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建设2014年2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首次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2015年3月习近平在全国两会上谈话,强调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什么是文化“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易经·系辞下》中有这样一段话:“物相杂,故曰文。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一、什么是文化“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文”字的引申:引申为文字、文章。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诗词曲赋。引申为古代的礼乐制度,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法令条文。引申为精神修养,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文彩。在礼乐制度和修养的基础上还引申为美、善、德行之义一、什么是文化“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文”字的引申:引申为文字、文章。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诗词曲赋。引申为古代的礼乐制度,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法令条文。引申为精神修养,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文彩。在礼乐制度和修养的基础上还引申为美、善、德行之义一、什么是文化“化”的本意有三个方面:一是变化,二是生成,三是造化。文化: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贲卦》一、什么是文化西语文化:culture(cult):耕作、开垦、开发、开化(强调人对自然的主动利用)。一、什么是文化广义的文化与自然相对,泛指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成果。狭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观念意识形态成果,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狭义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所以又称“小文化”。二、文化为什么重要?1.安顿人的心灵。(文化带来精神的安全和舒适,提供精神家园)现代人的焦虑:自然生态危机:物种灭绝;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社会生态危机:社会情感消亡;家庭情感消亡;精神沦丧二、文化为什么重要?1.安顿人的心灵。(文化带来精神的安全和舒适,提供精神家园)我们今天越来越富有,但却越来越不开心、越来越感觉不到幸福。(什么是幸福?)我们一直在追求的“幸福”生活,是否真的值得我们去追求?二、文化为什么重要?2.延续民族命脉(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显著的标识)。文化是民族之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之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二、文化为什么重要?3.塑造价值观、提供凝聚力(文化是社会的精神坐标和前进方向)。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二、文化为什么重要?4.决定未来世界格局。未来世界的冲突将是文明的冲突。儒家文化是未来文明冲突中最需要警惕的文明,中国文明将对世界构成挑战。《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三、当前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1、文化的大交流、大融合成为最显著趋势纵观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交流和融合历来是文化生成和进步的主要路径之一。历程:代步牲畜的驯养—航海技术的发明—机械、电报电话的使用—信息技术的发展。途径:贸易、传教、战争。2、文化的大冲突日益尖锐★这些冲突以东西文化的冲突、不同宗教文化的冲突、异质民族文化的冲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为主线。★不同文明与文化间的矛盾冲突已经成为国际冲突的重要原因和重要表现形式3、西强东弱是当今世界文化格局的主要特点所谓“文化格局”,是指世界范围内各种不同特质的文化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较为稳定的结构和力量对比。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新世纪全球文化的总体格局仍将是“西强他弱”或“西强东弱”,我们的文化从总体上看仍然处于防守的地位。4、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并行不悖文化的全球化,就是各民族文化通过交流、融合、互渗和互补,不断突破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世界,不断超越本民族文化的国界并在人类的评判和取舍中获得文化的认同,不断将本民族文化区域的资源转变为人类共享、共有的资源。4、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并行不悖文化的多元化则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即各个民族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根源于自身历史的传统、习惯、生活方式、符号、信仰、价值观这一整套认知体系重新得到尊崇,各个民族都在追求自己民族文化的独特个性或者独特身份。四、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第一,价值体系倾斜日益严重。(1)我国已进入“世俗化时代”。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世俗化的时代,是一个除魅的时代,是一个价值多神的时代,是一个工具理性替代价值理性的时代。