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冷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一、施工总体部署1项目基本情况(1)工程名称:中韩自贸区威海港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综合服务中心冷库建设工程(2)工程建设项目地点:威海新港(3)建设规模:工程主体结构二层,建筑高度21.00m,局部9.2m,总跨约53.00m,单跨7.5m,建筑面积约15040㎡,基础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基础,主体采用钢筋砼框排架结构,屋面采用预应力砼双T板,抗震设防为丙类,抗震等级为三级。(4)计划工期:395日历天;(5)质量要求:达到国家验收规范合格标准;(6)总投资额:4477万元。2施工总体部署思路:根据本工程特点、承包范围及招标文件有关要求,施工部署将统筹安排,既考虑各专业工序的衔接、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期搭接、分包工程的合理穿插、专业分包工程有足够的施工时间,又保证资源配备与进度安排相协调,此外还考虑配合业主制定设备采购计划、专业分包进场时间计划,作好分包管理、协调与服务。(1)科学组织施工,满足业主对本项目安全、质量、工期、文明施工的要求;充分利用有利的季节和气象条件,合理组织安排,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和消耗,降低工程成本,合理布置劳动力、施工机具,尽量实现均衡生产。(2)施工顺序合理编排,避免施工过程中的相互干扰。(3)积极推广和应用“十项新技术”,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3各阶段施工部署主要内容3.1、施工准备及场地平整阶段(2018年1月12日至2018年01月21日)1)在接到业主中标通知后立即进入施工现场,进场后立即展开现场布置、现场测量定位、道路硬化和布置工作区。2)拿到施工图后进行场地平整工作。3)协助业主与政府主管部门协调,设置完成前期主要堆放场地、加工场地。3.2、基础施工阶段(2018年01月22日至2018年5月19日)1)本阶段进行主要完成桩基施工、土方开挖、基础施工。2)此阶段布置二台6010塔吊,混凝土浇筑采用汽车泵配合浇筑。3.3、主体结构施工阶段(2018年4月14日至2018年7月17日)1)本阶段主要完成钢筋砼结构、二次砌体结构施工。2)汽车泵配合浇筑混凝土。3)做好结构施工技术保障、现场管理保障和人员、物资供应保障。3.4、装饰装修施工阶段(2018年7月28日至2019年1月13日)1)本阶段主要完成粗装修、精装修、屋面施工和室内机电设备安装、室外工程施工。2)2019年1月13日完成全部装修施工。3)本阶段重点做好各专业分包工程的管理、协调、服务工作的同时,特别做好安装配合及成品保护。3.5、竣工验收施工阶段(2019年1月14日至2019年2月10日)从2019年1月14日至2019年2月10日主要进行各专项工程分项验收、综合验收、竣工验收及竣工备案。附图:施工平面详图基础阶段施工平面布置图主体阶段施工平面布置图装饰阶段施工平面布置图二、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1施工顺序施工准备→桩基施工→基坑开挖→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基坑回填→砌体施工→屋面施工→装修施工本工程总体上按照基础结构、主体结构、砌体结构、装饰装修四个阶段组织施工,以主体结构作为工期控制点进行工期控制。结构施工阶段,电力设备安装预埋与结构同步施工,在主导工序施工过程中穿插进行。装修和设备安装施工阶段,组织流水施工作业。2施工机械安排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配备二台QTZ80/6010塔吊负责主体阶段垂直运输,2台SC100/100物料提升机负责砌体和装饰阶段垂直运输。现场设置钢筋加工棚,钢筋机械采用钢筋调直机、钢筋弯曲机、钢筋切断机、套丝机、交流电焊机加工、制作、连接,现场设模板加工棚,采用木工电锯等在加工棚内加工。3工程测量中韩自贸区威海港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综合服务中心冷库建设工程,平面测量工作难度比较大,但为了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精度,提高施测效率,实现业主在质量、进度等方面的要求,在测量工作中,将全面推行数字化测量控制技术,为施工过程、施工质量提供控制依据,使测量工作成为智能化结构施工的第一道工序。3.1测量准备施工测量准备工作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人员的组织及测量仪器的选择及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论证与数据准备,工程重点、难点分析与应对措施。