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关于影响中国女性就业因素的实证研究
关于影响中国女性就业因素的实证研究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种保护女性的法律出台,中国女性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女性拥有了很高的就业率。中国目前面临下行压力,促进女性的就业对拉动我国经济发展能够产生巨大的作用。因此,研究影响中国女性就业的因素,对继续发挥女性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2002-2015的数据,运用实证分析,重点从社会就业压力、工资水平、第三产业的发展等方面研究了影响女性就业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女性就业率的方法。关键词:女性就业实证研究一、引言(一)研究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对女性就业权益的保障以及对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在此背景下,我国女性有了较高的就业率。但由于社会上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等现象的影响,我国女性的就业率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此,研究影响女性就业的因素对我国女性未来的就业以及扩大女性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具有重大意义。(二)文献综述目前,国内直接对女性就业因素的研究不是很多,其中,张丽琍(2009)重点分析了对经济调整女性就业参与率的影响;郝冉(2009)通过实证分析,从微观、宏观两个层面研究了影响女性就业的各种因素。关于女性就业的大部分研究则是集中在就业歧视方面。周兢(2003)针对劳动力就业歧视现象,分析就业歧视产生的原因以及危害,提出解决劳动就业歧视问题的一些建议。阚凯(2005)运用贝克尔的歧视模板对劳动力市场中性别歧视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存在的根源以及提出了相应的消除性性别歧视的对策。张抗私(2004)研究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时认为,一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价值取决于影响其边际劳动生产率的所有供给和需求因素,如果与生产率无关的因素在劳动力市场上取得正的或者负的价值,才可能导致歧视。陈友华、祝西冰(2017)针对二孩政策背景下性别歧视作出了研究。母丹(2017)从国外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女性就业歧视,提出健全女性生育保全机制、发展第三产业等方法努力减少、消除性别歧视。也有一些学者对国外女性就业问题进行研究。成新轩,郭莎莎(2012)研究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女性就业率显著高于欧盟平均水平的原因,提出家庭福利政策为女性提供了更多闲暇时间,将女性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促进女性就业。郭娜(2015)在探讨日本女性就业存在的问题及日本政府相关对策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后对女性就业可能造成的影响。国外女性经济学流派在研究女性就业问题方面有许多研究。MasaoNakamura,AliceNakamura和DallasNakamura(1979)以已婚妇女个人和家庭共同决定的行为做为模板,将家庭劳动力作为以收入和时间为约束的最大化二阶条件效用函数,研究工作机会、支付工资和已婚妇女劳动供给,并且发现巨大的劳动市场环境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英国的Henau,比利时的Muelders和Dorchai大范围利用儿童政策的自建指标,如儿童照料的供给、父母产假、赋税-现金支持等,分析比较了欧盟15国有伴侣的母亲和非母亲的就业差异。得出教育程度越低,妇女的劳动力状况越脆弱的结论。西班牙的Gradin,Rio和Canto利用“欧共体住户面板数据”,分析了欧盟几个国家的性别工资歧视对家庭贫困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尽管低收入家庭的妇女雇佣率极低,取消职业妇女的工资歧视会实质性地减少大多数欧盟国家的贫困。智利的Contreras和Plaza首先利用经典因素如年龄、教育、婚姻状态及子女数目,分析智利女性的就业决策。发现更高的教育水平增强了女性就业的可能性,也观察到年龄和就业在统计上的显著关系。估计结果呈凹形,即年长妇女就业率上升,但以下降的速度上升。其次,利用2002年智利的国际社会科学项目(ISSP)调查对社会文化进行研究。证据显示,妇女越隶属于家内的大男子主义,或具备保守的文化价值,就业率就越低。英国的Warren,Pascall和Fox详细考察了英国的情况。英国的一般模式是一个半养家糊口者的家庭:女性的工作生涯支离破碎,经常从事低收入的兼职工作,因为成为母亲而失去收入,平均获得男性生命周期收入的一半。Warren等聚焦于低收入母亲的样本,经过对她们的深入访谈发现,受欢迎的政策是父母产假,其次是较短的全职周工作时间。设计父亲产假是为了使父亲参与到早期儿童照料中,提高妇女保留付酬雇佣的机会。二、模型、变量及数据说明(一)模型建立及变量本文在研究关于女性就业的模型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就业形势、工资水平、产业因素1.关于模型中的因变量,由于缺乏关于女性就业率的直接数据。本文中采用城镇女性就业人数。2.关于就业形势的压力:当今中国,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首先是就业人数的不断增长,劳动力的过剩是造成就业压力的直接因素。同时,不断增长的失业人数也从侧面反映出就业形势的问题。因此,在反映就业形势方面,使用经济活动总人数、城镇失业登记人数作为变量。3.由于设定就业率因变量时采用城镇就业人数的数据,因此在设定工资因素变量时,也对应采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4.考虑到通常认为第三产业为女性就业的重要渠道,而女性在第一、第二产业中的就业较少,因此在本文中,对第一、第二产业的影响忽略不计,只考虑第三产业的影响。最终,得到以下模型:y=a*P+b*r+c*G3+d*CAW+u其中,P为经济活动人数,r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G3为第三产业人数,CAW为城镇单位人员平均工资。