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第一章-公司治理的基本问题
第一章公司治理的基本问题宫玉松五粮液公司治理问题一。问题1.信息披露问题2。通过关联交易向大股东输送利益——这是公司治理的最大问题3。所谓大股东控制并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突出表现在股利分配上,流通股东颇为不满。4。过度多元化二。后果1.财报业绩不佳(与茅台、泸州老窖等公司相比)2。股价下跌——投资者用脚投票3.市场形象极差,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2009年9月),公司陷入空前危机三。被市场“逼出来”的公司治理改进着重解决关联交易2009年关联交易总额58.81亿元,2010年降为18.74亿元,同比下降68.13%。第一节公司治理的缘起一。公司治理问题的由来公司治理这一术语在20世纪80年代正式出现。此后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但公司治理中所研究的基本问题在实践中早已存在,公司治理也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公司治理的每一步发展都是针对公司失败而作出的反应。为什么公司治理问题早已存在,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被重视和广泛研究呢?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高薪引起了股东和社会的不满。第二,机构投资者的兴起和股东参与意识的增强。第三,兼并收购浪潮对利益相关者的损害。第四,转轨国家的内部人控制。为什么我国对公司治理尤其上市公司治理日益重视呢?公司治理问题的重要性1.良好的公司治理有利于改善企业绩效,降低融资成本2.良好的公司治理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并取得投资者的信任:大多数投资者愿意为公司治理好的公司支付更高的溢价3.良好的公司治理是机构投资者选择投资标的的重要前提——QFII对公司治理的重视4.良好的公司治理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银广夏事件引发资本市场信心危机与股市暴跌5.公司治理影响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在20世纪90年代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人们开始研究公司治理与金融危机的关系,普遍认为:亚洲金融危机本质上就是一场公司治理危机,公司治理与金融体系的安全有着多方面的联系。第二节企业制度的演进与现代企业制度一。企业制度的三种法律形式1.业主制企业也称“独资企业”。由个人出资经营的企业。出资者和经营者都是业主,独享企业的全部利润和独自承担所有的风险,并对企业的债务负无限责任。它不是法人,全凭企业主的个人资信对外进行业务往来。业主制企业一般规模很小,组织机构简单,建立与歇业的程序也十分简单,产权能较容易地转让。其优点之一是经营灵活,由业主一人拍板,决策迅速。由于业主本人即经营者,所有权与经营权完全合为一体,能从产权安排上对经营者提供百分之百的激励,从而使精打细算、勤俭持家成为这类企业的另一优点。业主制企业通常在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数量中占绝大多数。业主制企业的缺点是:(1)财力有限,规模很小。由于受到偿债能力的限制,其贷款能力较差,很难筹集足够的资金从事大规模的工商业活动。(2)如果业主无力经营或者死亡,该企业的业务就会中断。这种企业制度很难从事需大量投资的大规模商业活动,主要存在于零售业、服务业、个体农业、“自由职业”等行业,大都由小作坊、小商店、家庭农场、律师和医生等职业类型组成。2.合伙制企业当两个或更多的人决定一起做生意,他们可以组成一个合伙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业主的个人财产基础上建立和运作,合伙人分享企业所得,共同对企业的债务承担责任。合伙制企业的主要特征是:(1)企业的产权主体有多个,但产权结构仍是完整统一的,合伙人共同拥有企业财产的所有、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权。(2)合伙人原则上都应该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每个合伙人对企业债务均负无限责任,而且合伙人之间的责任是相互连带的。(3)合伙人之间达成一个书面或口头协议,通过协议来共同组成企业,企业成败主要取决于合伙人能否履行他们的协议,合伙人之间难免会发生偷懒、“搭便车”的道德风险,彼此监督是相当困难的。合伙制企业的缺点主要有:(1)企业依然局限在规模较小的生产和经营之内。(2)稳定性差。合伙制企业的有效运行,依靠合伙人之间信守承诺和达成默契,一旦某一合伙人违背承诺退出等,合伙制企业就终止了。(3)合伙企业责任相互牵连,使合伙人面临相当大的风险,这也是合伙制企业很早出现却难以扩张和发展的原因。(4)合伙企业的所有合伙人都有权代表企业从事经营活动,重大决策须所有合伙人参加,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上,往往难以取得一致,很难及时作出决策,决策效率相对较低。大多数合伙制企业的规模较小,而有些规模很大。美国有许多重要的全国性会计师事务所是以合伙制形式组织的,成员可达数百人。律师事务所从只有两个律师的小城镇事务所到拥有100个或更多律师的大城市事务所。直到20世纪70年代,华尔街的主要投行还是以合伙制来组建的。此后,由于无限责任,及企业规模太大导致合伙人的名单增长的如此之长,以至于任何一个合伙人都不可能确切地知道其他合伙人究竟承担着多少责任,任何一个合伙人也不可能对其他合伙人的行为负责,最终使合伙制弊大于利,一些巨型合伙制企业在80年代接连破产,另外一些巨大的合伙企业如摩根银行等改组成公司制。3.公司制企业公司制企业是一个法人组织,在独立的法人财产基础上运营。股东是公司财产的所有者,有权分享企业的盈余,并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股东不能退股,只能转让其股权。类型:在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在英美法系国家中,类似于有限责任公司的公司称为私人公司或封闭公司,类似于股份公司的公司称为公众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征:(1)股东人数较少。各国公司法一般对其股东人数的最高限额作出规定,如日本、美国一些州的公司法规定最多不能超过30人,英法规定不得超过50人,我国规定最少不能少于5人,最多不能超过50人。(2)公司资本无需划分为等额的股份,也不发行股票。股东在转让股份时受到一定限制,一般要取得其他股东的同意,而且老股东有优先购买权。(3)董事和高管一般具有大股东的身份,大股东亲自经营,所有权的分散程度不如股份公司那样高。(4)公司成立、歇业、解散的程序比较简单,管理机构也比较简单,公司账目及重大活动无需向公众公布。由于上述特点,许多小规模的企业往往采用该形式。在西方国家,有限责任公司的数量大大超过股份公司。股份公司的特点:(1)公司的全部资本划分成均等的股份,资本的股份化不仅使公司便于公开发行股票、募集社会资金,而且便于公司的核算、股东表决权的行使和股利的分配等活动。