1.主要测量仪器及性能根据本工程特点和精度要求,距离控制采用全站仪,轴线投设用经纬仪,高程测量用精密水准仪,主轴线垂直度控制用激光垂准仪。2.平面(高程)控制点交接及复核测量工作实施前,业主提供不少于两个平面控制点和一个高程控制点(或两个GPS点),与施工方、监理以书面形式进行现场交接,施工方负责点位的复核、及保护(可作引桩保护)。3.2平面控制网的建立1.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精度1)平面控制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2)平面控制的布设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等进行。3)控制点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2.平面控制网的建立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平面控制采用主轴线法;以两条正交线作为本工程的首级控制,为了满足首级控制网的几何强度,在轴线延长上增加一具有良好通视条件的点,并具导线规则的控制网。3.3高程控制网的建立本工程高程兼顾建筑物变形观测的要求,至少布置三个水准基点(深埋点);水准基点呈三角形布置,并与城市水准点进行联测。4桩基施工本工程桩基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桩。4.1起吊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0%方可起吊,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100%才能运输和打桩。如提前吊运,必须采取措施并经过验算合格后才能进行。起吊时,必须合理选择吊点,防止在起吊过程中过弯而损坏。当吊点少于或等于3个时,其位置按正负弯矩相等的原则计算确定。当吊点多于3个时,其位置按反力相等的原则计算确定。长20~30m的桩,一般采用3个吊点。4.2运输堆放打桩前,桩从制作处运到现场,并应根据打桩顺序随打随运。桩的运输方式,在运距不大时,可用起重机吊运;当运距较大时,可采用轻便轨道小平台车运输。严禁在场地上直接推拉桩体。堆放桩的地面必须平整、坚实,垫木间距应与吊点位置相同,各层垫木应位于同一垂直线上,堆放层数不宜超过4层。不同规格的桩,应分别堆放。预应力管桩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出厂,在达到设计强度及14天龄期后方可沉桩。预应力管桩在节长小于等于20m时宜采用两点捆绑法,大于20m时采用四吊点法。预应力管桩在运输过程中应满足两点起吊法的位置,并垫以楔形掩木防止滚动,严禁层间垫木出现错位。4.3锤击法预制桩的沉桩方法有锤击法、静力压桩法、振动法等。锤击法是利用桩锤的冲击克服土对桩的阻力,使桩沉到预定持力层。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沉桩方法。打桩设备主要有桩锤、桩架和动力装置三部分。4.4打桩顺序打桩时,由于桩对土体的挤密作用,先打入的桩被后打入的桩水平挤推而造成偏移和变位或被垂直挤拔造成浮桩;而后打入的桩难以达到设计标高或入土深度,造成土体隆起和挤压,截桩过大。所以,群桩施工时,为了保证质量和进度,防止周围建筑物破坏,打桩前根据桩的密集程度、桩的规格、长短以及桩架移动是否方便等因素来选择正确的打桩顺序。在打桩前,应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桩基轴线,并将桩的准确位置测设到地上。要综合考虑到桩的密集程度、基础的设计标高、现场地形条件、土质情况等,以确定打桩顺序。常用的打桩顺序一般有下面几种: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自中间向两个方向对称进行,自中间向四周进行。一般基坑不大时,应从中间开始分头向两边或周边进行;当基坑较大时,应将基坑分成数段,而后在各段范围内分别进行。打桩应避免自外向内,或从周边向中间进行。第一种打桩顺序,打桩推进方向宜逐排改变,以免土壤朝一个方向挤压,而导致土壤挤压不均匀,对于同一排桩,必要时还可采用间隔跳打的方式。对于大面积的桩群,宜采用后两种打桩顺序,以免土壤受到严重挤压,使桩难以打入,或使先打入的桩受挤压而倾斜。大面积的桩群,宜分成几个区域,由多台打桩机采用合理的顺序进行打设。打桩时对不同基础标高的桩,宜先深后浅,对不同规格的桩,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宜防止桩的位移或偏斜。为减少挤土影响,确定沉桩顺序的原则应入下:a、从中间向四周沉设,由中及外;b、从靠近现有建筑物最近的桩位开始沉设,由近及远;c、先沉设入土深度深的桩,由深及浅;d、先沉设断面大的桩,由大及小。e、先沉设长度大的桩,由长及短。4.5打桩方法打桩机就位后,将桩锤和桩帽吊起,然后吊桩并送至导杆内,垂直对准桩位缓缓送下插入土中,垂直偏差不得超过0.5%,然后固定桩帽和桩锤,使桩、桩帽、桩锤在同一铅垂线上,确保桩能垂直下沉。