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中国建筑的特征(48pp)
课前阅读识记——了解文学常识自然科学小论文的特点:一是“小”。同正规学术论文相比,科学小论文的选题较小,内容较浅,因而篇幅也不长。二是科学性。科学小论文的材料,应当是真实可靠的,不允许夸大或虚构;观点应当是在经过细致的思考与研究后实事求是地提出来的,而不是任意的猜测或臆断;语言应当准确、清晰、严密、合乎逻辑,不能模棱两可、含糊费解、粗疏缺漏。三是创造性。是否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是衡量自然科学小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要在科学小论文里,提出自己在观察、调查或考察中获得的新发现,在实验或制作中运用的新方法,在科技活动中所得到的新成果,在深入钻研某种科学知识中积累的新见解,从而能给人一定的启发。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作者介绍•梁思成(1901年-1972年),广东新会人,梁启超之子,中国著名建筑学家,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是古代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努力探索中国建筑的创作道路,还提出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在建筑学方面贡献突出。在清华大学创建建筑系,以严谨、勤奋的学风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建筑人才。1972年1月9日逝世于首都北京。•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2019年8月9日星期五10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雪化后那篇鹅黄,你象;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林徽因12“她天生是诗人气质、酷爱戏剧,也专学过舞台设计,却是她的丈夫建筑学和中国建筑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上不过主要是后者的得力协作者,实际却是他灵感的源泉”。卞之琳《窗子内外——忆林徽因》•自然科学小论文的特点:•一是:“小”。同正规学术论文相比,科学小论文的选题较小,内容较浅,因而篇幅也不长。•二是科学性。材料当真实可靠,不允许夸大或虚构;观点不应任意的猜测或臆断;语言应当准确、清晰、严密、合乎逻辑,不能模棱两可、含糊费解、粗疏缺漏。•三是创造性。要在科学小论文里,提出自己在观察、调查或考察中获得的新发现,在实验或制作中运用的新方法,在科技活动中所得到的新成果,在深入钻研某种科学知识中积累的新见解,从而能给人以一定的启发。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弄懂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2.观察图片了解中国建筑的主要专业术语。•3.学习这篇文章的作诠释,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4.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激起对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兴趣,并试着对家乡充满中国风的建筑作个调查。【学习重点】1.记:积累本文重要字词,积累有关“建筑”的名言名句。2.读: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掌握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理解并掌握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技巧。3.写:运用比喻手法,学写一般的说明文。4.练:分析说明文中的比喻说明法。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字正音准1.准确识记下列单音字的读音①墁.地()②斗拱.()③额枋.()④屋檩.()⑤接榫.()⑥框.架()⑦柁墩..()⑧穹窿..()mànɡǒnɡfānɡlǐnsǔnkuànɡtuódūnqiónɡlónɡ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2.准确识别下列多音字的读音①殷殷.切殷.红②槛门槛.栏槛.③横横.木蛮横.④折折.断折.腾折.本yīnyānkǎnjiànhénɡhènɡzhézhēshé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3辨形组词①廪凛檩②檐赡瞻谵③墁谩幔漫④掇缀辍啜仓廪凛冽檩条屋檐赡养瞻仰谵语墁地谩骂幔帐漫步拾掇点缀辍学啜泣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涵咏词义1.词义理解——齐读并识记下列词语的含义①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②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极多。③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2.近义词辨析①布置·布局a.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建造而成的。b.老李之所以输得这样惨,是因为一开始只为了抢占“底盘”,不注重棋的整体布局。②巧夺天工·鬼斧神工a.我国古代有许多建筑物结构精妙,布局严谨,藻饰华美,可谓巧夺天工。b.黄山奇景密布,怪石林立,可谓鬼斧神工。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③题材·体裁为庆祝建党90周年,省宣传厅举办了一次书画展。本次展出的书画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时代感强。在艺术体裁上,既有书法、绘画,又有雕塑、摄影。④装饰·妆饰精致的水晶装饰可以让你成为众人的焦点,把你妆饰得美丽、高贵、有品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理清全文思路,并简要概括。二、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指出哪些是结构特征,哪些是装饰特征。三、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四、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要求:第一问可按“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的思路进行梳理;注意分条概括;语言要简练。理清全文思路,并简要概括。【注意总结性,过渡性的关键句】•1.首先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2.然后具体分析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3.接着阐明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以及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4.最后总结全文,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建造适合新中国的建筑。课前阅读识记——速读感知课文1.“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什么结构的短语?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答案】偏正结构的短语。