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9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1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涵义广义的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教育一词,最早在《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教务人员老师等(主导)教育影响:手段,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纽带)受教育者(对象和主体)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社会属性:永恒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历史性(古今不同);相对独立性:历史继承性(古今相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内容。方法简单(3)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近代教育:义务教育(德);世俗化;法制化(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学科。2.西方3(二)创立阶段1.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赞誉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根本性指导原则:教育要适应自然;提出并阐述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规定百科全书式课程2.赫尔巴特1234: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提出了“四阶段教学理论”清楚,联想,系统,方法;(一原则两基础三中心四阶段)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3.杜威345: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三个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主张做中学,五步教学法,教育无目的论。(三)发展阶段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布鲁纳、赞科夫、根舍因教育的功能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4(1)根据教育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个体,本体)和社会发展功能(社会)(2)根据教育作用的性质:正面和负面(3)根据教育功能的呈现方式:显性(计划内)和隐形(计划外)教育与人口(1)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2)人口的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3)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4)人口质量影响着教育质量5(五)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身心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基础)和心理发展3个体身心发展动因6(六)教育制度教育制度广义:国民教育制度核心和主导地位狭义:学校教育制度(学制)··规定了性质、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衔接关系1西方发达国家学制的纵向发展趋势双欧单美分苏联1.双轨制:19世纪欧洲。一轨面向资产阶级学术性,另一轨面向劳动人民职业教育。2.单轨制:美国。3.分支制:前苏联。基础教育至普通教育、职业教育2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1、旧中国的学制72、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我国当前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3义务教育(单)德国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的特点:1.强制性。一是适龄儿童必须接受教育;二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2.普及性。原则上义务教育覆盖我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也包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盲、聋、哑、弱智和肢残的儿童、少年。3.免费性。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免收学费.杂费我国现阶段的学制是多种形式并存的,六三三,五四三等等。(七)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广义:人们的期望狭义: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要求(单)教育的作用:1.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3.评价作用---评价学校、老师、学生84五育之间的关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910第二章中学课程(一)课程概述(单选、辨析)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斯宾塞是最早把课程作为术语使用的人。课程是指教育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广义: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狭义:某一门学科。2课程内容(单)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1)纵向(简单到抽象)与横向(综合课程);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螺旋式与直线式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12年考了)课程计划是又称教学计划,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总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教材编写、教育、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构成:课程目标(核心),前言,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二级简答)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教科书编写的原则与要求:科学性和思想性(首要原则)教材设计的一般原则:方向性、完整性、适切性教材的编写:一般采用螺旋式上升与直线式编写两种基本113课程评价(单)4课程开发课程开发是指通过设计和学习者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一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开发的模式(单)1目标模式拉尔夫.泰勒(课程评价之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目标、内容、方法、评价~~~泰勒原理2过程模式斯腾豪斯《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轮》12(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单选简答)1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单)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2.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单)(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合作、自主、探究(5)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6)实现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国家、地方、学校13第三章中学教学(一)教学(单、辨析)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关系(单)1.教学vs教育部分与整体2.教学vs智育智育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途径与内容3.教学与上课整体与部分14(二)教学过程双边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单、辨析、简答)舰长传教(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习间接经验以学习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发展能力(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品德的提高是知识学习的基础;两者有机结合3.教学过程的五个阶段(单、二级简答)急领老公孕检(1)激发学习动机(起始阶段)(2)领会知识(中心环节,理解教材是领会知识的中心)(3)巩固知识(必要环节)(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三)教学原则1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2我国中学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单、简)定义: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直接感知学习对象,多种感官,感性认识直观的具体手段: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贯彻要求: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选择语言不滥用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想结合;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4.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15(2)启发性原则(单、简)(启发自觉性原则、自觉性原则)定义: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引导思考,积极探索贯彻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小猪动手毒死农民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3)巩固性原则(单)定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掌握(4)循序渐进原则(单、简)定义: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有系统地进行。贯彻要求: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学记》、朱熹、夸美纽斯、乌申斯基、布鲁纳等)(5)因材施教原则(单)有的放矢(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单、简)定义: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学懂学会贯彻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小莲在乡下训练运动能力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7)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单)(8)量力性原则(单)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地发展水平。16(四)教学方法2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一级简答)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特点3.学生年龄特征4.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制约。5.教学时间、设备、条件6.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五)教学组织形式1.(单)个别教学制。古埃及,中国。一对一。我国最古老的。2.(单)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把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分成固定认识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进行教学。最基本最重要,集体教学形式特征:班、课、时产生:163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我国:1862京师同文馆辅助形式:个别辅导、现场教学特殊形式:复式教学(二级简答)3.(单)分组教学。美、英、法、德等国家。按学生能力或成绩分成水平不同的组。外部分组——编班内部分组——编组4.(单)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1918年美国教育家克伯屈。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道尔顿制:1920年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教师不再上课教授教材,学生自学参考书,作业。175.(单)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结合了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六)教学工作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单、简)背上做导学1.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是教好课的前提。2.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1.二级简答2、上课二级简答、单3、布置作业二级简答4、课外辅导必要补充,无偿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考查、考试18(七)教学模式(八)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诊断(问题)、激励(积极性)、调节19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一、认知过程七个(注意、感觉、知觉、感知觉的应用、记忆、思维、想象)(一)(单)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单)注意的功能:选择;保持(时间);调节和监督功能20(二)(单)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4)感觉的相互补偿:某种感觉系统的技能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感觉系统的技能来弥补例子:(盲人失去视觉后听觉更加灵敏)(二)(单)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之一)(四)(单)感知觉的发展和应用强度律----看得清;听得见;差异律----有差别(板书颜色标注);活动律----动;组合律----形成整体,知识块21(五)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也可说人脑对经验的编码、存储和提取,保持再现的过程)遗忘的规律德国艾宾浩斯发现,遗忘的进
本文标题:2019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836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