在桩锤和桩帽之间应加弹性衬垫,桩帽和桩顶周围四边应有5~10mm的间隙,以防损伤桩顶。打桩开始时,应先采用小的落距(0.5~0.8m)作轻的锤击,使桩正常沉入土中约1~2m后,经检查桩尖不发生偏移,再逐渐增大落距至规定高度,继续锤击,直至把桩打到设计要求的深度。最大落距不宜大于1m,用柴油锤时,应使锤跳动正常。在打桩过程中,遇有贯入度剧变、桩身突然发生倾斜、移位或有严重回弹、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或破碎等异常情况时,应暂停打桩,及时研究处理。打桩有“轻锤高击”和“重锤低击”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如果所做的功相同,而所得到的效果却不相同。轻锤高击,所得的动量小,而桩锤对桩头的冲击力大,因而回弹也大,桩头容易损坏大部分能量均消耗在桩锤的回弹上,故桩难以入土。相反,重锤低击,所得的动量大,而桩锤对桩头的冲击力小,因而回弹也小,桩头不易被打碎,大部分能量都可以用来克服桩身与土壤的摩阻力和桩尖的阻力,故桩很快入土。此外,又由于重锤低击的落距小,因而可提高锤击频率,打桩效率也高,正因为桩锤频率较高,对于较密实的土层,如砂土或粘性土也能较容易地穿过,所以打桩宜采用“重锤低击”。4.6质量控制打桩质量评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否满足设计规定的贯入度或标高的要求;二是桩打入后的偏差是否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1、贯入度或标高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桩端达到坚硬、硬塑的粘性土、碎石土、中密以上的粉土和砂土或风化岩等土层时,应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或桩尖标高作参考;若贯入度已达到而桩端标高未达到时,应继续锤击3阵,其每阵10击的平均贯入度不应大于规定的数值;桩端位于其它软土层时,以桩端设计标高控制为主,贯入度作参考。上述所说的贯入度是指最后贯入度,即施工中最后10击内桩的平均入土深度。贯入度的大小应通过合格的试桩或试打数根桩后确定,它是打桩质量标准的重要控制指标。最后贯入度的测量应在下列正常条件下进行:桩顶没有破坏;锤击没有偏心;锤的落距符合规定;桩帽与弹性垫层正常。打桩时如桩端达到设计标高而贯入度指标与要求相差较大;或者贯入度指标已满足,而标高与设计要求相差较大。遇到这两种情况时,说明地基的实际情况设计原来的估计或判断有较大的出入,属于异常情况,都应会同设计单位研究处理,以调整其标高或贯入度控制的要求。2、平面位置或垂直度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桩打入后,桩位的允许偏差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3的规定。预制桩(钢桩)桩位的允许偏差(mm),必须使桩在提升就位时要对准桩位,桩身要垂直;桩在施打时,必须使桩身、桩帽和桩锤三者的中心线在同一垂直轴线上,以保证桩的垂直入土;短桩接长时,上下节桩的端面要平整,中心要对齐,入发现断面有间隙,应用铁片垫平焊牢;打桩完毕基坑挖土时,应制订合理的挖土方案,以防挖土而引起桩的位移或倾斜。3、接桩的质量要求(1)采用焊接接桩时,电焊结束后停歇时间、焊缝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规定。(2)当混凝土预制桩用法兰盘拼接时,应连接牢固,防锈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4.7检测一、预制桩、预应力管桩完工后应进行桩身完整性及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二、宜先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根据完整性检测结果选择有代表性的桩进行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三、桩身完整性检测应采用低应变法,抽检数量,应抽取总桩数的10%,且不少于10根,每个承台不得少于1根。四、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应符合如下规定:同一规格、同一持力层的基桩,对设计等级为甲级和乙级桩基应抽取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进行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的桩基应抽
本文标题:冷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19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