两个修饰语,“中国”“建筑”,中心语“特征”。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答案】中国建筑的特征第一部分第1~2段:体系独特、分布广、历史久第二部分第3~13段: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第三部分第14~19段: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第四部分第20段:发扬光大建筑传统地位重要,特征鲜明•1.介绍立体构成。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指出哪些是结构特征,哪些是装饰特征。【看图说明】2.介绍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3.说明结构方法,即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并解释了中国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这与现代的结构原则上是一样的。•4.说明斗拱的作用。先描述“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它不但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还具有装饰作用。•5.介绍举折,举架,用来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6.介绍屋顶,指出它是“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并在与其他建筑体系的比较中,盛称“翘起如翼”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7.从用色方面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指出“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不但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红色,而且还大量用彩绘来装饰木架部件。•8.介绍露出的构件交接部分的加工,如脊吻、瓦当、门窗、门环、角叶等经过加工取得了高度装饰的效果。•9.说明建筑材料的装饰特点,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等,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1.立体构成2.平面布局3.结构方法4.斗拱5.举折和举架结构特征装饰特征6.屋顶的装饰作用7.颜色的大胆选择8.露出构件交接处的加工9.建筑材料的装饰性主次整体局部第二部分结构与说明顺序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1.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分别是什么?请找出每一段的关键词。这九大特征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写的?【答案】作者按照事理顺序对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进行高度概括,逻辑上先总后分,先主后次,从结构特征到装饰特征,层次简洁严密。【点拨】“每一段”明确告诉了我们答题的范围。“关键词”指能体现中心意思(概念)的词语。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2.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作者为什么重点说明这几部分?【答案】重点说明的特征有:(1)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2)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3)斗拱,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4)屋顶,斜坡飞檐是中国建筑的典型形象;(5)色彩,大胆使用朱红和彩绘,成为中国建筑鲜明的特色。这几部分是中国建筑的主体部分,最能表现中国建筑的特征。【点拨】重点说明的内容要根据说明对象的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来确定。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答案】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的规则,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点拨】这是对含义丰富的句子的考查,要准确的理解句意,必须回归到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做出准确的回答。原文第14段,有明确的提示性文字:“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4.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答案】这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点拨】这个问题和前一个问题一脉相承,仍然要结合语境来理解。课文倒数第二段:“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课堂读写探究——疑点探究5.作为一篇自然科学小论文,科学、严谨的说明是为文的基本要求,作者的主要任务是介绍科学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梁思成的科普文章中有浓烈的抒情成分,应如何看待这些抒情句?请谈谈自己的看法。【点拨】解决此类问题必须知人论世。本文写作时,欧洲各国对本国的古建筑已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写出本国的建筑史,而日本学术界的许多知名学者也已着手研究中国建筑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完成的,它无疑是当时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的历史产物。【答案】(示例一)梁思成在他的文章中,反复表达的思想是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他呼吁:“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他满怀忧患意识地提醒后人:“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为我们文化衰落消失的现象。”(《中国建筑史》)课堂读写探究——疑点探究(示例二)21世纪,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一个缺乏科学教育的民族是很难强大起来的,一个缺乏科学素养的人是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工作和生活的,一个没有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的人是不会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的。梁思成先生就是要告诉我们中国建筑是值得中国人骄傲的,他的用意就是用强烈的民族情怀感染人们,引领人们进入高尚的审美境界。(示例三)科普
本文标题:中国建筑的特征(48pp)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83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