和整体外交政策的指导原则,要求美尊重巴基斯坦主权,就越境空袭事件无条件道歉,停止无人机越境打击等。7月,美方就越境空袭事件正式道歉,巴基斯坦随后重开北约后勤补给线。两国关系逐步得到改善。2013年6月谢里夫总理执政后,主张改善与美关系,同时反对美对巴进行无人机袭击。7月底,美国国务卿克里访巴,双方同意重启巴美战略对话。10月,谢里夫总理访美,会见美总统奥巴马,双方同意建立持久合作伙伴关系,美方宣布恢复向巴提供16亿美元经济和军事援助。11月,美无人机在巴境内击毙巴塔利班头号人物马赫苏德,导致巴政府同巴塔和谈进程停滞。巴方对此表示强烈反对,两国关系受到冲击。随后,巴美政府仍坚持改善双边关系政策,并于2014年3月重启巴美战略对话。2)同印度的关系巴印于1947年、1965年和1971年三次爆发战争。1971年巴印断交,1976年复交。2004年以来,巴印启动全面对话进程,双边关系持续缓和。2008年7月,两国启动第五轮全面对话,并首次开通跨克什米尔控制线贸易。11月,印度孟买发生重大恐怖袭击事件,印指责巴境内组织有染,巴印关系骤然紧张。在国际社会斡旋下,两国间紧张形势有所缓和。2013年初,印、巴双方在克区控制线附近多次发生越境交火事件,印、巴各有多名军人死伤,对双边关系改善造成一定干扰。2013年6月,谢里夫当选总理后,表示致力于改善巴印关系。2014年5月,谢里夫总理应邀参加印度总理莫迪就职仪式,这是1947年印巴分治后巴总理首次赴印参加印总理就职仪式。8月,由于巴驻印高专会见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泛党自由大会”领导人,印方宣布取消两国外秘级对话。10月以来,巴印在控制线附近连续发生交火,造成双方至少17人死亡。双方相互指责对方挑起事端。2015年3月,印度外秘苏杰生访问巴基斯坦。3)同阿富汗的关系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在地理、历史、文化、宗教、种族等方面关系密切。9.11事件后,巴基斯坦参与国际反恐战争,打击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努力发展与卡尔扎伊政府的关系,积极参与阿富汗重建。2009年11月,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出席卡尔扎伊总统第二任期就职典礼。2010年3月,卡尔扎伊总统访巴,两国签署《关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全面合作未来步骤的联合宣言》。9月,卡尔扎伊总统再次访巴。12月,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访阿。2011年4月,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访阿。6月,卡尔扎伊总统访巴,双方举行联合和平委员会会议。7月,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访阿。受阿富汗高级和平委员会主席拉巴尼2011年9月遇刺的影响,巴阿关系受挫。2012年2月,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赴伊斯兰堡出席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峰会期间,与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会晤。2013年4月,巴阿两军在“杜兰线”(英国殖民者划定的阿巴边界,阿方一直不予承认)附近发生交火。7月,巴总理国家安全和外交事务顾问阿齐兹访阿。8月,阿总统卡尔扎伊访巴,同谢里夫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就阿巴关系、阿和解进程、地区局势等交换意见。11月,谢里夫总理访阿。2014年9月,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出席阿富汗总统加尼就职典礼。11月,加尼总统访巴。加尼多次表示愿在任内推动巴阿关系改善。二社会经济概况1.经济概况:巴基斯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属于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48%,产值为国内生产总值的25%,主要作物有棉花、小麦、大米、甘蔗等,其中棉花是巴主要经济作物,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排世界第五大产棉国。被誉为粮仓的印度河平原和北部山谷建有庞大的灌溉系统,为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利条件。粮食基本自给自足,大米、棉花还有出口。由于地处亚热带,巴水果资源非常丰富,平原洼地盛产香蕉、桔子、芒果、番石榴和各种瓜类,山地高原则盛产桃子、葡萄、柿子等。巴基斯坦煤炭资源丰富。