市场社会的出现,使得市场的金钱逻辑成为生活本身的逻辑,在全球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强烈支援下,物欲主义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倒性优势价值观,侵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2)目前我国价值领域普遍存在价值评价主体的错位、价值评价标准颠倒和片面化倾向,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消极腐朽价值观念的影响仍然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小团体主义等等。第二,道德秩序混乱,非道德主义盛行。在社会道德方面,主要特征是各种道德观念的相互碰撞和道德发展的多层次性。旧的道德体系逐步坍塌,新的道德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突破道德底线的现象也较为严重,像以权谋私、官僚主义、假冒伪劣、损人利己等现象大量存在。第三,大众文化良莠不齐,负面文化充斥社会。传统的精英文化和民俗文化处于衰落之势,而城市的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逐渐占据文化的主流。大众文化的迅速扩张满足着人们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但也有值得警惕的不健康因素,如,封建迷信回潮、邪教蔓延、崇拜巫术、黄赌毒、拿严肃主题搞笑搞怪搞臭、游戏人生等,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社会风气。英国有公共图书馆5183所。也就是说,每一万居民,有一家图书馆。比较爱读书的,似乎是日尔曼语国家:德国每6600人有一所;芬兰5000人;奥地利4000人;挪威4000人;瑞士3000人。每2.6万名法国人,享用一所公共图书馆,每2.6万意大利人一所。2015年半月谈网调查:目前国人阅读的特点:娱乐化、快餐化、碎片化、功利化四、重塑文化自信(一)需要反思西方文化的局限性西方文明的求知精神,推动科技的巨大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物质文明西方文明的求知精神,在极度地丰富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却让人类沦为物质的奴隶,人被物质主宰,迷失了人类的精神家园西方为代表的现代文明让人类陷入无根、无心、无情的困境。西方文明将其由求知精神、科学主义、怀疑思想等构成的理性精神凌驾于人类一切思想之上,人类成为世界的主宰,人类信仰迷乱、不再惧怕自然、肆无忌惮,导致物种灭绝、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精神空虚、道德沦丧、情感消亡……(二)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礼仪之道、君子之道、中庸之道,这三个“道”所构成的社会模式、人格模式、行为模式齐全,而且组合严整,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特性,是中国文化与别的文化的根本区别。所谓“礼仪”,就是一种生活化了的文化仪式。过去的先知位为了推行仁爱、高尚、温厚、互敬、忍让、秩序等观念,设计出一整套行为规范,通过一定的仪式进行半强制化的传扬。几千年间,把“礼仪”当作社会模式,也使中国有世界“礼仪之邦”的称谓。君子之道:过去的圣贤先知企图改造社会而做不到,就把改造社会的目标变成了改造人格,他们设定的行为程序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出发点,修身的终极,就是君子。君子是中国文化的理想人格。中庸之道:有“中庸”、“中和”、“中道”哲学思想,就是中国文化在本性上不信任一切极端化的诱惑。必须警惕痛快和爽利,而去寻求合适和恰当;必须放弃僵硬和狭窄,而去寻求弹性和宽容。中国人的基本行为模式。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成为人类几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和消亡的幸存者,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秘密就是中庸之道。三个“道”,社会模式、人格模式、行为模式齐全,而且组合严整,构成了一种大文化的“三足鼎立”。这尊文化之鼎,既是中国人精神凝聚的理由,又是那么多古文明只有它活到了今天,活得那么久,活得那么大的理由。这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价值所在。中国文化的弊病是什么?其一,疏于公共空间。其二,疏于实证意识。其三,疏于法制(法治)观念。疏于公共空间:可理解为市民(公民)文化,在朝廷和家庭之间,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盲区。公共空间的行为有规范,有道德,但是,国人公德意识差,说明中国文化的一大弱项。比如:随地吐痰、高声喧哗、骂街等。疏于实证意识:实证意识的缺乏,也就是科学意识的缺乏。疏于精确,长于模糊。这种倾向,使中国文化长期处于“只讲善恶、不讲真假”的泥潭之中。疏于法制(法治)观念:在中国文化中,“好汉”总是在挑战法律,“江湖”总是要远离法律,“良民”总是在拦轿告状,“清官”总是在先斩后奏。中国文化对法律(法治)观念的疏淡,严重影响广大民众快速进入现代文明。例如:把上访看作起诉,以调解替代审判,用金钱慰抚非法,以及民间法庭。(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1.对劳动异化的批判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马克思《手稿》(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2.对拜物教的批判货币的力量有多大,我的力量就多大。我是什么和我能够做什么,绝不是由我的个人特征决定的。我是丑的,但我能给我买到最美的女人……我是个跛子,可是货币使我获得二十四只脚……货币是最高的善。——马克思《手稿》(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3.对技术异化的批判在我们这个时代,每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具有理智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马克思《手稿》(四)完成启蒙运动未竟之业“五·四”启蒙运动口号:民主(自由、公平、正义)科学(理性、契约、创新)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只有当我们在文化上,在话语体系、价值理念、思维方式、人文科学、生活方式等方面为世界人民所接受、所羡慕、所敬仰的时候,我们才真正实现了伟大复兴。
本文标题: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778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