(二)实证数据下面为实证运用的相关数据:表1女性就业、经济活动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第三产业人数、城镇单位人员平均工资(2002-2015)年份城镇女性就业(千人)经济活动人数(P/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r/千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CAW/元)第三产业人数(G3)20024156274492077001237320958.120034156174911080001396921604.620044227375290082701592022724.8续表120054324676120083901820023439.220064445776315084702085624142.92007454037653108300247212440420084579677046088602889825087.220094678577510092103224425857.320104861578388090803653926332.32011522777857909220417992728220125458978894091704676927690201363383793000926051483296362014654627969009520563603136420156527080091096606202932839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劳动力统计年鉴三、实证结果与分析(一)实证过程运用eviews软件进行OLS分析,得出模型为:y=161311.207918-0.158333656539*P-5.99995905124*r+0.506458054732*CAW+1.82164224799*G3在该模型中,P、r系数显示为负,CAW、G3系数显示为正,符合预期。R^2=0.974500,并通过了F检验。但是,除CAW以外,其它自变量都无法通过t检验。推测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导致结果不准确。多重共线性的检验:首先分别分别建立关于P、r、CAW、G3的散点图,可以发现四个变量基本都与y成线性关系。之后,对各变量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每两个自变量之间相关系数普遍大于0.9,满足多重共线性判定的充分条件,可以判定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通过逐步回归法,首先用y与各个自变量进行回归,发现y与CAW值得拟合优度最高,因此以这个回归为基础,不断尝试加入、剔除变量,最终剔除P变量,得到修正后的模型为:y=57068.8614463-7.9280556446*r+0.375296836817*CAW+1.93826500023*G3R^2=0.972603,adjustedR^2=0.964384,各回归系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方程较好的解释了因变量的变化。(二)结果与分析在得出最终的方程模型后,我们发现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女性就业具有巨大的影响,第三产业每增加一个就业岗位,将为接近2名女性创造就业机会。这种溢出效应主要来自第三产业中的家政服务、儿童与老人的照料行业等,其发展加快将女性从家务中解放出来的步伐,使得更多女性可以参与到家庭以外的劳动。工资的正相关来自于工资对女性就业的刺激作用,更高的工资可以刺激更多女性走出家庭,获得收入。而登记失业人数的负相关,则是从显示出就业压力的扩大对女性就业机会的挤压,并且这种挤压很明显是巨大的,这与社会上对于女性的歧视,以及人们性别的刻板印象不无关系。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一)结论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得到女性就业机会与社会就业压力、工资水平、第三产业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并且,第三产业与就业压力对就业机会的影响非常巨大,而在假设失业者的数量与第三产业人数的增加数量相近时,就业压力的挤压效应将远超过第三产业对女性就业创造的溢出效应。可以看出,整体就业形势逐年严峻,就业竞争愈发激烈,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性别歧视也越来越普遍,女性就业更加困难。(三)政策建议国家层面:1.国家加快经济转型,努力促进经济发展,减少失业,不断提高劳动者的薪资水平,这是创造女性就业机会的根本之道。2.国家应大力扶持职业教育,鼓励适合专业化学习的学生向职业教育转移,为社会提供更多专业性人才,优化我国的人才结构,使得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降低就业压力。3.加快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适合女性的产业,同时大力发展可以将女性传统的家庭无偿劳动转化为社会有偿劳动的行业如家政行业、托儿行业、养老行业等,从而加快将女性从家庭中解放。4.国家制定法律,禁止单位的性别歧视等各种歧视现象,为女性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5.向女性传播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女性正确的职业观,鼓励女性参与工作,为社会建设做出贡献。社会层面:1.社会应努力改变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与“男主外,女主内”等不适应现代大环境的文化,为女性就业创造更好地文化环境与社会环境。2.妇联组织、工会组织应当积极地为女性谋求利益,促进女性就业的稳步提高,并向社会加大宣传,努力减少与消除社会上的性别歧视现象。五、总结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很好地证明了就业压力、工资水平以及第三产业发展对女性就业的作用,并据此提出了提高女性就业率的方案,相信可以对促进女性就业产生一定的良性作用。但是,限于水平有限与数据搜集方面的困难,本文的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的问题在于研究的因素过少,一些重要的因素没有考虑在内。如教育水平的影响,以及婚姻状态的影响,两者因数据搜集的问题难以纳入方程当中。同时,碍于水平有限,部分需要建立更复杂模型的因素也没有进入模型参考文献:[1]郝冉.我国女性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9(1):114-117.[2]沈尤佳.西方女性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前沿研究[J].经济学家2011(7):29-36[3]潘锦棠.经济转轨中的中国女性就业与社会保障.管理世界,2002(7)[4]张丽琍.女性就业参与率与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前沿论坛,2006(2):13-16
本文标题:关于影响中国女性就业因素的实证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33721 .html