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佛系」「丧文化」的背后不过是你掩饰迷茫的面具
「佛系」「丧文化」的背后,不过是你掩饰迷茫的面具近日,“佛系”一词一跃成为大家的焦点。所谓“佛系”大概意思是:不争不抢、不哭不闹、不卑不亢、不悲不喜、一切随缘。把佛祖无欲无求的概念偷换到自己身上,其实就是丧文化的一种表现。丧文化,其实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在香港开始流行的“Hea”文化差不多。“Hea”有一种说法是源自英文的hangaround,意指“游荡”,也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目标和希望,陷入颓废和绝望的泥沼而难以自拔的活着。人人自称“佛系”,可在现实中还是自带一身抖不掉的欲望。你只是沉浸在丧里,谈恋爱心如止水;吃啥随便,永不挑剔;工作得过且过……自以为在乱世中凭着一颗强大的心修行,眼耳鼻舌都不染凡尘。实际上,却是在放纵自己,持续对生活无感。到底是什么,让这股充斥着消极的“不正之风”的丧文化流行起来?任何一种流行文化的出现,都不是偶然事件,而一定是社会背景、心理动因、媒介传播潜规则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丧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一个面具,用来掩饰自己内心的焦虑与迷茫。以下这篇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关于迷茫的开示,献给也许正在迷茫的你。“压力”是一个无形的东西,压力来自何方?你去找是找不到的。我们的内心被恐惧、迷茫的阴影所覆盖,甚至他人的一个眼神都会成为压垮我们的最后一根稻草。深入探究内心,我们会发现所谓的压力都是自己各种莫名的妄想捏造出来的。“社会”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并不是一个实体,所谓“被这个社会伤害”,只是自己内心的一个感觉,是自己内心攫取了种种境界,并落到心中形成的一个印象。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内心扮演了最重要的导演角色,它如何去选择、理解、判断信息,决定了这出戏是什么色彩,心若忧郁负面,看到的“社会”就是阴沉的;心若积极乐观,眼中的“社会”就是美好的。自己不是一个被动的存在,社会也不是一个所观察的对象,要记得“自己是主人翁”,从自己内心开始改变、开始努力,那就完全不同了。迷茫,往往是因为自己所想的和自己能做的不能匹配。要站在自己能够做到的层面上去讨论问题,去发愿、去规划,而不是仅仅幻想、期待、要求外境如何。人要有高远的追求,才能对浅狭的境界“无欲无求”。古人云“所欲有甚于生者”,要找到这个“甚于”五欲、娱乐,甚至生命的东西,而不是漫无目的地“放下一切”。先有了智慧,才能知人知彼、看清形势,从而取得胜利;不是通过看别人的缺点、过失来增长智慧。有智慧的人,看到别人的缺点也能增长自己的德行与能力;没有智慧的人,看到别人的过失只会增长自己的愚痴与黑暗。初学者,看人过失就如收垃圾,看人优点犹如聚宝盆,你愿意收垃圾还是聚珍宝?每个人都想离苦得乐,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离苦得乐的方法。因此,一开始都是本着很好的发心去做的事,到了后来就会变化,越来越复杂,因为每个人都有我执、烦恼,都看到的是自己内心的相。解决这些问题,要靠佛法的智慧,通过佛法来指导自己的事业,自己的所作所为才不会迷茫。不是用因果去解释说明一个人现在的境况,尤其是不好的境遇。对于自己,如果深信因果,当遇到困厄、逆境时,可以用因果来转化内心的痛苦,激发力量;对于别人,特别是不懂因果的人,不能这样去想、去说。这样想,会丧失自己的慈悲心;这样说,会很伤人。因为我们的内心不够强大,才会心随境转;也因此,修行初期我们需要借助清净、善良的外境来帮助内心成长。要让自己内心具足正念,善于借境修心,而不要被境界牵着鼻子走。譬如他人的赞美,听到后要增长信心而不是傲慢;他人的批评,听到后可借以警策、降伏高慢,而不是自卑懊恼。因为缺乏发自内心的愿力,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当下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只是随着外缘被动而为,跟着短浅的目标而转。人如果没有高远的志向,所做事情都是为了一时的外在目标,久而久之内心就会不安、动荡、迷茫。很多人在挑选职业时的抉择标准都是“这份工作能满足自己什么”,却很少有人想“我能借这份工作为社会贡献什么”。前者总是在要求外在,忘记问自己的心,所以很迷茫;而成功的人大部分属于后者。世上诸法都是因缘和合的,无常、空,因此是“苦”。但是我们了解到这一点后,不是要消极放弃一切,这样又走到另一个极端,执著空了。我们应该放掉的是内心对“不变”的执著,这样,当因缘消散时,自己就不会太痛苦。此外,人必须要树立一个宗旨、方向,才不会迷茫。现在社会,人从小就开始学习很多知识,但实际上,做人、做事的意义却没有学到。非常多的人缺乏生命的方向和目标,所以就会迷茫,不知道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精神上最重要的一块是空白的,所以只好到处找寄托。出家是一条全心全意追寻生命最大价值实现的道路。觉得活着没有意思,是因为人没有愿。我们的迷茫、困惑,都与我们内心缺乏信仰有关,找不到自己行为的意义。我们获取的信息太多,满足五欲的手段太多,但大多都是与找到真正的内心背道而驰的。繁华的物质不能够解决心灵的烦恼和生命的迷茫,相反,物质越繁华,人的烦恼和痛苦可能会更多。人要追求快乐,但不等于追求物质,真正想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的人都应该冷静地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如何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放松下来,事情慢慢做,很多情况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活得比较迷茫、情绪化,要多读书、多思考、多亲近善友、行于善业。鲁迅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这光也许是抵御丧文化最有效的方法。最后,愿大家多读书,多思考,多亲近善友、多行善业。
本文标题:「佛系」「丧文化」的背后不过是你掩饰迷茫的面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596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