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第4节-免疫调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206)
第4节免疫调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周艳红(广东省珠海市红旗中学519090)一、教材分析内容分析《免疫调节》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必修3》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的内容。将免疫视为一种调节方式,强调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共同构成了机体的调节网络。这是“人体稳态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而实现”观点的进一步发展。本节分2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学习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本学时是第二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为免疫学的应用,对于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适当增加一些科学史素材能使教学更生动,避免简单说教,更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能力培养。本学时也是本章的最后一个课时,是让学生建构调节网络概念的最佳时候。编排特点本章教学内容基本按照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来安排,从神经调节到激素调节再到免疫调节。在激素调节这一节中,教材引入了促胰液素的发现这一科学史实,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也使人们认识到另一种调节方式——激素调节的存在。那人们又是从何时开始,因何事件认识到人体稳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来实现的?可是教材上没有介绍,能否给学生增加相关的生物科学史素材?让学生全面了解人们对调节机制的认识历程,从而主动建构调节网络的概念,进而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免疫学的应用。2.教学难点:调节网络概念的建立。二、教学对象知识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已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能力高中学生已具备搜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性活动的能力。三、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知道免疫学的应用。(2)建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概念。2.能力方面(1)通过课前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以及协调合作的能力。(2)通过课堂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了解免疫学发展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建立科学的价值观。(2)通过引入科学史素材,让学生看到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建立科学的发展观。四、教学策略(一)教学指导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比如:我们不应向学生灌输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这一概念,而应让学生了解相应的科学史,真实地看到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一个整体,他们才会主动建构调节网络概念,这是别人不能替代的过程。生物科学史教育的重要意义科学并非是一些既成的事实、定律和理论,而是由理论之间、实验之间、理论和实验之间的一致与矛盾共同推动发展的。科学史教育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过程。理解科学的动态产生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激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能通过过程式的学习,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二)教法与学法研究性学习由于免疫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人类社会有着卓越的贡献,学生在一堂课内接受的信息很有限,因此,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有关免疫学的应用的资料,学生更能感受到生命科学不息的脉动。互动式讨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进行资料交流时,不能只是听,还应有思考,有问题产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人来解答问题,以互动式讨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分析与归纳学生好胜好强,讨论容易激烈,内容广泛容易偏离主题,需要老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分析,适时归纳。(三)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研究性学习将班上同学分为4个小组,分别搜集以下有关内容的资料:疫苗的发明与应用、免疫学在各种疾病的临床检测和科学研究中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器官移植搜集资料,形成本组的发言稿,并推选发言代表。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免疫学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生活。课堂交流、讨论、小结免疫学的应用组织学生讨论:你知道哪些疫苗?对什么病起作用?引导学生回顾人教版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中用来说明细胞膜的流动性的科学史:1970年,科学家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用发红色荧光的染料标记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这两种细胞刚融合时,融合细胞的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在37℃下经过40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展示交流搜集的有关疫苗的资料回顾与思考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感受免疫学的应用为治疗和预防人类疾病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认识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充分利用课本已有的科学史素材为教学服务,让学生感受免疫学技术对生物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课前研究性学习课堂交流讨论小结建构调节网络概念小结反馈课后拓展其中的荧光标记法就是免疫荧光标记法,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先将已知抗体标记上荧光素制成荧光标记物,再用这种荧光抗体与细胞膜上的相应抗原结合,使细胞上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发荧光。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讨论:为什么器官移植难以成功?免疫抑制药物对人体免疫力起什么作用?如何解决供体器官短缺问题?阅读、分析、讨论充分认识到科学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也从器官移植供体不足中认识到科学的局限性。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技术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唤起爱心。引入科学史,建构调节网络的概念提出疑问:20世纪以前,人们只知道神经调节,1902年,促胰液素的发现使人们发现了体液调节,随后,人们又发现了二者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现在我们学习了免疫调节,免疫调节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有关吗?为什么把它们称为“完整的调节网络”呢?介绍资料:20世纪70年代末期,瑞士学者Besedovsky等首次获得了神经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具体证据,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假说。近十多年来,在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关系的研究中有了突破性进展,从分子水平上找到了两者之间的统一性。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神经免疫内分泌学。思考、阅读、思考让学生感受到三大系统之间存在的有机联系,它们共同协调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从而主动构建调节网络的概念;同时也让学生了解现代科学研究的新进展,明白科学知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又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小结反馈板书设计再次回顾本力求简明扼要,突三、免疫学的应用1、疫苗的发明与应用征服传染病2、临床检测与科学研究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的特性3、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四、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节内容,掌握要点。完成练习。出重点。课后拓展查找资料:骨髓移植适合哪些病?骨髓库里保存的是什么?获取造血干细胞的方法有哪些?你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吗?查找资料与思考全面认识骨髓移植,消除因不了解带来的恐惧,唤起爱心。六、教学反思1、整合科学史教育的途径很多,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都给学生展现了一个广阔的天空。2、教师对科学史素材的搜集、学习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提升的过程。实现教学相长。2、科学史的教育功能很多,但也不能奢望每一次整合都达到多种教育功能,只要能使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我们都不妨试一试,因为这是一条值得我们去探索的路!
本文标题:第4节-免疫调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20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160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