(2)股东不能退股,但可以自由转让股份。(3)股东人数必须达到法定数目。德国规定为5人,法国和日本规定为7人,我国为5人。股东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4)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向公众公开披露财务状况,使公司的经营活动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优点:(1)出资人只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负有限责任,加之股票可以转让,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转移或分散风险,从而有利于企业通过股份的形式向众多分散的投资者筹集资金,在很短的时间内创办起大规模的企业,提高企业的规模效益。(2)实现了出资者所有权与公司法人财产权的分离。股东的资金一旦投入公司,股东个人就无法直接支配它,企业可以独立于单个股东,独立运作。(3)公司制企业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公司股东一般不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活动,而是聘请专家来管理企业,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由于具有以上特点和优点,股份公司已成为现代大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尽管在企业总数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的上市公司提供了50%以上的国民收入,大约1/3的就业岗位。缺点表现在:(1)作为公众公司,开设和歇业的法律程序较为复杂。(2)公司经营情况必须公众披露,不利于保护商业秘密。(3)会出现代理问题。二。现代企业制度1.现代企业制度的出现钱德勒在《看得见的手》一书中指出:“直到19世纪40年代为止,在生产中也和在商业中一样,仍然保留着传统的企业形式。在农业、伐木业、制造业和建筑业中,企业仍然是小规模的和个人经营方式。它们几乎都是家族的事情”,“19世纪40年代之前,美国企业界很少出现组织上的创新。”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中的经理人革命》指出:现代公司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开始的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销售的结合,在公司从事多方面经营活动的情况下,经营管理职能交给专业经营人员来负责,从而使公司制企业从以前的“企业主企业”演化为现代的“经理人企业”。1841年10月的一天,往返于美国两州间的两辆火车相撞,死亡两人,17名乘客受伤,此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在议会的推动下,铁路公司进行了改革,老板只拿红利,铁路由专家进行管理(《领导科学基础》第2页)。19世纪七、八十年代,现代工商企业由此诞生。这种企业的成长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的:一是规模较小的单位企业向前结合与向后结合,即企业的纵向一体化战略;二是稍微大型的企业先通过横向合并,许多家族企业或个人拥有的单位的企业合并为一个全国大企业,从而实现了管理的集中化;然后,再通过向前与向后结合。总之,合并企业管理的集中化趋势与纵向结合使美国工业中第一次出现了大规模管理的企业。在美国的19世纪80年代,洛克菲勒创立的标准石油公司被称为当时最大的“托拉斯”,就是先通过横向兼并众多石油精炼小企业,然后,再向石油产业这条价值链的前端与后端延伸,通过铺设石油输油管道(前向一体化战略)与收购采油企业(后向一体化战略),培养了无比强大的竞争能力,直到今天还是美国企业史上的传奇。2.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钱德勒的定义:由一组支薪的高、中层经理人员所管理的多单位企业,可以恰当地被称为现代企业。这种企业在1840年以前的美国还不存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这类公司已在美国经济的许多部门中成为占优势的企业制度。第三节公司治理的产生及内涵一。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1.股权结构分散化1929年福特家族持有福特汽车公司百分之百的股份,1976年降至40.3%;1929年梅隆家族持有海湾80%的股份,1976年降至7.6%;1929年洛克菲勒家族持有美孚石油公司14.5%的股份,1976年降至0.9%;1929年杜邦家族持有通用汽车公司32.6%的股份,1976年降至8%以下;1984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股东有324万人,1901年仅有1万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股东200多万人,股本总额4亿股,平均每个股东持有200股,其中200股以下的小股东占82%,25股以下的占41%。股权分散化的原因:公司股本规模不断扩大小面额股票的发行股票市场的发展职工持股运动的推广中国部分上市公司股东人数(2010/6/30)工商银行136万人中国石油134万人万科149万人,人均7351股宝钢69万人招商银行76万人人均2。8万股影响:一是公司的股东们无法在集体行动上达成一致,从而造成治理成本的提高;二是对公司经营者的监督弱化,特别是存在大量的小股东,他们不仅缺乏参与公司决策和监督经营者的积极性,而且不具备这种能力;三是分散的股权结构使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处于受损害的风险之下。2.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亚当.斯密对股份公司的看法:“股份公司的经营活动,通常是由一个董事会管理的。。。。这种公司的董事,作为别人的钱而不是自己钱的经营者,不能指望他们会像私人合伙制中经常做到的那样以极大的警惕心关心公司的钱财。正像一个富人的管家一样,他们倾向关心一些小事,而不是对主人的忠诚,极易把主人的东西攫为己有。因此,掉以轻心和挥霍浪费或多或少地在这样一种公司的事务管理中普遍存在。正因为如此,对外贸易公司中的股份公司很少能竞争过私人的冒险家。相应地,这类公司极少能够在没有排他性特许权的情况下取得成功;而经常发生的事实是,仍然不能成功。”1932年,美国学者伯利和米恩斯在《现代公司与私有产权》一书中提出,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出现了分离,公司已由所有者控制转变为经营者控制。这一理论为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代理理论奠定了基础。代理理论试图回答一个核心问题:股东如何确保企业的管理者为股东的利益最大化服务?在随后的几十年里
本文标题:第一章-公司治理的基本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230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