根据巴基斯坦地质调查局(GSP)的估算,巴基斯坦的煤炭资源量在1850亿吨左右,其中1840亿吨在信德省,占全国总量的99.5%。其他主要矿藏储备有:天然气4920亿立方米、石油1.84亿桶、铁4.3亿吨、铝土7400万吨,还有大量铬矿、大理石和宝石。森林覆盖率4.8%。巴工业基础薄弱,体现在一是总体规模、行业规模和企业规模不大,二是门类不够齐全。目前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值的24%,主要有纺织业、冶金与金属加工业、燃料和电力工业、机械制造业、化肥工业、水泥工业、化学工业、制糖业、烟草业、造纸业、采矿业、IT业、小型工业和手工业等。其中,以农业为基础的棉纺织业是巴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能源、IT业和中小型工业则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部门。巴主要进口石油及石油制品、机械和交通设备、钢铁产品、化肥和电器产品。主要出口棉花、纺织品、大米、水果、渔产品、皮革制品、体育用品、医疗器械和地毯。巴基斯坦的手工艺品,以技术精湛,历史悠久而著称于世。巴手工艺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它的骆驼皮和鹿皮制品、地毯、缟玛瑙制品等历经几千年匠人们的琢磨,已日臻完善。自1947年建国起,在经历了鼓励私人投资和优先发展轻工业(1947-59年)、实行工业企业国有化(1972-76年)和工业非国有化自由发展(1977至今)共3个阶段后的今天,巴已经建立了本国的工业基础,但其构成主要还是非耐用消费品工业和轻工业,可代表现代化工业实力的基础工业、高新科技工业等微乎其微。巴基斯坦工业化进程仍任重道远。由于历届政府一直把发展社会经济放在首位,巴基斯坦经济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总体保持增长态势,其增长速度在南亚地区算是较可观的。但曾由于1998年的核试验,巴受到国际制裁,经济濒临崩溃边缘。自穆沙拉夫总统执政以来,巴政府坚持、持续推行积极而稳健的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政策,除了控制财政预算、减少国家开支外,致力于加速工业化建设,大力推行自由化经济,加快私有化进程,努力吸引外资,积极扩大出口,缩小外贸逆差,进行债务重组,改善国际收支。通过几年努力,巴基斯坦经济重又从低谷和困境中走出,恢复到良性发展轨道,近两、三年又进入快速稳定增长时期。巴基斯坦有耕地2150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25.8%,被誉为粮仓的印度河平原和北部山谷建有庞大的灌溉系统,为水稻、小麦、棉花、甘蔗等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利条件。由于地处亚热带,水果资源非常丰富,巴基斯坦素有东方“水果篮”之称。在平原洼地盛产香蕉、桔子、芒果、番石榴和各种瓜类,在山地高原则盛产桃子、葡萄、柿子等,农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棉花、甘蔗等。按照地理分布,巴基斯坦农业可分为4个区域,一是平原农业区,主要位于印度河平原,有较好的灌溉条件,属于灌溉农业区。该地区气温较高,雨量充沛,主要生产小麦、棉花、水稻、豆类、甘蔗及蔬菜等。二是高原农业区,位于印度河以西的西部地区,这里地势崎岖不平,寒暑变化剧烈,降水量较少,土壤贫瘠,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只有河谷以及山间的小块平原种植农作物,主要有小麦、棉花、高粱、玉米、豆类、薯类等,多半靠降雨和雨季河水漫灌,井灌面积很少,旱年经常歉收。三是山地农业区,位于北部及西北部丘陵起伏的多山地区。该地区除印度河的3个平原外,其余均为边区山脉和丘陵谷地,这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雨量稀少,常有积雪。山区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并广泛种植苹果机亚热带果树。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为小麦、棉花、水稻、谷子等,大多采用井灌。四是丘陵农业区,位于印度河上游东部以拉瓦尔品第为中心的丘陵地区。这里气候炎热,降水量较少,主要农作物为小麦、棉花、谷子、高粱、豆类等,主要采用井灌。2.民族概况巴基斯坦是个多民族国家。追溯历史,最早居住在巴地区内的土著为达罗毗荼人,自东北和西南来到南亚定居的移民有雅利安人、希腊人、土耳其人、波斯人、阿富汗人、阿拉伯人和蒙古人。这些居民通过长期的融合繁衍成为今天巴境内的四个主要民族,其主要情况如下:(1)旁遮普族(Punjabi):居住在最富庶的旁遮普省,属于雅
本文标题:巴基斯坦自然地理概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588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